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文化目标与学生个人和学校生活联系紧密,是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实现的,包括人际关系、思维方法、生活模式、文化传统,生活态度、评判性思维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对于时事问题的认识等。本文基于社会文化目标理念从活用绘本,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巧用绘本,整合教材,落实社会文化目标两个方面研究和探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文化目标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 S. Vygotsky)提出来的,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该理论框架内,人类被理解为是在利用原有的文化工具创作新的文化工具,并利用这些文化工具来调节他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社会文化理论促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二语习得的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目标与学生个人和学校生活联系紧密,是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实现的(Cook,1999),包括人际关系、思维方法、生活模式、文化传统,生活态度、评判性思维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对于时事问题的认识等。比如,课堂内的目标可以是同学之间交流思想、情感,谈论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事情。设立“社会文化目标”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这类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城市和农村学生在认知上都容易理解;二是学生可以接触各种涉及学生思想和成长、个人情感、人际交往、做人处事等等话题,使学生“言之有物”,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思想和品质的教育目标(Cook,2007)。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英语组实施了英语绘本教学。那么,什么是绘本呢?英文多称为Picture books,文献中又被称作图画书。指的都是那一类基于以图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的,具有文学性和独特艺术品质的,阅读与欣赏都有别于传统儿童图画故事读物的作品(陈晖,2010)。绘本故事的本身就引人入胜、灵动人文,具备了多主题、多角度、多流派、多风格的特点。
  活用绘本,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绘本则蕴含着文化和深刻的道理。为学生提供了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的机会。
  1.精心设问,启迪智慧,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挖掘故事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及要表现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关键信息。《典范英语》1B Lesson 24,挖掘故事材料中所蕴,讲述了孩子们和爷爷利用废旧袜子制作手偶,变废为宝,在废旧物品利用的过程中找到快乐的故事。教师结合故事内容,在导入环节,提出了“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puppet? ”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新授环节,教师提出了“What would Grandpa Chen do with the sock? Why did Grandpa Chen put the buttons on the sock? ”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在产出环节,教师提出了“If your sock had a big hole, what would you do?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主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拿来家中的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纽扣等,动手制作成花瓶、书包、钮扣树、笔筒等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并结合学过的英语知识,完成海报制作,写出废物利用的制作过程。
  《典范英语》3B Lesson 16“King of the Castle”一课,讲述了一家人在城堡中游览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了城堡的美丽,并结合国内长假出游的话题,引导学生对父亲的行为展开讨论。“Do you think it was proper for Dad to say he was the king and ask the others to make a bow? Why or why not? ”学生根据问题,做出了“Yes, the visit is more fun; No, it is wrong to shout in the castle and to cheat.”等多元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又提出了“What should we do or not do in the visit?”引导学生思考在旅游参观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思索着怎样文明旅游,怎样学会尊重别国文化。
  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培养和全人发展,同时教育学生懂得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格、文明的言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创编绘本,发散思维,升华学生情感
  小故事,大道理。每个故事都有其深刻的寓意,蕴含着一个道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情境相联系,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生活经历、升华学生情感。
  例如,《典范英语》1A Lesson 29“Go Away Floppy”一课,讲述了孩子们对待宠物的态度,他们在玩耍时赶走Floppy,没有人理会和在意他的情感,引起它的伤心,孩子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欢迎Floppy回来。教师在教学中提出 “Was Floppy happy or sad? If you had a pet, what would you do? ”让学生体会Floppy由伤心到开心的原因。感受故事中Floppy在情绪上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动物。
  在学生充分体会到宠物也有情感,切身感受着宠物的心情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表演故事,指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去感悟语言,理解绘本的含义,体会不同角色在表达语言时流露的不同情感和色彩。最后,学生在创编对话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挖掘绘本的寓意:宠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学生创编了如下对话:
  Go away Floppy. I am doing my homework.   Go away Floppy. I am cooking.
  Go away Floppy. We are watching TV.
  Go away Floppy. We are reading books.
