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为首发表现的直肠癌1例

来源 :安徽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yiyu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1月”于2017年10月12日入住我院。1月前患者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38.3℃)、伴头昏、乏力,活动后加重,自购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佳,无心悸、气促、晕厥、关节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排便异常及体质量减轻。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吸烟史40年,20支/天,戒烟3年;饮酒史40年,每天90 g, 近10年明显减少。查体:体温37.8℃,脉搏77次/分,
其他文献
<正>患者女,75岁。因“记忆力减退1年余,乏力纳差3天”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为阴性。全腹部CT增强检查: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环形强化,大网膜浑浊(图1A~1D);盆腔前腹壁下团块影,
针对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PMASynRM)直接转矩控制(DTC)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PMASynRM的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DB-DTC)方案。该方案将有效磁链的概念引入PMASynRM,提取转子位置信息应用于DB-DTC,提高了电机的运行性能;采用了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无差拍转矩控制方法以简化计算和有效抑制转矩脉动。搭建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无差拍直接转矩磁链控制(DB-DTFC)模型并在M
该文提出一种考虑非正弦磁场分布特征的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此技术既在无需换相区检测的前提下抑制了转矩脉动,又解决了由于直轴电枢反应造成的助磁和去磁的问题。为此,首先,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转子磁场分布下的转子磁链波形,得出在非正弦转子磁场分布下以转子位置角作为旋转角的等功率3s/2r变换不能实现转子磁场定向的结论;其次,通过改变等功率3s/2r变换矩阵中的旋转角,使得变换后转子磁链无q轴
<正>大肠杆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Z, AqpZ)有两个保守的功能性区域:靠近胞外区域的由芳香环和精氨酸组成的选择性过滤器(SF)和位于水道中心的双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NPA)基序,能够高效选择性地驱动水分子通过细胞膜。AqpZ的基态结构[1]表明:SF区域狭窄且孔径略小于水分子的尺寸,水道中的水分子在NPA基序两边采取双极性分布。
会议
为了全面了解生化防护服的各项性能要求,首先介绍了4种生化防护服的类别和透湿机制;其次列举了橡胶基防护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消毒高分子材料和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用于生化防护服主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展示了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然后总结了应用于生化防护服的新型技术,包括自修复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为生化防护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根据生化防护服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出展
为提高传统无差拍直接转矩和磁通控制策略(DB-DTFC)的动态响应稳定性、鲁棒性与计算效率,并降低电磁转矩和定子电流波动,以平面坐标系为基础,推导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电磁转矩耦合数学模型,提出了改进型DB-DTFC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定子电压坐标系统和扭矩通量坐标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图形分析方法和通用解决方法,并运用试验分析对比了传统DB-DTFC策略和改进型DB-DTFC策略的系统稳定性。
立德树人是中职物理课程的根本任务,中职物理课程蕴涵着丰富的育人元素——“思政元素”.中职物理教学突显职教特色的同时要培养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热爱祖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情境化教学模式,以“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课为例阐述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及教学效果评价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冲击着学生的思想,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其实教育教学应该按照立德树人的总体理念以及有关的要求,和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同时引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立德树人教育体制,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主要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内涵基础上,讨论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已婚,2013年9月因乳腺癌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向周围脂肪组织内生长,脉管内可见癌栓,淋巴结转移(16/16);术后以TAC方案(紫杉醇脂质体+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全身化疗5周期,同期口服他莫西芬内分泌治疗1年,此后每年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2018年4月,患者因右上肢疼痛行颈椎核磁平扫:颈3~7椎间盘稍膨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阴道疼痛5年,阴道流血6天”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患者近5年感阴道刺痛,于2015年2月外院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术中见左侧大阴唇后部约3.5 cm囊性包块,周围组织坚硬,未予活检。7月后出现阴道出血,妇检提示:左侧阴道内见约3 cm×3 cm实质性肿块,肿块内见2 cm×2 cm溃烂面,底部达左耻骨下支,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