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各类不安定因素或社会问题已在高校内蔓延,大学生被骗、误入传销等新闻屡见报道,可见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三全育人”改革的背景下,安全教育必然要囊括其中,成为其中助力高校“三全育人”的一部分,加强安全育人环节,既是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意,也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职责所在,更是高校高等教育安全保卫工作提升服务功能的体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安全育人;提升服务
较长期以来,对于高校安全保卫机构的职责认知一直停留在治安和安全管理的阶段,忽视在育人环节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各高校保卫部门作为各高校内的职能部门,理应发挥好在安全育人环节中的作用,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安全育人演进历程
高校安全育人在高校各类研究中较为模糊,没有特定的一个概念,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就笔者认为,安全育人其核心在于通过加强安全教育,传授学生一定的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安全技能,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生活习惯,不违反乱纪,遵纪守法,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成熟期发挥积极作用。
最早的高校安全育人源于199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及在高校内设立的公安机构,原则上应予以撤销由高校负责,恢复保卫处(科)或设立其他形式的内部治安保卫组织。[1]从1994年起高校安全育人工作有了总基调,高校保卫组织变成了高校内的职能部门,首次赋予了育人职能。
1997年2月1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将高校内部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具体明确,主要任务共九条其中两条涉及教育,即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对校内有轻微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员进行帮助、教育。[2]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安全育人内容。
时代发展到今天,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在不断延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在安全育人这一环节中又有了新的思考。笔者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对安全育人模式极其路径进行探究。
二、高校安全育人实现途径
1、积极搭建安全育人组织体系,形成全员育人之格局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也是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提高安全思想认识,集全校共同的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安全育人作用,形成全员共育人之局。
2、建立健全各学生安全队伍,挖掘现有与潜在学生潜力
以笔者学校为例,班级安全委员、系学生安全部、校园安全巡逻队、义务消防队队、志愿警察服务队,这部分学生队伍庞大,将近300人的学生安全员队伍以安全员的身份去提醒身边的同学,主动组织安全主题活动,发现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这将大大增强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能力,并在过程中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建设。
3、更加注重“以文化人”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3] 安全育人需要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积极营造适合本校发展的校园安全文化。
三、高校安全育人亟需突破点
1、融合传统与创新两种方式,营造浸润体验式安全教育
高校学习进入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课堂、讲座、广播,亲身经历体验式的学习更受学生所欢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在做好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将培训多样化、地点延展至派出所、各类基地等等,与专业人员对话,将安全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打通校内和校外两个区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如今的大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内,他们更为迫切的想要了解校外的天地,打通校内与校外两个区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例如笔者学校在進行国家安全教育时,进行了国家安全外延知识学习,从而我校学生有幸担任嘉兴市全市处级干部国家安全展览讲解员,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贯穿显性及隐性两个方面,全面赋能三全育人全过程
工作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参与安全工作是一种被动状态,设置多支学生安全队伍将这种被动转为主动。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接受各类安全或提示信息时,也是对自我行为修整的一个过程。
四、高校安全育人困境与对策分析
1、术业有专攻,安全育人需要注重专业建设
校园安全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多个领域,安全教育应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开展,而不是泛泛而谈安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在安全教育时加入其专业特性,做到针对安全知识有研究有想法,拓宽安全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2、调动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安全工作潜力
学生安全队伍能第一时间发现在学生群体中关心及最新案发的安全问题,各类轻微的安全问题能在学生群体中得到解决,一支来自与学生,问题自我解决,“枫桥经验”式的队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工作中充分挖掘学生安全工作潜力显得至关重要。
3、考核与评优,建立并健全考核与评优机制
多支学生安全队伍的建立在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持续性的发挥作用也需要考核与评优机制的保障,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正在持续推进此项工作的同时也将进行深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五、结语
安全育人,旨在实现全员参与,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营造全员安全教育氛围,力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安全教育的“育人者”,其言行举止都要履行安全教育之责、产生安全育人之效,实现安全育人无不尽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
[3]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高校后勤研究2020(11):66-68.
