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上云端,魅力新体验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线上展览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资料图

  人群外出受限,大型线下艺术活动取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影响着文化艺术活动。近一段时间,在线图书馆、在线博物馆、在线剧院纷纷涌现,云直播、云综艺、云展览层出不穷。
  云技术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借助于云技术,线下的艺术活动(包括创作、交流、互动)可以直接搬到网上,艺术家与观众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交流,从而开拓出全新的艺术空间。

让制作变得更“简单”


  没有舞台灯光,没有现场观众,没有专业录音设备,节目嘉宾凭借一部手机在家里就可以参与节目录制。疫情导致大部分综艺节目无法在线下录制,但横空出世的“云录制”,不仅像及时雨一样救了急,也让很多文艺工作者和观众耳目一新。
  采用“云录制”模式,节目嘉宾、观众、节目工作人员虽然“天各一方”,但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一起工作,共同完成节目创作。比如,近日《歌手·当打之年》组织艺人在北京、上海、东京等不同城市完成演唱录制,大众评审通过网络实时观看并投票;《声临其境3》则与嘉宾视频连线,同时邀请素人进行视频配音。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暴发后,除上述两档节目,还有《见字如面》《天天向上》《我是大明星》《王牌对王牌》《嘿!你在干嘛呢?》等近20档综艺节目采取了“云录制”的方式。可以说,在“云端”创作已经成为抗疫期间综艺节目制作的主要方式。
  相较于线下录制,“云录制”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快捷高效,比如《嘿!你在干嘛呢?》从创意产生到素材拍摄再到剪辑成片仅用了不到50个小时,《天天云时间》从录制到后期制作再到播出,仅用了30个小时。虽然“云录制”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远程沟通的成本也会增加,但省下了场地和时间成本,整体而言,“云录制”让综艺节目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除了综艺节目,舞台艺术、音乐会等不少艺术形式,也在抗疫期间开启了“云端创作模式”。日前,京剧《光绪之死》的演员拉了一个群,并开启视频群聊功能,在群里进行排练。每天下午两点到四五点,演员们开始“云坐排”——在群里一起对台词,导演会在群里逐字逐句地进行指导,鼓师参与记录。大型民族管弦乐《中轴》近日也在网上举办了远程策划会,其音乐总监叶小纲等主创人员分布在西安、成都、武汉、北京等地,但在网上讨论得非常热闹,“一上线就开始工作,一点时间都不浪费”。
  在“云端”进行创作,虽然是文艺机构和艺术家们的无奈之举,但不得不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文艺创作流程的创新,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单”。

把艺术带到你身边


  疫情把大家“困”在了家中,但艺术却来到了我们身边。经历过18年前非典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年“宅”在家里比今天“宅”在家里要无聊得多,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艺术活动可以居家参与。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文艺创作、作品发布传播以及艺术接触的门槛,让文艺作品空前丰富,让群众享受艺术服务空前便捷。所以,这次居家抗疫期间,每个人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看电影、看展览、看戏、听音乐,日子比18年前有趣得多。
  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选择临时闭馆,而“云展览”也同步开展,展品更多,场景则更丰富。比如,故宫博物院推出了“VR故宫”“全景故宫”“云”游故宫观展,观众“游”故宫不用再忍受摩肩接踵的排队之苦;敦煌研究院推出了“云游敦煌”系列展,观众不用远赴敦煌,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躺在自家的床上全方位欣赏莫高窟一年四季的美景。
  “云展览”展示的不仅是藏品的图片,更是一种新的观展体验。尽管在线观赏,无法体会线下展览的真实感,但能看到更多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并且可以对展品的细节静心细品。比如,在敦煌研究院VR线上展厅,观众就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莫高窟第217窟、285窟和322窟三大经典代表性洞窟。在故宫线上展览的“故宫名画记”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以看清山间的房屋,赵佶的《听琴图》人物神态尽收眼底,韩滉的《五牛图》甚至可以看清牛眼睛上的睫毛。
  传统的文化艺术,之所以有些小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传播渠道有限。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疫情暴发后,各种抗疫主题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剪纸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各种诗歌、快板、短视频等呈现井喷之势,只要有一部手机,几乎人人都可以从事文艺创作并“发表”自己的作品。这些文艺作品的质量如何暂且不论,但由此带来的艺术民主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行业带来新改变


