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母亲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i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某著名企业家的回忆:我和我的母亲
  母亲比父亲小9岁,父亲和母亲结婚的时候,母亲才18岁。
  母亲娘家在她的家乡是有钱有势的人,她的外婆是个老革命,母亲自小跟着外婆长大。记得我初三时,食堂大爷只看了我一眼,就认出我是谁家闺女,他说,我的外貌遗传了母亲。认识母亲的人都说她年轻的时候就特别漂亮。
  父亲是家乡有名的才子,写的一手好字,让很多人佩服不己。但父亲家境不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弟兄姐妹8个,贫苦程度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家庭,面对外婆的阻拦,父亲用一斤肥猪肉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迎娶了母亲。他们的结合并没有得到外婆的祝福,反而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外婆和母亲形同陌路。即使如此,母亲也从未后悔过。
  父亲在供销社上班,他和母亲婚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姐姐,之后相继生了我、三弟和小妹。在我三岁那年,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人离开家乡前往一个陌生的乡镇开始崭新的生活。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4元,每个月还要交给爷爷15元,仅剩下9元钱来养活一家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母亲本是大家闺秀,嫁给父亲后,一切都变了。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这所有的一点一滴她都是从头开始学,边干边学。在家里农转非后,耕地没有了。为了解决一家人的口粮,母亲在距离镇上很远的一条河边开垦出几亩地,一边用来种粮食,一边改造成了猪圈。
  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把饭做了,再忙里忙外。父亲是文人,身体虽比母亲强壮,但挑水挑粪的总是母亲。三弟出生后,父亲因政治问题先被关进学习班,后被关在农场,我们家也被下放到乡里最穷的一个村子。村子不大,就三个生产队,不到500人。失去了父亲的24元工资,全家六口人,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那是个封建传统思想特别严重的村子,我们作为外姓人无依无靠,26岁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生活更加艰难了。我们住在一间土墙草顶房,那个冬天特别寒冷,寒风呼啸,居然吹走了家里唯一避风遮雨的草顶房,母亲抱着我们姐弟四人,用她的身体温暖着我们。那年,我7岁,姐姐8岁,三弟5岁,最小的妹妹仅仅1岁。那个凛冽的冬日,我们依偎着母亲,感觉到她无比的高大。
  姐姐一直体弱多病,我从四五岁开始就跟着母亲给她帮忙,八九岁时不仅能挑能背,还学会了种地。每次放学回家,无论母亲在不在家,我总是把书包一放,就到水井里挑水,或者田地里找猪草。有的季节,为了赚几分的工钱,7岁的我从大清早就跟着母亲到生产队劳动,一直忙到天黑。这些日子里,母亲教给了我许多坚强的道理。直到现在,很多朋友以为我从小练过体育所以体质很好,其实这全是过早劳动锻炼出来的。
  在我8岁时,母亲成为村子里的民办教师。所谓民办教师其实就是名头好听,每个月的工资才五块钱,但母亲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在每年全乡教师的考试中,她总是名列前茅。那时候的小学还是五年制,常常三个年级的课在一个教室上。学校除了母亲只有其他两个教师,母亲经常是在一个教室轮流给好几个年级的学生上课,特别辛苦。
  我很争气,11岁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拿到全乡第一。文化大革命结束,父亲从学习班出来,恢复工作待遇,家里的条件改变好多。初中时,我写过一篇作文,描述我家从村到镇的搬迁,那也象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老百姓的生活变化。
  初中时,我是个人人皆知的好孩子,拿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但到了高中,父母不在身边管教,青春叛逆期的我受社会朋友的影响,凭178的个头,经常打架斗殴,母亲不知道为我流下多少眼泪。
  高中毕业时,我居然两门功课不及格,考不上大学 ,只能进入社会。
  我先去广东走私香烟,再自己办冷饮厂,后来因为打群架被关了半个月,从拘留所出来的那天,父亲没有来,就母亲一人在门口等着我。看着她那憔悴的眼神,一刹那,我知道自己真的错得厉害,再也不能这样活下去了。
  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心中有泪。对着父母亲的房间,我磕了三个头,然后肩背着28元的红梅吉他,揣着身上的两块六毛钱,偷偷离开了家乡,决心去闯荡。
  父母亲不知道我去了哪里。父亲一气之下不再过问,但母亲没有放弃,脚踏自行车走遍了我可能去的地方,访遍了她所能知道的我中小学同学和江湖朋友。
  我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将原来的名字改为今天的“静”,试图重新开始。最艰难的时候,我偷吃过清明节祭祀死人的供品,私下去卖过自己的血,好不容易才活了下来。后来我在南通海安找到工作,于是边打工边学习。
  皇天不负有心人,1983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某地市农行。回到家乡,当我将录取通知书交给亲爱的母亲时,母亲流出了欣慰的泪水,父亲也原谅了我,一家人开心得整夜都没有睡觉。
  后来,我一步步晋升,再后来我自己创业,走到了现在的位置。
  有人问我:“奋斗的动力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告诉他们:“我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我不能让她失望。”
  建国前,母亲的爷爷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盘问,不肯交代村里的共产党员,为了表明决心,他自己挖石灰塘,自己挑水,当生石灰沸腾,他自己跳了进去,壮烈牺牲,成为家乡知名的英雄人物。
  也许是继承了爷爷的血性,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几年前,父亲突然中风,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她在那边抽泣着,我第一次感受到母亲坚强背后的柔弱哀伤。
  开着车,我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安慰着电话那头的母亲。赶到人民医院,我看到了母亲从未有过的沧桑——因为,她是那么爱我的父亲!
