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暑期,随着电影院的开放,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八佰》很搏人眼球。激扬的爱国情怀、热血的军人情结、逼真的战争画面,这部首次采用IMAX拍摄技术的影片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为低迷的电影行业注入了生机与希望。技术革新,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就在我的身边,也上演了一场关于生机与希望的生存保卫战,用技术创新奏响了转型发展之 歌。
那么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它——位于岱海湖畔的内蒙古岱海发电公司。2017年,国家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要求煤电机组平均每发一度电耗煤不高于310克,公司4台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同时,作为以岱海湖水为冷却水源的1期2台机组,虽说未对湖水造成直接的消耗,但排出的温水却加速了湖水的蒸发。为了保护这一泓碧水,冷却方式的改造也迫在眉睫。面对双重考验,我们没有说不,也没有退步,而是毅然决然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将水冷系统改为空气冷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将湖水冷却改为用大号的风扇吹走热量,也就是业内所说的“水冷”改“空冷”。
“水冷”改“空冷”是整个改造过程中的亮点,但也是难点,因为这样的工程在国内从未有人做过,更别提什么借鉴经验了。空冷系统的植入势必会打破原有的热力平衡,而且空气冷却并没有水冷却的效果好,煤耗不仅没降低反而增加了,关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系统都会跟着动,这就像家里的壁挂空调换成中央空调,走线、布局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改造中的每一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怎么办?为了攻关这项技术难题,我们联合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多家设计院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一项空前未有的技术方案——将1期亚临界水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高温亚临界空冷机组”,将蒸汽温度由原来的538摄氏度提升到596摄氏度。那么,什么是“跨代”升级?举个例子,这就类似于你有一辆开了5年的小汽车,换个新的有点贵,扔了还浪费,怎么办呢?那就去升级、改造,升级完成后反而比买新车的性价比还要高。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提高性能,降低能耗。
整个改造中的绝对“C位”,当属汽轮机了。汽轮机呢,就是一种利用蒸汽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轉机械,它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承前呢,就是要能够接受来自锅炉侧更高温度的蒸汽;启后呢,就是既要提高蒸汽的做功效率,又要满足空冷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很多人会说,这个应该简单啊,只需要将汽轮机尺寸适当扩大不就解决了。但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一方面原有的汽轮机通流部分已经无法承受近600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另一方面汽轮机的尾部随着水冷系统的拆除也需要重新定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后,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保持原汽轮机主体框架不变,重新加固地基,将高中压缸部分换成国际领先的百万超超临界筒型缸,同时将末级叶片缩短至740毫米,使排汽损失降到最低。经过反复论证后,我们发现这样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当时针转到2019年4月,经过近百天的安装调试后,1期厂房再次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炙热的蒸汽推动着汽轮机转子飞速旋转,厂房外几十台崭新的空冷风机凌空转动,2号机组改造后并网一次成功,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6.95克每千瓦时,足足降低了10克。这标志着历经4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意味着国内水冷改空冷煤电机组不再是空白;这标志着全国近千台亚临界机组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曙光,而这也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意义所在。
就在2020年6月份,随着4号机组的成功改造,历时4年、万人参建的综合升级改造项目完美收官。光燃煤每年可节约12万吨,直接降低生产成本5000万元。更重要的是一年可节约用水960万吨,什么概念呢?它就相当于10个水立方的大小。
回想过去的1000余个日日夜夜,有太多的人让我们感动,也有太多的瞬间值得我们去回忆。我们的总工程师张劲松,为了尽快开工,在北京与厂家开完协调会后,悄悄地跑去医院做了阑尾手术,瞒着所有人又继续加班加点;我的同事刘俊,为了让定制的设备尽快入厂,连续8个月蹲守在生产厂家,孩子快中考了也无暇顾及;还有与我并肩作战的宇辉,为了尽早完成机组调试工作,在女儿出生时却未能陪在妻子的身侧。为了这场胜利,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苦吗?是真苦。累吗?也是真累。但是我们倍感光荣,我们克服困难完成了改造任务,拿到了丰富、翔实的试验数据,这一切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在这条马拉松式的创新改革之路上,不管路有多长多难,岱电人都无畏风雨、坚定地用汗水和智慧抵达了胜利的终点。在我们综合升级改造成功后,我们举办了一场关乎全国数百家火电企业前途命运的专家对话交流会。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940台亚临界机组节能减排的潜力,提供“岱海经验”、贡献“京能方案”。而这份经验和方案,就像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划破天际,照亮了亚临界机组前行的路,让更加绿色、清洁、高效的电力能源输送到祖国四面八方,将炽热的爱化作温暖的光点亮万家灯火,我想这就是电力人对祖国最好的赞礼!
