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放开非公医疗价格负效应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目的是鼓励社会办医,建立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这本是好事。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超出人们预料,不免令人担忧。
  民营医院的备受诟病,主要是信用差、宰客凶,服务价格放开后,这种情况会变本加厉,还是有所收敛?现在还难下结论,不过,市场竞争的无形之手应该能自行调节。民营医疗机构大多是针对有钱的富裕阶层,五花八门的宾馆式服务,专冲着富人的钱袋去。价高质优当为市场通则,如果谁老捣浆糊,收钱多反而服务差,谁终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现在大家担心,由民营医院高定价确立的服务价格体系,会扰动公立医院的定价机制,并随之水涨船高往上提,特别是在国家整治以药养医乱象,医务人员收入尚未充分到位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会随非公医院涨价的心理牵引,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涨价或变相涨价,额外增加患者负担。
  如今看个感冒动辄五六百乃至上千元,其中原因,一是莫名的检查收费太多,二是放着便宜药不开而故意开高价药增加创收。我的家人年初感冒去医院,先验血,再拍片,又吊针,花费700多元还吃足苦头,而这种验血、拍片、吊针几乎成了治疗感冒的常规三部曲。在农村地区,据说一些医生欺负农民兄弟老实,头疼脑热的也被要求反复验血乃至做CT,致使小毛小病花费数千元并不罕见。
  以药养医疯狂的时候,药贵吃回扣成为医院创收的大头,现在要求医药分离,各地实行的医生绩效工资这一块,很大程度要靠医生变着法子自己给自己增加收入,这是小病大看,患者医疗费用长期下不来的重要原因。假如民营医疗机构挂个号看个病千儿八百家常便饭,公立医院的收费不跟进上涨才怪呢!
  只要存在价格“双轨制”就有不公平。面对非公医院理直气壮的涨价(所谓价格放开,在我们这里就是涨价的代名词),公立医院处于天然劣势。如果不能尽快改革公立医院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收入分配上体现出来,那么,医疗质量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或许放开民营医院价格短期里未必马上加剧公立医院“看病贵”(已经够贵了),长此以往,却难说不会加剧“看病烂”。
  不仅如此。非公医院放开价格后,还明显存在抢占公共医疗资源的可能,这将使得本来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雪上加霜,“看病贵”的同时,进一步加剧“看病难”。
  本刊记者最近去一家顶级豪华私立医院采访,发现其中坐台的100多位高级专家都来自当地的三甲医院,他们每周一天在此出诊,挂号费最少300元,最高1200元。这种被称作“多点执业”的医改尝试,随着非公医疗价格的放开,有扩大试点提速的趋势,其结果势必造成公立医院人才的流失。
  三甲医院的备受青睐,除了其医疗设施先进,无非在于拥有一批顶尖的专家医师。大量病家不辞辛累,冒着被黄牛中介加价的风险,一早蜂拥排队去挂号,图的就是专家看病放心。现在这些医师每周一天要去私立医院坐堂赚外快,全年将有五分之一的时间不在公立医院工作,不难想见,这种高端人力资源的分流,对原本缺医少药的患者伤害冲击多么大。
  有人辩解,来自三甲医院的专家是从公立医院特需医疗中剥离出来的,因此不会侵占基本医疗资源。问题是,特需医疗一面世就意味着对公共卫生资源的挤占。公立医院本质上姓“公”,应为大众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中国普通百姓的人均医疗资源长期排名落后。把本就短缺的医疗资源,在“特需”的名义下专为少数人服务,完全有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有违社会公平原则。
  事实上,特需医疗早已变味为医院单纯创收赚钱的工具,医疗质量并未伴随收费上涨而同步提高,更由于特需门诊挤占了专家门诊时间,加剧了专家门诊看病难而遭到公众非议。在深化医改中,改变这一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势在必然。但是,把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分离出来,专为富豪有钱阶层效力,转移宝贵的国有资源为私人资本赚钱,这是旧的不公未除又制造了新的不公。如果所谓的医改,是在错误的前提下朝着错误的方向迈出错误的一步,怕是以后还要再改回来。这一方面,我们已有太多的教训。
其他文献
6月29日,13.5万多人竞标7400张沪牌的场景仍历历在目。7月19日,上海国拍大楼车牌标书登记点前,依然有许多竞拍人前来登记,排起了长队。  这是6月新规出台后的首次标书登记。尽管新规中对竞标人设立了门槛,但显然,效应难以在短期内显现。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车牌频登热门话题。自2012年,沪牌价格节节攀升。2013年3月,9.08万元的最低成交价让不少车主惊呼“比买辆车还贵”。  随后,“警示
期刊
