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耕耘吐芳华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hel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禧之年,作为新世纪元年(2000年),华夏大地一派生机盎然、万物回春的景象,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在新的世纪焕发出新的面貌与神采,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亦不断谱写出新的华章。正是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现代艺术》杂志破土而出,应运而生。这是一份涵盖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非遗传承、文艺理论、文艺评论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刊物。《现代艺术》作为信息交流、学术研究、知识传承的先锋平台和重要阵地,其立场、探索、选择,对于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批评的格局发挥着不言自明的引领作用。二十年来,《现代艺术》持续推动和繁荣当代艺术创作、研究,致力于构建当代艺术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正是这样一份综合性艺术期刊,成为新世纪以来多个门类艺术发展的时代见证,也成为当代社会人文建设和艺术风尚的精神表达。
  通过二十年的锐意进取和几代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现代艺术》已然成为艺术界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刊物之一,二十年来以刊为媒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新文艺群体和艺术产业机构。《现代艺术》在多年的办刊历程中,一直坚持与时代同行的办刊思想和学术品格,始終站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孜孜以求,从人文观照的立场深入剖析艺术界的焦点问题和纷繁现象;从时代公器的高度自觉深入当代艺术创作状态来策划各期选题。不难发现,这本期刊始终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力求对多个门类艺术做出一种学术性地揭示,力求从思想上渗透到当代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多个层面,并因此形成该刊独有的风格特色和社会影响。《现代艺术》旨在创造一个宽广而包容的艺术平台,为当下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尽可能开放、自由的表达空间。期刊虽名为“现代艺术”,却同时对一般性艺术问题和前沿性艺术走向都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索。期刊既对古典的传统艺术进行社会美育的普及,也对当代艺术创作现状进行关注和推介,近年来还将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纳入了该刊选题的范围。可以说,《现代艺术》二十年的历程,是以“大艺术”的视野和立场来探讨艺术家、艺术作品及相关艺术现象的过程,而探讨的方法论则是始终保持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把当下艺术领域的学术思考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紧密相连。从而使之能在众说纷纭的当代艺术界表明办刊立场,发出时代之音。
  艺术期刊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风向的把握责无旁贷,对于引领艺术领域的知识生产更是使命宏大。二十年审慎辨识,《现代艺术》既不厚古薄今,也不顾此失彼,自始至终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容纳艺术领域不同观点和声音,营造出和而不同、观点交锋、平等对话的学术氛围。因而,无论是功成名就的知名艺术家还是崭露头角的年轻作者均能在这本期刊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对所有作者和读者保持一种以礼相待的谦恭之心乃是该刊同仁深怀于心的人文观照;而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差异、自由、多元、成长的价值理念,合理吸纳各方经验,系统整合艺界资源,努力培育适应时代精神的艺术生态环境则是该刊同仁矢志不渝的朴素信念。正因如此,《现代艺术》始终保持着学术公器的良知和初心,使之在纸媒式微的新媒体时代仍能独立滩头。
  《现代艺术》一路走来的这二十年历程,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改革开放后锐意进取的二十年。多个艺术门类的创作、研究、师承、流派、风格、评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流变轨迹,在这份刊物上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也铺陈了《现代艺术》的时代担当。通过回顾《现代艺术》的历史,考察这份刊物的成长之路,不仅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中国艺术界的发展历程,亦可梳理曾经引起广泛讨论的各种艺术现象,还能探讨当下艺术界的热议话题,预判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并谋划当下艺术发展的的未来图景。一本艺术期刊的持续出版应有一种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对学术负责的时代担当,这种担当应由艺术界同仁与艺术期刊共同肩负。《现代艺术》以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办刊定位,持续介入、参与当代艺术的生态构建,揭示问题,针砭时弊,主动承担起促进当代艺术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对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态和谐与艺术期刊建设均具有现实意义。
  蒲秀政先生是《现代艺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一位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在多年的总编辑履职中,蒲先生的全部精力都花费到该刊的选题策划、约稿编稿和活动组织上,一心为艺术界作嫁衣,大有先秦诸子“士志于道”的宏愿与决心,想必也早已体悟到孔子当年“韦编三绝”的甘苦滋味。二十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讲,仅是短短的瞬间,但作为亲身经历每一年每一期刊物出版的编辑者来说,又是一段值得终身回味的心路历程。蒲先生在主持《现代艺术》工作期间,形成了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脉精神的艺术传播与媒体管理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构起与之对应的期刊话语的表达方式,为当下艺术尤其是巴蜀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媒介支撑。