那么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它——位于岱海湖畔的内蒙古岱海发电公司。2017年,国家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要求煤电机组平均每发一度电耗煤不高于310克,公司4台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同时,作为以岱海湖水为冷却水源的1期2台机组,虽说未对湖水造成直接的消耗,但排出的温水却加速了湖水的蒸发。为了保护这一泓碧水,冷却方式的改造也迫在眉睫。面对双重考验,我们没有说不,也没有退步,而是毅然决然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将水冷系统改为空气冷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将湖水冷却改为用大号的风扇吹走热量,也就是业内所说的“水冷”改“空冷”。
“水冷”改“空冷”是整个改造过程中的亮点,但也是难点,因为这样的工程在国内从未有人做过,更别提什么借鉴经验了。空冷系统的植入势必会打破原有的热力平衡,而且空气冷却并没有水冷却的效果好,煤耗不仅没降低反而增加了,关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系统都会跟着动,这就像家里的壁挂空调换成中央空调,走线、布局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改造中的每一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怎么办?为了攻关这项技术难题,我们联合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多家设计院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一项空前未有的技术方案——将1期亚临界水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高温亚临界空冷机组”,将蒸汽温度由原来的538摄氏度提升到596摄氏度。那么,什么是“跨代”升级?举个例子,这就类似于你有一辆开了5年的小汽车,换个新的有点贵,扔了还浪费,怎么办呢?那就去升级、改造,升级完成后反而比买新车的性价比还要高。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提高性能,降低能耗。
整个改造中的绝对“C位”,当属汽轮机了。汽轮机呢,就是一种利用蒸汽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轉机械,它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承前呢,就是要能够接受来自锅炉侧更高温度的蒸汽;启后呢,就是既要提高蒸汽的做功效率,又要满足空冷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很多人会说,这个应该简单啊,只需要将汽轮机尺寸适当扩大不就解决了。但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一方面原有的汽轮机通流部分已经无法承受近600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另一方面汽轮机的尾部随着水冷系统的拆除也需要重新定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后,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保持原汽轮机主体框架不变,重新加固地基,将高中压缸部分换成国际领先的百万超超临界筒型缸,同时将末级叶片缩短至740毫米,使排汽损失降到最低。经过反复论证后,我们发现这样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当时针转到2019年4月,经过近百天的安装调试后,1期厂房再次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炙热的蒸汽推动着汽轮机转子飞速旋转,厂房外几十台崭新的空冷风机凌空转动,2号机组改造后并网一次成功,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6.95克每千瓦时,足足降低了10克。这标志着历经4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意味着国内水冷改空冷煤电机组不再是空白;这标志着全国近千台亚临界机组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曙光,而这也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意义所在。
就在2020年6月份,随着4号机组的成功改造,历时4年、万人参建的综合升级改造项目完美收官。光燃煤每年可节约12万吨,直接降低生产成本5000万元。更重要的是一年可节约用水960万吨,什么概念呢?它就相当于10个水立方的大小。
回想过去的1000余个日日夜夜,有太多的人让我们感动,也有太多的瞬间值得我们去回忆。我们的总工程师张劲松,为了尽快开工,在北京与厂家开完协调会后,悄悄地跑去医院做了阑尾手术,瞒着所有人又继续加班加点;我的同事刘俊,为了让定制的设备尽快入厂,连续8个月蹲守在生产厂家,孩子快中考了也无暇顾及;还有与我并肩作战的宇辉,为了尽早完成机组调试工作,在女儿出生时却未能陪在妻子的身侧。为了这场胜利,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苦吗?是真苦。累吗?也是真累。但是我们倍感光荣,我们克服困难完成了改造任务,拿到了丰富、翔实的试验数据,这一切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在这条马拉松式的创新改革之路上,不管路有多长多难,岱电人都无畏风雨、坚定地用汗水和智慧抵达了胜利的终点。在我们综合升级改造成功后,我们举办了一场关乎全国数百家火电企业前途命运的专家对话交流会。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940台亚临界机组节能减排的潜力,提供“岱海经验”、贡献“京能方案”。而这份经验和方案,就像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划破天际,照亮了亚临界机组前行的路,让更加绿色、清洁、高效的电力能源输送到祖国四面八方,将炽热的爱化作温暖的光点亮万家灯火,我想这就是电力人对祖国最好的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