盛夏炎炎,海外夏令营成了很多学生的暑期活动。“因为打算本科毕业去美国念研究生,以前没有出过远门,想趁着夏令营的机会,先去那边看一下环境,以后的学习、生活可以更加适应一点。”刚参加完学校组织的赴美交流团的肖华(化名)向《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坦言。  “在参与夏令营的学生里,像肖华这样的非常普遍。”承接海外留学业务的资深人士张先生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游学团更喜欢自称为考察团,坐拥世界名校的美国、英国等地成
期刊
2014年,波兰迎来了一系列欢喜的纪念日:加入欧盟10周年、加入北约15周年、换制25周年。在《经济学人》欧洲板块副主编范德琳·冯·布雷多(Vendeline von Bredow)看来,波兰现在正处在自16世纪加格罗林王朝后“最好的时期”。  回想1989年铁幕落下之时,波兰几乎处在破产的边缘,农业萧条、公路铁路状况糟糕、经济比邻国乌克兰好不到哪去。在当时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中,拥有雄厚工业基础
期刊
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球场,随着德国队在加时赛最后阶段绝杀阿根廷,捧起大力神杯,并在自己的球衣胸前绣上第四颗星,延绵一个月的世界杯盛宴最终落下帷幕。  本届世界杯展现了国际足坛怎样的格局分布?什么样的足球风格和技战术已经成为主流,或者说新的趋势?德国足球的重返巅峰对于中国有何学习与借鉴意义?就此,《中国经贸聚焦》(下称CBF)记者日前专访了著名足球教练吴金贵。  复盘德阿
期刊
战争观光团  时间:2014年7月的某一天  地点: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以色列占领区,库内特拉观景台(Quneitra Viewpoint)  人物:科比·马龙(Kobi Marom)  “就是那里。”  迎着清晨的阳光,科比·马龙站在观景台边,一边眯起眼,一边将手指向远处绵延起伏的群山,山脚静静横卧着破败的叙利亚城市库内特拉。在山丘和居民区的衬托下,一道分隔叙利亚和以色列的边境
期刊
小银行 大成就  在美国有这样一家银行:它诞生于1953年的俄勒冈州,原本只是由6名伐木工人创立的社区性小公司,服务对象集中在本地中小客户,2002年时还只有63家分支——这在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然而,次贷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一家家大银行、大机构接连倒闭和被收购,它却日益壮大,到2014年已经拥有364家分支,一跃成为俄勒冈州最大银行和全美最大社区银行。公司Logo上那棵象征创始
期刊
4800万美国人在挨饿  最近几个月,要问美国最时髦的话题是什么,答案莫过于“收入不平等”——这要归功于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和他的畅销书《21世纪的资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这部经济学专著在美国红极一时。它断言,资本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将导致“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因此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并让美国人民深深记
期刊
“我真的是等到绝望了。”小王愁眉苦脸地向《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吐槽,“为了这块铁皮,我筋疲力尽。”连续拍牌7个月,其间找了4家黄牛,她均未中标,“现在放弃了,打算办外地牌照。”  随着“警示价”新政出台,投标人数水涨船高,6月29日,13.5万多人竞标7400张沪牌,5.45%的中标率受到质疑,“到底是拍卖还是摇号?”  当天,官方不得不快速出台了新规——竞标人不仅需持有效身份证明、上海居住证明(不
期刊
@光远看经济(经济学者、北京市政协委员):从最近一些官方机构和媒体的论调看,房地产已经进入到媒体吹风的“舆论救市”阶段,这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房地产的转折点已经真的到来。6月份之后,如果中国经济的半年报很难看,就会撕下所有的伪装,赤裸裸地出台救市政策。我仍然认为:第一,下调存准率是大概率;第二,救房地产是大概率。  @杨红旭(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住建部人士表示“北上广深外,其他城市限购可自
期刊
从港交所为万科B转H股成功上市敲锣归来的王石,显然是志得意满的。即便在楼市整体预期下调的现如今,他也没有表现出过度忧虑。  7月1日,王石现身港交所一周后,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课堂”,作为这一系列讲座受邀的20位嘉宾中第11位发表演讲。完成在哈佛两年的学业后,王石的留学瘾好像还没有过足,又加入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并成为剑桥大学著名的康河赛艇队队员。王石晒出一张他和赛艇队队友的合照,63岁“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