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说来,审题立意所确立的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则是解决“言之有序”——内容承接转换的方法问题。如果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完整的结构,是作文得高分的基本保证。
但在高考作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或有头无尾,或主次不分,或详略不当,或“三段式”等等。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弄清楚内容的主次、详略,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又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等。
1.开头
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啰唆,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2.过渡
“过渡”,就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因为过渡句只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3.照应
“照应”,就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首尾照应、文题照应、对话照应、细节照应、悬念照应、伏笔照应等等。
4.结尾
结尾也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结尾是全文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题的深化,同样不可忽视。文章开头难,结尾也难。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也就是说,文章很多,但结尾不会相同。但总的说来,文章结尾以短小精练、凝练深刻为佳。(在高考作文开头、结尾尤其要注意点题)所谓“凤头、猪腹、豹尾”是也。
5.层次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谋章布局的新巧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把几个“点”连成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写高三生活,可以抓住“紧张”“牢骚”“希望”这三个很有代表性的点,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三、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
高考作文大多数考生喜欢写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结构而言,用逐层深入的层递方式展开或并列展开的结构方式就很不错。
下面,我们做一个实战演练。
依据下面的作文试题,写出你的谋篇布局的构想。
1.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此文题贴近实际,意在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具有很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充分畅谈感受,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示才华。
本题目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甚至小小说,都无不可。如写议论文,可以这样结构:第一分论点——毅力顽强者常把“天下无难事”挂在嘴边;第二分论点——嘴边的“天下无难事”,帮助毅力顽强者走向成功;中心总论点——把“天下无难事”挂在嘴边,是成功者的标志!如写记叙文,可以这样结构:我的父母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嘴边,那就是“黄金棍儿出好人”;每当我犯错挨“修理”时,这句话总要从父母嘴里冒出来;每当看到有关学生教育出问题的新闻时,父母也总要唠叨这句话;有一次,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还要注意要突出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是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么,偶尔提提,不轻易谈起的话,就不能写。 写作示例: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此意。
对做学问者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书圣美誉。其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决心意志着实令人敬佩。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国之才。
对修养自身者而言,严于律己显得尤为重要。儒家朱熹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儒家荀况同样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可见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对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以此看来,严于律己可达到不断完善自己,以至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宽以待人”即宽容地对待别人,多发掘欣赏别人的优点。只有如此,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民众,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阐释的“兼爱”。
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今天抱怨这个人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人目中无人,以至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当然就无人可入其眼。试问天下又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呢?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难道就能说明你身上缺点很少?恐怕事实恰好相反。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欣赏别人的优点,那么在他眼里则天下无一人不可爱,又哪会心生怨恨呢?东坡流放岭南之时,曾与化外人比邻而居。但他看不到他们的粗鲁,而只看到他们的豪放和不拘小节;看不到他们的不知礼仪,而只看到他们的自然率真。故虽生活艰苦而能得邻里多方援助,结交到不少好友。所以懂得欣赏别人的人总是乐观愉快,兼怀仁爱之心。
“宽以待人”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令人旷达无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言治学修身,一言善处人际,人生三味尽在其中。如此金玉良言不止应常挂于嘴边,更应反复思量,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示例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议论,既紧扣题意,又中心明确。本文先提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然后分别对“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作出解释,最后对这句话进行归纳。前后照应周到,结构严谨。
胡永晖,教师,现居甘肃张掖。
但在高考作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或有头无尾,或主次不分,或详略不当,或“三段式”等等。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弄清楚内容的主次、详略,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又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等。
1.开头
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啰唆,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2.过渡
“过渡”,就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因为过渡句只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3.照应
“照应”,就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首尾照应、文题照应、对话照应、细节照应、悬念照应、伏笔照应等等。
4.结尾
结尾也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结尾是全文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题的深化,同样不可忽视。文章开头难,结尾也难。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也就是说,文章很多,但结尾不会相同。但总的说来,文章结尾以短小精练、凝练深刻为佳。(在高考作文开头、结尾尤其要注意点题)所谓“凤头、猪腹、豹尾”是也。
5.层次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谋章布局的新巧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把几个“点”连成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写高三生活,可以抓住“紧张”“牢骚”“希望”这三个很有代表性的点,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三、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
高考作文大多数考生喜欢写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结构而言,用逐层深入的层递方式展开或并列展开的结构方式就很不错。
下面,我们做一个实战演练。
依据下面的作文试题,写出你的谋篇布局的构想。
1.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此文题贴近实际,意在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具有很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充分畅谈感受,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示才华。
本题目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甚至小小说,都无不可。如写议论文,可以这样结构:第一分论点——毅力顽强者常把“天下无难事”挂在嘴边;第二分论点——嘴边的“天下无难事”,帮助毅力顽强者走向成功;中心总论点——把“天下无难事”挂在嘴边,是成功者的标志!如写记叙文,可以这样结构:我的父母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嘴边,那就是“黄金棍儿出好人”;每当我犯错挨“修理”时,这句话总要从父母嘴里冒出来;每当看到有关学生教育出问题的新闻时,父母也总要唠叨这句话;有一次,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还要注意要突出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是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么,偶尔提提,不轻易谈起的话,就不能写。 写作示例: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此意。
对做学问者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书圣美誉。其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决心意志着实令人敬佩。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国之才。
对修养自身者而言,严于律己显得尤为重要。儒家朱熹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儒家荀况同样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可见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对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以此看来,严于律己可达到不断完善自己,以至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宽以待人”即宽容地对待别人,多发掘欣赏别人的优点。只有如此,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民众,即儒家所提倡的“仁”,和墨家所阐释的“兼爱”。
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今天抱怨这个人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人目中无人,以至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当然就无人可入其眼。试问天下又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呢?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难道就能说明你身上缺点很少?恐怕事实恰好相反。
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欣赏别人的优点,那么在他眼里则天下无一人不可爱,又哪会心生怨恨呢?东坡流放岭南之时,曾与化外人比邻而居。但他看不到他们的粗鲁,而只看到他们的豪放和不拘小节;看不到他们的不知礼仪,而只看到他们的自然率真。故虽生活艰苦而能得邻里多方援助,结交到不少好友。所以懂得欣赏别人的人总是乐观愉快,兼怀仁爱之心。
“宽以待人”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它令人旷达无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言治学修身,一言善处人际,人生三味尽在其中。如此金玉良言不止应常挂于嘴边,更应反复思量,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示例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议论,既紧扣题意,又中心明确。本文先提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然后分别对“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作出解释,最后对这句话进行归纳。前后照应周到,结构严谨。
胡永晖,教师,现居甘肃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