  作为一位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者,笔者诚恳地提出两点期待:一是期待《现代艺术》坚持“学者办刊”的原则,刊物的编审架构可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专兼职艺术史论学者。坚持学者办刊,即是从刊物的学术定位、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到编辑审稿等环节,均能从学术层面和研究角度出发,把学术精神渗透到办刊理念上,从艺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把当代艺术界的现状和问题呈现出来。二是期待《现代艺术》增强历史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艺术期刊其实也是在书写当代艺术史。尽管办刊不同于修史,但若期刊能具有这种意识,并努力使它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当下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当下艺术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和边缘,荟集具有原创性、学术性、前瞻性的艺术创作及艺术研究,那么,《现代艺术》定会作为未来编写这段艺术史的重要文献和可靠史料,从而真正实现以选见史、以人见史、以刊见史。
其他文献
陈刚《新居》综合材料 180cm×180cm 2015年  陈刚  藏族。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孜州文化館藏画研究室专职画家。专业从事藏族唐卡风格流派的研究,及唐卡绘制工作,并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艺术的特点和思想。
赵世源《年画妹妹入画来》  赵世源  生于1954年,四川省绵竹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國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绵竹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画报社特邀摄影师。热爱摄影40余年,作品在中、省、市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唐典贵《古文三篇》隶书 202cm×106cm 2010年  唐典贵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書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什邡市书协副主席。201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
兰承兵《立夏时节》油画 240cm×380cm 2014—2019年  兰承兵  四川省美协会员,中学美术教育创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美协副秘书长,蜀都书画院理事,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成都榜樣·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色粉《春运之夜·2》入选文化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做漆器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我真是舍不得这个东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思碧说。  她生于1924年,幼时的她,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初中的图画课,让她一头扎进艺术的世界……“毕业时,其他同学都选择去当老师,只有我选择了上美术学院。”1942年,陈思碧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五年制本科。“漆器创作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学,生漆从树上割下来,有的同学过敏。还好,我通过了考验。”她
吕金凤《空中舞步》  吕金凤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女攝影家协会副主席,自贡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自贡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其作品《战洪姐妹花》《中国字》《大山里的女人们》《家乡美》等获2014年和2017年第二届、第五届希腊克里特岛国际摄影展,2018年第五届德国AC-FOTO摄影公开展优秀奖;《趣》入选大众摄影年度优秀作品;《为奥运梦而站》获201
表姐上初中了,她说自己是走读生。起初我不知道什么是走读,从字面来理解,我觉得走读就是“一边走路一边读书”的意思。一天早上,我拿着语文书在院子里边走边读,妈妈见了就问我:“你这是在干什么呀?”“走读呢!”我脱口而出。一听这话,妈妈大笑着对我说:“你这不叫走读,走读的意思是学生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这下我终于明白什么是“走读”了。  直到现在,妈妈还因此而笑话我没常识呢!
岁月不居,时光如梭。转眼之间,《现代艺术》杂志迎来创刊20周年。2000年10月,迎着新世纪的钟声,《现代艺术》应运而生。一路走来,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风雨兼程。20年,婴儿已然成人,幼苗已然成材;20年,正是一代人的青春,亦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作为我省文艺舆论宣传主阵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现代艺术》传承初心之志,创造艺术之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省文联“六大行动计划”为
他,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双白嫩嫩的小手,折起东西来像风一样快,他就是我们班的巧手指——孙宇哲。  这不,他又开始折纸了,我很好奇,便走去看。原来他正在折一架飞机。不一会儿,他就把一架精致的飞机给折好了。  “哇,太漂亮了!我也想要一个啊!”我拉着他的胳膊请求道。“好的,小菜一碟!”说着他立刻从书桌里拿出一张蓝色的纸,飞快地折了起来。那张纸就像被他施了魔法一样,只见他先把纸上下对折了一下,摊开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