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于青天一样高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春天,东风暖了,母亲就开始给我和哥哥做风筝,然后一起放飞。田野上,娘仨都仰着头,任煦暖的阳光铺在脸上,目光随着风筝,投向天空。这时候,母亲会轻轻哼几句:“正二三月天气好,功课完毕放学早。春风和暖放纸鹞,长线向我爷娘要。爷娘对我微微笑,赞我功课学得好。与我麻线有多少?放于青天一样高。”
  我觉着好听,就好奇地问母亲是谁教给她的,因为我觉得这是诗,而母亲没有上过学,母亲笑着说是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姥姥教给她的。如今想来,这其实是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
  这童谣很有趣,尤其最后的一问一答。母亲夸自己的孩子功课学得好,顺手拽过孩子,拿风筝来考:“我给你的麻线有多长呢?”孩子抿着嘴,想了又想,终于慢吞吞地说:“放在天上,就和天一样高。”要说麻线有多长,那你就量一下天空吧——真是一个绝妙的答案。
  风筝是一个孩子对春天的遥望,把自己烂漫的童心寄予风筝,遨游晴空。风筝有多高,孩子的心就有多高。风筝飞得越高,孩子的心离春天越近。风筝,为一个孩子与春天之间打开一个最近的通道。
  有时,在田野放風筝,会突然看到一个雁阵从南往北飞,或是“一”字,或是“人”字,以行走的姿势,写在天空上。我便欢呼着,希望自己的风筝加入雁阵里。可雁阵等不及风筝的到来,径自往北而去。那时,我想,大雁飞到哪里去了呢?
  等我弄明白大雁飞去哪里,就不再是个孩子了。
  一个孩子习惯用风筝与天空建立联系,成年后,便需要用心去联系天空了。为烦事所闷时,我喜欢去爬山。我想离天空近些,更近些。到达山顶,站在峰尖最高处,仰望苍穹。天空湛蓝。那一刻,一颗心被天空所拥抱,所抚慰。
  前几天,骑车途经一个村庄,看到有位婆婆和她孙女在放风筝,便停下来看。婆婆居然也会哼那首童谣:“正二三月天气好,功课完毕放学早。春风和暖放纸鹞,长线向我爷娘要……”她说一句,孙女学一句。童声清脆,如铜铃在耳。
  “与我麻线有多少?放于青天一样高。”我喃喃着这一句“放于青天一样高”,想,女孩童真的梦想,也会与我当年一样,随着风筝被放于青天一样高吧。
  (编辑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家的生活来源,全部依靠父母土里刨食。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得我上大学时,我所有的学费,是父亲借遍亲友才凑够的。可以说,父母在农村靠耕种几亩农田和辛苦打工挣钱,才撑起了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并使我顺利地走出了校门。?  毕业那年,我在城里非常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更为主要的是,我的单位很优越,待遇很丰厚,这让我突然有了自豪感。? 