  这次疫情改变了很多行业原来的发展轨迹,也让艺术“攀上云端”并大放异彩。疫情过后,艺术行业是否会凭借技术的赋能,像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迎来爆发式增长?传统的艺术形态和生产创作模式是否会迎来转型升级的机会?
  艺术与科技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云技术的介入,肯定会对艺术产生影响。以综艺节目为例,尽管形式相对单一,录制模式简陋,但云录制的确实现了跨屏互动等形态创新,为文艺传播形式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近几年,综艺节目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激烈,疫情过后,云录制甚至云直播会不会成为节目制作常态化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来看,这很可能成为综艺节目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网络综艺刚出现时“没多少人看得上”,可没几年就与电视综艺分庭抗礼,再过几年,云综艺又何尝不能在综艺领域三分天下有其一呢?
  再说云展览。目前,云展览刚刚起步,由于技术、版权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画质不清晰、用户体验不好等问题,但业界的共识是,云展览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将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重要的业务板块,甚至会改变未来博物馆、美术馆的存在形态。正如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亚历山大·科赫所指出的:“数字博物馆已经不再是我们曾认为的作为实体博物馆的额外补充,而是已经成为展览分类里的独立一项。”
  至于舞台艺术,所谓的“云创作”,目前仅仅是创作人员利用云平台进行在线沟通交流,“云演出”也不过是把录制好的作品放到云平台上供大家点播。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人们是否在家里就能获得同在剧场一样的观赏体验?如果那样的话,势必会改变剧场的形态,产生真正的“云端剧场”。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何战兵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孙俊良、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瑞士蘇黎世大学教授沃特·斯陶尔合作,在Al-Cr-Fe-Si合金系中发现一种新的固体物质形态。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晶体学报A卷》。
期刊
2月15日,一大早起床的郑丽琴隔着窗户看到了天空中细细的雪粒混杂着雨水在空中飘舞着,推开一点点窗,湿冷的空气顿时吹进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赶紧把窗户关紧。想想今天一定得多加两件儿衣服,千万不能感冒,很多患者还等着她照顾。郑丽琴  郑丽琴是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她向医院递交支援湖北抗疫的申请时,同事对她说:“你平常就弱不禁风跟‘林妹妹’似的,那么高强度的工作你怎么扛得住!
期刊
6个小时轮一次班,交班时穿脱防护用品、洗漱加上往返医院的时间大约需要10~11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米冬梅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称为“武汉强度”的生活了。米冬梅  3月2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来自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的神经外科主管护师米冬梅。米冬梅告诉记者,她除了感动还有满满的信心,坚信自己可以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胜利归来!  刚穿上防护服时,米冬梅很不适应,除了觉得憋气以外,防護服本身的
期刊
徐中玉 ■ 资料图  徐中玉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及名誉主任。他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等作品,主编文学研究丛书7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5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81年,由徐中玉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成为恢复高考以后,影响最大、生命力最持久的教材,至今已经修订了11版,发行了3000多万册
期刊
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偏关县坚持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举,利用久冠服饰扶贫车间生产加工应急口罩,主动担当起满足全市口罩需求的政治责任。久冠扶贫车间应急口罩生产工作启动以来,全车间150名工作人员全部准时到岗到位,没有因疫情而退缩,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加堅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加了脱贫致富的动力。
期刊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項,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   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从2019年度获奖项目来看,青年人才已
期刊
24个省区市确诊病例零新增,湖北省内治愈病例人数远大于确诊病例人数……抗疫战绩初显,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然而,当前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随着全社会逐渐复工复产,抗疫工作必须时刻高度警惕,不容丝毫松懈。   在2月23日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统筹推进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如何在加强保护与传承的同时,发挥非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值得思考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为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传承实践成果。在多年保护工作中,按照项目不同属性梳理形成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十大类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应根据不同
期刊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旗帜鲜明地将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摆在了国之重器的高度,并将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力推进生命、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做好疫病防控,加快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
期刊
延缓衰老,卡路里限制(即节食)在多个物种中被证明有效,具体分子机制却并不明确。近日,《细胞》发表的我国学者研究表明,超过1/2的衰老细胞和1/4衰老基因能被“七分饱”逆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组,及美国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用大鼠做试验,将一批实验大鼠分为3组:年轻任意进食组、年老任意进食组、年老节食组。后者从中年期开始对大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