  Oh, oh, Floppy is sad. Come back Floppy.
  We are sorry.
  最后,在此绘本的基础上,教师又为学生补充了angry, happy, excited等和情绪相关的词汇,并对学生提出了“If you are angry, what would you do?”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巧用绘本,整合教材,落实社会文化目标
  1. 利用绘本元素,合理整合教材,挖掘节日文化
  节日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中西节日文化的内容。例如:春节、中秋节、万圣节、父亲节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地挖掘教材中节日文化的部分,在教学中适时渗透。
  例如,小学英语北京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Happy Father’s Day”,教材介绍了宝宝和妈妈谈论父亲节的对话。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为学生选择了安东尼·布朗的绘本My Dad。该绘本一改安东尼的写作风格,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讲述了一位既温柔又强壮的爸爸。在孩子的眼里,这位父亲不但事事精通,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该绘本表达了这个孩子对父亲的崇拜之情,描述了父亲带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
  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请全体学生先安静地跟着PPT默读了一遍故事。再请当天值日生汇报并朗读绘本故事。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绘本内容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Oh, yes. We all love our dad.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Father’s Day.为新知做好铺垫,导入本课主题,渲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结束之后的拓展环节中,教师再次播放绘本。学生在阅读绘本后,制作了班级图画书On Father’s Day。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作品中写下父亲节自己为父亲或者和父亲做的事情:I am making a cake for dad. I am drawing a card for dad. I am pounding the back for dad. I am flying kites with dad.或用稚嫩的笔描绘了自己对父亲的爱:I love you. You are a hero in my heart. You did a lot for me.
  在课后,教师布置了与家人共读绘本My Dad,共同制作完成家庭绘本的任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家人认真阅读,创编自己的家庭绘本,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感悟浓浓的亲情,体会着学校有爱才有一切的办学理念。
  2.领会绘本精神,融入教材内容,提高人文素养
  除了节日文化之外,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主题覆盖了各个方面,如职业、风俗、社交礼仪、文学作品、电影诗歌、绘画摄影、音乐、科学、建筑、艺术等等。教师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主题的同时融入绘本内容,扩充相关背景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以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Lesson 20为例,该课的话题是相处了六年的同学面临毕业,在毕业典礼中为老师和同学们做了演讲,表达感恩之心和依依惜别之情。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补充了Crystal的绘本My Best Friend。绘本讲述了两个形影不离的邻居。她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但是她们要搬家了,不能在一起了,姐妹俩依依不舍,怎么办呢?
  这个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孩子们纷纷展开讨论:We should keep in touch. We can use Wechat to talk to each other. We can write an e-mail. We can get together on holidays.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六年,马上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我们该如何面对离别?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分享些什么?这是所有人都有可能面对的人生主题。
  绘本承载的不仅是阅读素材,还蕴含着太多关于美的体验,感动的体验,想象的快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升华境界、健全人格。绘本在其130年的历史上无限丰富和扩大了火光的形态和亮度,从而为孩子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心理慰藉和认知震撼。
  参考文献
  Cook,V. (1999). Going Beyond the Native Speaker in Language Teaching. TESOL Quarterly, 33(2): 185-209.
  Cook,V. (2007). The Goals of ELT: Reproducing Native-speakers or Promoting Multicompetence Among Second Language Users. In J. Cummins &C. Davison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Springer,2007: 237-248.
  陈晖. 图画书的讲述艺术[M].北京:21世纪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艾滋病(AIDS)是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感染者终身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迄今对该病仍无有效治疗手段,多数感染者在数年潜伏期后发病,最终死于感染或
背景脑卒中又称缺血性脑意外,被评为世界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在发病人群中脑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目前研究发现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所关注的缺血性脑卒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70-80%[16]。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有200万例病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是仅次于心脏病和癌
<正>石墨烯因其独特的单原子厚度的二维超共轭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储能装置、散热材料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基于π-π叠加作用的石墨烯改造能最大程度地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