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授、服装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大连市服装协会副会长??看到这一串头衔,就知道潘力很忙,当然忙的都是与服装有关的事。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她坐在了记者的面前,下午她还要赶赴北京,去履行她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评委的重任。
从教30年来,潘力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但对于纺织之光教师奖,她却是格外看重。面对记者的采访,她一时不知从何谈起,当记者提示谈谈自己的教学生涯,她开始滔滔不绝。
1986年,潘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开始了教师生涯。从系主任、教学副院长到服装学院院长,30年来,潘力始终没有离开服装教育岗位,用她自己的话说,“对学校的感情特别深,对学生的感情要加一个更字。”去年是学院成立30周年的日子,她教过的学生们都回来了,看到学有所成的学生们张张笑脸,她觉得“这个时候是自己最欣慰的时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更有意思的是,许多毕业生的孩子也选择了在服装学院读书,三代人在学校欢聚,让潘力无比开心。
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工业大学既不是211院校,也不是重点院校,但在辽宁地区却是首屈一指,深受学生们认可。潘力领导的团队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潘力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这也是服装学院的定位。这就要求不断修改调整教学方案,与社会需求对接,每个阶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完善教学。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潘力和她的团队构建了“一条主线、两段三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一条主线”是指以培养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两段三模式”是指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后两年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构建“模块化、多方向选择”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和“卓越试点班”模式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大二通过聆听导师专业讲座、公开课,参观学生展览,毕业设计作品发布等多种形式了解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教学模式进入大三学习。
这种按照志愿自己选专业的模式在国内开创了先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此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和市场的喜爱,学生大四上学期就签订用人协议,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认可。
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
对于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潘力觉得“这既是鼓励和鞭策,更是一种压力”。她谦逊地说,表面上是她自己的荣誉,实际上奖项是颁给团队教师的。她总是夸赞“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团队”。
让潘力引以为豪的是团队每年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连续四次出现在大学生时装周现场,发布会从头到尾全部依靠服装学院自己的教师和学生独立完成,这在各参与院校中还非常少见。这个团队共有教师学生100多人,其中设计团队有20多名学生、表演团队30多名学生、形象设计20多名学生、摄影团队10多名学生,再加上教师20多名。“在北京的每一场发布都凝聚着全院师生的心血。”潘力说,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着团队合作的力量。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服装学院的院长,潘力始终把提高教师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也在转型,作为服装学院,转型的重点就是向应用型发展。她要求所有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承接企业项目,年轻教师要有一年以上的企业经历。近年来,服装学院建立了大连工业大学创意岛产业孵化基地,是高校中首个服装信息化研究中心,开展服装企业信息化研究与推广项目的研究,先后为20 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并先后与大连桑扶兰时装有限公司、大杨企业集团、葫芦岛泳装产业集群等企业、集群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签署实训基地协议,担当企业的顾问,聘请企业设计师讲学、师生走进企业等措施带动了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同时,为了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近两年先后派出40多位教师出国考察学习,今年4月,18名教师又赴日本接受培训,请日本知名设计师进行授课。
与学生一起成长
始终耕耘和奋战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的第一线,“忙”便成了工作的常态。潘力是公认的服装学院下班最晚的老师,她自己也坦言,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长得多。在同事和学生眼里,她真是蛮拼的。谈及自己奋斗的事业,潘力总是充满着感情。30年来,她见证了服装学院的发展,也体味到了人生成长的价值。服装学院组建的最初那几年,她带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大,有的为了能考上大学奋斗了十几年,学生的努力和求知欲望感染了她,她说:“实际上,我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送走了一批批毕业生,又迎来了一届届新生,每当看到学生家长那期盼的眼神,潘力就感到无比的荣幸。她饱含深情地说:“学校给了我这个平台,我就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要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家长和学生,也要对得起自己。”
在潘力看来,桃李满天下让她感受到的就是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根深蒂固的,身为教师就必须把工作做好。
“教书就像家庭过日子,我就像家长,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要努力把日子过好。学生们来学校就像回家一样,我守着这个家,这个家好了,他们也就都好。”潘力再有几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她还要继续守着这个家,她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学生带到新的高度。