眼前一碗白饭,心中一粒飞鸿,这是人生至真至美境界。  不过,眼前一碗白饭还是显得单调了,它等待着与下饭菜的约会,这样一顿饭,才吃得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在我居住的城市重庆,最地道的下饭菜称为江湖菜,江湖菜的源头,其实就是家常菜。一些人離开了家,奔波于命运的浩渺江湖,把一道道家常菜演绎为大江大湖氤氲中的菜,在这些食物的味道里,袅袅散发着家的气味,亲人的气味。江湖夜雨一盏灯,在那盏灯光的朦胧光晕中,
下班后,看到已经哭着睡去的阿尔姗娜。她的半张脸,因在幼儿园奔跑时摔伤在水泥地上,擦出大片的血迹。想到结疤后可能留下一生祛除不掉的印记,想到以后每天要面对这样一张满是疤痕的脸,心痛得要死,眼泪哗哗流淌下来。  一晚上没有睡着,醒来咨询医生,知道这种摔伤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待一兩个月过去,结疤去掉,再慢慢消除色素沉淀,直至恢复如初。或许,时间要长达一两年。所以,我也只能陪着她,慢慢地熬过这段时光。  
在城市里,也能见到蛛网,甚至见到网上密密麻麻被捕住的小飞虫,但极少见到蜘蛛织网的全过程。因为我们的脚步大多是匆匆忙忙的,我们甚至都很少发现一张蛛网,更别说看蜘蛛如何一丝一丝地织就天罗地网。  我在我山间小院里看到过一次。蜘蛛好似早就运筹帷幄,哪一丝织在何处,哪一丝如何勾连,都极具精工巧匠之能事,而且驾轻就熟,井井有条。  而后,蜘蛛就在大网边上,安静地等。它等的是生,也是死。  犹记得多年前看到某
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像古老的、能发光的瓷盘,不惧冷寂,永远挂结在那么大、那么凉的天穹。有时候,月亮会藏起来,躲进云影里,躲进山背后;有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月亮更显得高远而孤寂。  一位诗人说:“有人在树梢上养月亮,有人在泉水里养月亮,有人在陶罐里养月亮,有人在窗户外养月亮,而我,把月亮养在泪水里,养在记忆里。”他想象自己是个着一袭白衣,骑一匹白马的人,沿着被残月照亮的一条长路,走成一个悲凉的传说
年轻时,喜欢一切有颜色的日子,疯狂、热烈,向往远方。白马啸西风,仗剑走天涯,能接受颠沛流离,却不能接受庸常时光,觉得平凡的日子,像一把慢刀,割得人心里发慌难受。  年龄渐长,慢慢喜欢上安逸静好的时日,喜欢在厨房里,一边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慢调老歌,一边打理食材,享受烹煮食物的过程,虽然没有什么高超的厨艺,也弄不了什么满汉全席,但把食物做熟了还是可以的。做给自己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算
曾看到一则段子,“别人家的学霸,发顶刊比我发朋友圈还频繁”。这说的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曹原,在国际顶刊《自然》创刊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他不仅连连在《自然》上发表论文,而且还创造过一天之内连发2篇的记录。这让他不但在学术圈声名斐然,还赢得了团中央等官媒的交口称赞。今年,他仅25岁。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最年轻”这三个字,可以发现有各种天之骄子冒出来,比如最年轻的教授、省长、市委
酬酢、凼肥、籀文、瘗玉、螭吻……作为中文系的副教授,诚实地讲,笔者一个也不会写,连意思都不甚了了。看着各个中学的同学们在这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里成竹在胸,一挥而就,确实令人叹服。但是,叹服之余,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善意可感,信息化时代到了,大家都在噼噼啪啪地打字,不说毛笔,连钢笔都是稀罕物,时间久了难免提笔忘字。由此借鉴“选秀”的模式,搞一场“中国好汉字”,以此应对汉语的
对商务人士来说,衣着往往会决定客户对他的第一印象。没有比走进会议室时衣服上还粘着饭粒更让人尴尬的。事实上,只要别忘了带上甘油、干洗溶剂、酒精,或者发胶,就可以避免很多尴尬。    1.如果溅上咖啡渍,尽快用冷水浸泡。如果仍未洗掉,用甘油或去污剂轻轻揉搓污渍部位。  2.如果沾上墨水,用带有酒精的发胶多洗几次,然后用干净抹布擦干。70%的酒精也可以去除墨渍。  3.如果粘有血渍,处理的时机很重要。如
夏,暮色未至。我误入一片中草药园子里。  清凉的光影里,那些绿色枝叶,淡色花朵,盎然着,引诱我。  我的惊喜带着古典的战栗和清雅的药香,若突然闯入《本草纲目》的深处。  看看,这就是白芷。这个,叫柴胡。原来,决明子长这个样子。还有还有,苏子、皂角、大黄、艾草……这些熟稔的名字让我激动。它们,是我幼时的歌谣啊。  小时候,我时常到爷爷的药铺玩。故乡的老屋里,爷爷除了出诊,就守在满室的药香里。那一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