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把握好语文课本中作品潜在的情感资源,用语文独特的精神美味和情感魅力,去丰润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用语文丰富的情感去浸染学生的心灵,从而移人性情,提升人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抓住契机,适时煽情,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之弦
语文是一片充满了情感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间,教师要把握好情感教学的时机,因为情感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学。一般的专业知识随时随地都可以教学,但是情感教学讲究找准时机,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如果操之过急,生硬地进行,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有时甚至是“有意栽花花不发”,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语文教师有时得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顺时地点拨感染学生,以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散步》这篇文章,这是一篇蕴涵丰富的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美德。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到文中的“分歧”时,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恰当地、不失时机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接着煽起了情:“是啊,一个是自己年老的母亲,一个是自己疼爱的儿子,对于这其中的情感,该怎么对待呢?同学们,看看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假如是你,你又如何选择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情感的洗礼,在互动讨论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所以,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应该特别讲究“火候”,抓住了情感教育的契机,再加上教师富有爱的语言和情感的点染,学生心中的情感之弦就被轻柔的拨动了,效果自然也会事半而功倍。
二、抓住教材,因文育情,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花
初中语文课文都是遴选出来的精品,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只要注意挖掘,几乎每一课都是很好的情感素材。比如《谈生命》一文,作者通过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学生可以领悟到:生命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其间夹杂着成功和失败、痛苦和欢笑。教师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诗文,去激励无数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七年级下册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则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了母亲河的雄浑壮阔。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现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音视频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创设出黄河的恢弘的气势和磅礴的力量,带给学生的心灵的震撼,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之花。可以说,我们语文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神的盛餐、情感的沃土。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抓住教材,根据每篇文章的情感特点,用爱心呵护语文这片沃土,那么学生的心中情感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无比灿烂。
三、优化教学手段,用感性的情境去感化学生内心的情感之角
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突破了原来单一的语文教学手段,手段更加先进、丰富。这样就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的多元化,使得学生能更加形象感性地接受知识。这也给语文教师的情感教学带来了更宽广的空间。情感教学不再是单单的口头说教,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带着学生去体验,去提升。比如八年级上册的《背影》这篇文章,全文只有1 500字,集中描写了一个片段,那是1917年的事情: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十年之后,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这篇文章的情感给人的感觉很深沉,感人至深。那么怎样带给学生更感性的情感呢?所以我就配上了flash画面,把崔京浩的歌《父亲》作为背景音乐,在这种情境教学中,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爱的氛围,有好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种感性的情境感化了学生,触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之角,以至更体味了那种细腻、真实、深刻、真挚的父子之情。这种教学,是教师用心、用情铺设的,即使学生内心如冰川,相信也会融化。
四、创新模式,用兴趣激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之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初中语文所选的每一篇教材内容虽是固定的,但是教师的创新能力却是无限的。通过教师独到的解读和大胆的创新,就能找到学生的情感兴趣点,每一堂课都可能是一件精品。从心理的角度看,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来自于积累的知识、生活的经验、感官的刺激、精神的鼓舞等。教师应该深刻解读教材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情趣激发出来,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文中,去体验享受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应多多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在多种不同寻常的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各种兴趣体验中,得到陶冶和锻炼。比如《《孔乙己》一文,可以通过戏剧的形式,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自导自演,在各种人物的穿梭中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的摧残,感受旧社会的世态炎凉。这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体味不同的情感,就能在教师用心、用情创设的情境中产生共鸣。所以情感教学的语文课堂不应是单一泛白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忽视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忽视情感教学的课堂也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学生健全的人格出发,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心、用自己对教学事业的挚爱去充分挖掘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力争把自己的情感目标变为学生的情感要求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就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当然,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也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和境界!
(邳州市新河中学)
一、抓住契机,适时煽情,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之弦
语文是一片充满了情感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间,教师要把握好情感教学的时机,因为情感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学。一般的专业知识随时随地都可以教学,但是情感教学讲究找准时机,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如果操之过急,生硬地进行,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有时甚至是“有意栽花花不发”,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语文教师有时得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顺时地点拨感染学生,以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散步》这篇文章,这是一篇蕴涵丰富的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美德。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到文中的“分歧”时,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恰当地、不失时机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接着煽起了情:“是啊,一个是自己年老的母亲,一个是自己疼爱的儿子,对于这其中的情感,该怎么对待呢?同学们,看看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假如是你,你又如何选择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情感的洗礼,在互动讨论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所以,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应该特别讲究“火候”,抓住了情感教育的契机,再加上教师富有爱的语言和情感的点染,学生心中的情感之弦就被轻柔的拨动了,效果自然也会事半而功倍。
二、抓住教材,因文育情,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花
初中语文课文都是遴选出来的精品,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只要注意挖掘,几乎每一课都是很好的情感素材。比如《谈生命》一文,作者通过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学生可以领悟到:生命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其间夹杂着成功和失败、痛苦和欢笑。教师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诗文,去激励无数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而七年级下册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则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了母亲河的雄浑壮阔。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现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音视频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创设出黄河的恢弘的气势和磅礴的力量,带给学生的心灵的震撼,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之花。可以说,我们语文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神的盛餐、情感的沃土。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抓住教材,根据每篇文章的情感特点,用爱心呵护语文这片沃土,那么学生的心中情感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无比灿烂。
三、优化教学手段,用感性的情境去感化学生内心的情感之角
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突破了原来单一的语文教学手段,手段更加先进、丰富。这样就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的多元化,使得学生能更加形象感性地接受知识。这也给语文教师的情感教学带来了更宽广的空间。情感教学不再是单单的口头说教,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带着学生去体验,去提升。比如八年级上册的《背影》这篇文章,全文只有1 500字,集中描写了一个片段,那是1917年的事情: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十年之后,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这篇文章的情感给人的感觉很深沉,感人至深。那么怎样带给学生更感性的情感呢?所以我就配上了flash画面,把崔京浩的歌《父亲》作为背景音乐,在这种情境教学中,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爱的氛围,有好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种感性的情境感化了学生,触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之角,以至更体味了那种细腻、真实、深刻、真挚的父子之情。这种教学,是教师用心、用情铺设的,即使学生内心如冰川,相信也会融化。
四、创新模式,用兴趣激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之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的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初中语文所选的每一篇教材内容虽是固定的,但是教师的创新能力却是无限的。通过教师独到的解读和大胆的创新,就能找到学生的情感兴趣点,每一堂课都可能是一件精品。从心理的角度看,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来自于积累的知识、生活的经验、感官的刺激、精神的鼓舞等。教师应该深刻解读教材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情趣激发出来,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文中,去体验享受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应多多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在多种不同寻常的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各种兴趣体验中,得到陶冶和锻炼。比如《《孔乙己》一文,可以通过戏剧的形式,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自导自演,在各种人物的穿梭中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的摧残,感受旧社会的世态炎凉。这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体味不同的情感,就能在教师用心、用情创设的情境中产生共鸣。所以情感教学的语文课堂不应是单一泛白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忽视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忽视情感教学的课堂也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学生健全的人格出发,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心、用自己对教学事业的挚爱去充分挖掘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力争把自己的情感目标变为学生的情感要求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就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当然,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也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和境界!
(邳州市新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