  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把我们姐弟四人养大,我们现在都事业有成,却分居在三个城市,难得和父母相聚,也照顾不到他们,但母亲一直以我们为自豪。
  现在母亲本可以快乐享受晚年,但父亲一病,她又要操劳。我们都觉得她辛苦,她却一点也没有怨言。相反,她劝我们做儿女的要多注意身体。我都五十多了,每次回家,母亲还是像对小孩子一样,和我谈天说地,叮嘱我注意吃饭、如何做人。
  因为父亲的这场病,我们这个大家庭总共15口人,第一次在一个房间相聚了一个月。这是父母亲最欣慰、最快乐的事。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我由衷地感恩着母亲,她带给我们的一切,从身体发肤到精神思想。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养亲是子女对父母最基本的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
  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种情况,即“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写不下去了,泪满键盘。我也曾经是不孝的孩子,让母亲担心了。
  母亲和我是同一天生日,真诚的从心底说声:妈妈,你健康百岁。也同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快乐!
其他文献
那是去年冬天一个飘雪的清晨,我在站台等公交车,感觉很冷.rn街道两旁到处都有清洁工在忙碌.他们主要在清理一些墙上的广告宣传单,也许这是市政部门布置给他们的任务吧.
期刊
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层气开发潜力巨大。全国埋深2000m以浅气煤上煤阶煤层的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2.5万亿m3,可采约2.5万亿m3,由于煤层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煤层气在煤层中主要以吸
今天,是梧州市二轻工业合作联社成立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值此喜庆之际,我谨代表梧州市人民政府向梧州市二轻工业合作联社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油气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油气的传输是人们使用油气的主要途径。因此油气管道建设成为油气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油气管
福建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天然的深水良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在春秋末期即“以舟为车,以楫为马”,航行在东南亚的洋面上。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南到东南亚或是北上琉球、扶桑。泉州,都是必经之路。由蜀地出产的丝绸,吴越织就的绢匹,豫章烧制的瓷器纷纷在这里装船,随着季风鼓满船帆,码头纷纷解缆,它们航向了遥远的印度、埃及甚至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长期与海外贸易的历史,使这个港口即使因“亦思巴奚
余忠茂点上一支烟,谈话在轻松随意的氛围里开始.一小时多点的采访结束后,烟灰缸里留下了七个烟蒂.他点了烟又不吸,仿佛只是需要腾起的烟雾协助思考.
赈灾义演,邂逅慷慨女企业家  1995年,20岁的我从吉林省白城市郊区考入了辽宁大学经济管理系。我虽然是学经济的,但从小就爱好文艺,也有一副好嗓子。  1998年,东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灾情过后,团中央发起了扶贫赈灾的倡议,号召全国的共青团员、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支援受灾地区。省学联也组织了一个义演团,到全省各地县演出筹款,我担任了这个暂时组建的演出团体的节目主持人。就在东北
当前,我省各级审计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不断推进审计工作深入发展.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
石化产业是国家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能源匮乏,环保要求提高的现状,必须进行石化产业炼油装置改造项目。本文将对当前石化工程所采取的炼油装置改造项目进行分析与论述
闽南惠安县走马埭,一片当地人世代围垦形成的万亩良田.积淀了丰厚的农耕文化与地方传说,1989年被划为福建省第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到走马埭视察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