作者简介:方建娟(1990.06-),汉族,浙江嘉兴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安全保卫。
关键词:高等教育;安全育人;提升服务
较长期以来,对于高校安全保卫机构的职责认知一直停留在治安和安全管理的阶段,忽视在育人环节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各高校保卫部门作为各高校内的职能部门,理应发挥好在安全育人环节中的作用,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安全育人演进历程
高校安全育人在高校各类研究中较为模糊,没有特定的一个概念,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就笔者认为,安全育人其核心在于通过加强安全教育,传授学生一定的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安全技能,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生活习惯,不违反乱纪,遵纪守法,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成熟期发挥积极作用。
最早的高校安全育人源于199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及在高校内设立的公安机构,原则上应予以撤销由高校负责,恢复保卫处(科)或设立其他形式的内部治安保卫组织。[1]从1994年起高校安全育人工作有了总基调,高校保卫组织变成了高校内的职能部门,首次赋予了育人职能。
1997年2月1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将高校内部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具体明确,主要任务共九条其中两条涉及教育,即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对校内有轻微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员进行帮助、教育。[2]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安全育人内容。
时代发展到今天,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在不断延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在安全育人这一环节中又有了新的思考。笔者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对安全育人模式极其路径进行探究。
二、高校安全育人实现途径
1、积极搭建安全育人组织体系,形成全员育人之格局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也是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提高安全思想认识,集全校共同的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安全育人作用,形成全员共育人之局。
2、建立健全各学生安全队伍,挖掘现有与潜在学生潜力
以笔者学校为例,班级安全委员、系学生安全部、校园安全巡逻队、义务消防队队、志愿警察服务队,这部分学生队伍庞大,将近300人的学生安全员队伍以安全员的身份去提醒身边的同学,主动组织安全主题活动,发现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这将大大增强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能力,并在过程中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建设。
3、更加注重“以文化人”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3] 安全育人需要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积极营造适合本校发展的校园安全文化。
三、高校安全育人亟需突破点
1、融合传统与创新两种方式,营造浸润体验式安全教育
高校学习进入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课堂、讲座、广播,亲身经历体验式的学习更受学生所欢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在做好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将培训多样化、地点延展至派出所、各类基地等等,与专业人员对话,将安全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打通校内和校外两个区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如今的大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内,他们更为迫切的想要了解校外的天地,打通校内与校外两个区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例如笔者学校在進行国家安全教育时,进行了国家安全外延知识学习,从而我校学生有幸担任嘉兴市全市处级干部国家安全展览讲解员,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3、贯穿显性及隐性两个方面,全面赋能三全育人全过程
工作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参与安全工作是一种被动状态,设置多支学生安全队伍将这种被动转为主动。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接受各类安全或提示信息时,也是对自我行为修整的一个过程。
四、高校安全育人困境与对策分析
1、术业有专攻,安全育人需要注重专业建设
校园安全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多个领域,安全教育应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开展,而不是泛泛而谈安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在安全教育时加入其专业特性,做到针对安全知识有研究有想法,拓宽安全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2、调动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安全工作潜力
学生安全队伍能第一时间发现在学生群体中关心及最新案发的安全问题,各类轻微的安全问题能在学生群体中得到解决,一支来自与学生,问题自我解决,“枫桥经验”式的队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工作中充分挖掘学生安全工作潜力显得至关重要。
3、考核与评优,建立并健全考核与评优机制
多支学生安全队伍的建立在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持续性的发挥作用也需要考核与评优机制的保障,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正在持续推进此项工作的同时也将进行深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五、结语
安全育人,旨在实现全员参与,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营造全员安全教育氛围,力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安全教育的“育人者”,其言行举止都要履行安全教育之责、产生安全育人之效,实现安全育人无不尽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的通知》.
[3]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高校后勤研究2020(11):66-68.
作者简介:方建娟(1990.06-),汉族,浙江嘉兴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安全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