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教师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
一、教师要具备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地教学生。爱生爱才是新型师爱的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师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不能溺爱;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学生不仅能享受爱,懂得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升华为奉献的爱,这种新型的师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高于母爱,贵于母爱,是产生良好教学效应的心理基础。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合格的教师应有强烈的美感,教师强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对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容的自信和追求之情;(2)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浓厚的兴趣;(3)教师对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持积极的态度;(4)教师既有对自己人格美的执着追求,又有对他人人格美的赞赏、钦佩之情。
三、教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
1.教师的中心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是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
2.教师应有多方面的兴趣
教师的兴趣不应仅限于所教学科,教育经验表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当今的信息社会、教理科的教师也应懂点文史知识。缺乏文史知识的理科教师往往语言不生动、不丰富、甚至词不达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教师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对自然科学有一定兴趣。
3.教师应乐意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不但应积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就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
四、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
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2)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4)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五、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
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
总之,教师应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教师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
一、教师要具备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地教学生。爱生爱才是新型师爱的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师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不能溺爱;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学生不仅能享受爱,懂得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升华为奉献的爱,这种新型的师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高于母爱,贵于母爱,是产生良好教学效应的心理基础。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合格的教师应有强烈的美感,教师强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对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容的自信和追求之情;(2)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浓厚的兴趣;(3)教师对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持积极的态度;(4)教师既有对自己人格美的执着追求,又有对他人人格美的赞赏、钦佩之情。
三、教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
1.教师的中心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是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
2.教师应有多方面的兴趣
教师的兴趣不应仅限于所教学科,教育经验表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当今的信息社会、教理科的教师也应懂点文史知识。缺乏文史知识的理科教师往往语言不生动、不丰富、甚至词不达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教师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对自然科学有一定兴趣。
3.教师应乐意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不但应积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就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
四、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
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2)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4)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五、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
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
总之,教师应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