从教30年来,潘力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但对于纺织之光教师奖,她却是格外看重。面对记者的采访,她一时不知从何谈起,当记者提示谈谈自己的教学生涯,她开始滔滔不绝。
1986年,潘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开始了教师生涯。从系主任、教学副院长到服装学院院长,30年来,潘力始终没有离开服装教育岗位,用她自己的话说,“对学校的感情特别深,对学生的感情要加一个更字。”去年是学院成立30周年的日子,她教过的学生们都回来了,看到学有所成的学生们张张笑脸,她觉得“这个时候是自己最欣慰的时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更有意思的是,许多毕业生的孩子也选择了在服装学院读书,三代人在学校欢聚,让潘力无比开心。
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工业大学既不是211院校,也不是重点院校,但在辽宁地区却是首屈一指,深受学生们认可。潘力领导的团队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潘力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这也是服装学院的定位。这就要求不断修改调整教学方案,与社会需求对接,每个阶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完善教学。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潘力和她的团队构建了“一条主线、两段三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一条主线”是指以培养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两段三模式”是指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后两年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构建“模块化、多方向选择”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和“卓越试点班”模式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大二通过聆听导师专业讲座、公开课,参观学生展览,毕业设计作品发布等多种形式了解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教学模式进入大三学习。
这种按照志愿自己选专业的模式在国内开创了先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此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和市场的喜爱,学生大四上学期就签订用人协议,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认可。
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
对于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潘力觉得“这既是鼓励和鞭策,更是一种压力”。她谦逊地说,表面上是她自己的荣誉,实际上奖项是颁给团队教师的。她总是夸赞“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团队”。
让潘力引以为豪的是团队每年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连续四次出现在大学生时装周现场,发布会从头到尾全部依靠服装学院自己的教师和学生独立完成,这在各参与院校中还非常少见。这个团队共有教师学生100多人,其中设计团队有20多名学生、表演团队30多名学生、形象设计20多名学生、摄影团队10多名学生,再加上教师20多名。“在北京的每一场发布都凝聚着全院师生的心血。”潘力说,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着团队合作的力量。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服装学院的院长,潘力始终把提高教师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也在转型,作为服装学院,转型的重点就是向应用型发展。她要求所有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承接企业项目,年轻教师要有一年以上的企业经历。近年来,服装学院建立了大连工业大学创意岛产业孵化基地,是高校中首个服装信息化研究中心,开展服装企业信息化研究与推广项目的研究,先后为20 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并先后与大连桑扶兰时装有限公司、大杨企业集团、葫芦岛泳装产业集群等企业、集群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签署实训基地协议,担当企业的顾问,聘请企业设计师讲学、师生走进企业等措施带动了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同时,为了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近两年先后派出40多位教师出国考察学习,今年4月,18名教师又赴日本接受培训,请日本知名设计师进行授课。
与学生一起成长
始终耕耘和奋战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的第一线,“忙”便成了工作的常态。潘力是公认的服装学院下班最晚的老师,她自己也坦言,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长得多。在同事和学生眼里,她真是蛮拼的。谈及自己奋斗的事业,潘力总是充满着感情。30年来,她见证了服装学院的发展,也体味到了人生成长的价值。服装学院组建的最初那几年,她带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大,有的为了能考上大学奋斗了十几年,学生的努力和求知欲望感染了她,她说:“实际上,我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送走了一批批毕业生,又迎来了一届届新生,每当看到学生家长那期盼的眼神,潘力就感到无比的荣幸。她饱含深情地说:“学校给了我这个平台,我就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要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家长和学生,也要对得起自己。”
在潘力看来,桃李满天下让她感受到的就是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根深蒂固的,身为教师就必须把工作做好。
“教书就像家庭过日子,我就像家长,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要努力把日子过好。学生们来学校就像回家一样,我守着这个家,这个家好了,他们也就都好。”潘力再有几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她还要继续守着这个家,她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学生带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