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对一些重点内容,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实践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把开展探究式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抓手,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设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方式,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探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探究的方式解释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主张通过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做好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要特别注重问题的设置,恰当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1 问题设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整理知识内容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锻炼自身的思维,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持续性发展目的。
1.1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应是学生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1]。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设置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及挑战问题的勇气和决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尝试解题的方法以及总结问题。在问题设置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占据主体地位,而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地位。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问题的探索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往往会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有效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通过讨论来探索问题的答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可在合作探讨中培养自己的个性,逐渐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和综合,并按照自己的需要将整合之后的知识点和问题相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解题思维。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的分层设置能使学生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基本能力,重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2 问题设置的优势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和学生很少意识到可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科综合素养,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常在课堂上“填鸭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上课的表现也各种各样,能听懂的学生神采奕奕、聚精会神,听不懂的学生昏昏欲睡,甚至会因为枯燥的课堂和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而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而且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致同一类型的习题只要稍作变化,学生就不会变通,无法解出来。如此,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无从发展,更谈不上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其次,问题设置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设置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用自己的思维“语言”对问题进行解答。“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并给出个性化的回答。最后,问题设置和探究式教学的结合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数学规律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一提炼出来。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3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置不合理
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能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新方法的应用,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依然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体悟解题的方法步骤。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探究式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发挥。教师如果简单地认为对话教学就是课堂提问与互动,或者是自问自答,教学就会收效甚微。教学中不合理的问题设置是制约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
3.2 探究式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式教学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仍然是主体,课堂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教师难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没有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的真诚互动,忽视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大打折扣。
4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方法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置探究问题,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2]。
4.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问题的导入
设置探究式教学环节,旨在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这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期待,并尽快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有趣的公式推导方法求证问题。如在讲授勾股定理 a?+b?=c?(a为直角边,b为直角边,c为斜边)时,教师可以说:“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其实我国古代就有一种推导方法叫做‘青朱出入图’,大家想不想了解?”学生听到“青朱出入图”,就会被吸引,学习兴趣也会提升,从而积极参与到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当然,教师也可以多介绍几种推导方法,如赵爽勾股圆方图证明法、毕达哥拉斯定理法等,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知识。总之,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导入有吸引力的问题,一步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升华。
4.2 有目的地设置探究式教学的问题
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探究式教学要求设计的问题难度应适中,具备逻辑性、连贯性。把握好这一根本点,才能达到为学生授业解惑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弄清楚学生的疑惑在哪里,明确运用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要把学生的问题、需求作为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导向,精心设置问题。如有的学生不明白因式分解法,教师可对此进行讲解;有的学生不明白待定系数法,教师可为其分析解除疑惑。开展探究式教学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吃透所学知识,不留死角。
4.3 创建和谐的探究式教学氛围
在和谐活泼的环境中,人的思维能够快速运转,得到发散,想象力也能够得到尽情释放。教师要努力创建和谐的探究式教学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拉近距离,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带微笑,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心情放松,认真听讲。学生会因被教师关注而感到满足,在课堂上主动互动,积极思考,他们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学习上会获得成就感,数学综合素养也会不断提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
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丰富和拓展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让数学不再难教。巧妙设置问题,运用探究式教学,能使数学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舞台,师生协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殿堂。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当前教育所追求的,也是分析和研究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贾太星.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石家莊: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陈国庆.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16(20).
【作者简介】
刘勇(1979~),男,福建闽清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教育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设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方式,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探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探究的方式解释教学内容。探究式教学主张通过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做好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要特别注重问题的设置,恰当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1 问题设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整理知识内容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锻炼自身的思维,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持续性发展目的。
1.1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应是学生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1]。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设置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及挑战问题的勇气和决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尝试解题的方法以及总结问题。在问题设置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占据主体地位,而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地位。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问题的探索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往往会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有效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通过讨论来探索问题的答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可在合作探讨中培养自己的个性,逐渐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和综合,并按照自己的需要将整合之后的知识点和问题相结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解题思维。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的分层设置能使学生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基本能力,重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2 问题设置的优势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和学生很少意识到可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科综合素养,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常在课堂上“填鸭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上课的表现也各种各样,能听懂的学生神采奕奕、聚精会神,听不懂的学生昏昏欲睡,甚至会因为枯燥的课堂和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而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而且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致同一类型的习题只要稍作变化,学生就不会变通,无法解出来。如此,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无从发展,更谈不上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其次,问题设置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设置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用自己的思维“语言”对问题进行解答。“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并给出个性化的回答。最后,问题设置和探究式教学的结合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数学规律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一提炼出来。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3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置不合理
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能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新方法的应用,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依然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体悟解题的方法步骤。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探究式教学。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发挥。教师如果简单地认为对话教学就是课堂提问与互动,或者是自问自答,教学就会收效甚微。教学中不合理的问题设置是制约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
3.2 探究式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式教学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仍然是主体,课堂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教师难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没有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的真诚互动,忽视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大打折扣。
4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方法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置探究问题,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2]。
4.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问题的导入
设置探究式教学环节,旨在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这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期待,并尽快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有趣的公式推导方法求证问题。如在讲授勾股定理 a?+b?=c?(a为直角边,b为直角边,c为斜边)时,教师可以说:“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其实我国古代就有一种推导方法叫做‘青朱出入图’,大家想不想了解?”学生听到“青朱出入图”,就会被吸引,学习兴趣也会提升,从而积极参与到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当然,教师也可以多介绍几种推导方法,如赵爽勾股圆方图证明法、毕达哥拉斯定理法等,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知识。总之,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导入有吸引力的问题,一步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升华。
4.2 有目的地设置探究式教学的问题
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探究式教学要求设计的问题难度应适中,具备逻辑性、连贯性。把握好这一根本点,才能达到为学生授业解惑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弄清楚学生的疑惑在哪里,明确运用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要把学生的问题、需求作为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导向,精心设置问题。如有的学生不明白因式分解法,教师可对此进行讲解;有的学生不明白待定系数法,教师可为其分析解除疑惑。开展探究式教学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吃透所学知识,不留死角。
4.3 创建和谐的探究式教学氛围
在和谐活泼的环境中,人的思维能够快速运转,得到发散,想象力也能够得到尽情释放。教师要努力创建和谐的探究式教学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拉近距离,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带微笑,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心情放松,认真听讲。学生会因被教师关注而感到满足,在课堂上主动互动,积极思考,他们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学习上会获得成就感,数学综合素养也会不断提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
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丰富和拓展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让数学不再难教。巧妙设置问题,运用探究式教学,能使数学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舞台,师生协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殿堂。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当前教育所追求的,也是分析和研究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贾太星.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石家莊: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陈国庆.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16(20).
【作者简介】
刘勇(1979~),男,福建闽清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