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对2010级会计专业195名学生采用分层取样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该研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结果发现学生的价值观、作息习惯、择业观以及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均对成绩存在不同程度影响。这些结果对于改善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1]
[关键词]学习效果 影响因素 学习目的与动机 实践能力
一、前言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三方面:教师和学生、课程内容。首先,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存在有直接影响。其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安排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再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价值观、作息习惯和择业观念等对课堂学习效果可能存在着重要关系。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学生相关的因素与学习效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制定和改善教学计划和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明确学习动机,克服消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四个班共195名学生,涉及课程为《成本会计》。据往届学生反馈,该课程公式多且计算量大,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因此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
本研究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在校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及学习动机等相关性做出分析。在调查中,主要以问卷调查为测量工具,分别向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95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85份。问题涉及学生来源、价值观、学习目的与动机、家庭经济状况、就业观念和作息时间等方面。问卷填写分班级进行,要求同班级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内独立完成。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当学生对部分问卷表述不明确的方面,教师采用口头表述,及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作为本研究的补充方法。在分析时,以《成本会计》课程2012年度的期末综合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指标,成绩按照综合评价依次分为:优良(80-100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三、结果和分析
(一)城乡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
结果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占了学生总数70%。其中,农村学生成绩优良与合格的比例分别占农村学生总数的39%和59%,而城市学生为32%和56%,比例均高于城市学生,而农村学生“不合格率”仅为2%远低于城市学生11%的比例(见表3-1)。因此总体上讲,农村学生的成绩优于城市学生。
经与学生沟通,主要原因为城市学生离家近,与朋友家人聚会较多,在课余时间上投入学习额时间相对较少。此外,在来自农村的130名学生中,有45人(约35%)的学生认为学习目的是打算留在城市工作,有30人(约23%)明确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留在城市工作,剩余的55人选择“不清楚”。进一步分析,来自农村的成绩优良人数比例占了总优良学生人数的74%,而打算留在城市的45名农村学生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约60%左右。他们认为《成本会计》实用性强,对于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学好了可在就业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选择“不清楚”的50名农村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想留在城里找工作,但并没有把握,缺乏社会经验,所以目前选择“不清楚”。
(二)学习价值认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学生对学习价值认同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185份问卷中,有110人认为学习可以改善经济状况,学习成绩优良和合格的人数分别占了21%和67%;对学习价值不认同的学生有18人,占总数9%,其学习优良和合格的比例分别为4%和5%。 对于学习价值不清楚的学生人数和成绩情况处于二者之间(见表 3-2)。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学习价值是认同的,在总体对学习效果存在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在少数不合格的学生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积极的影响。这说明还有其它的特殊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过,这种极少数的情形可以作为特殊情况看待。[3]
(三)就业观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分析得出,认为就业时能力优先的学生数达到161, 占问卷总数的87%,“优良”人数达到61人,占优良总人数的90%。答案为否的有24人,优良6人,占该指标的9%,选择“不清楚”的优良率为1%。
认为"成绩影响就业"的学生数90人,占问卷总数的49%。选择"成绩影响就业"有33人,占“优良”学生总数的49%,选择"不影响"的24人,占问卷调查总数的13%,“优良”5人,占“优良”总人数的7%,"不清楚"的有71人,“优良”比例为44%。
在择业时重点关注工资水平的人数有115人,占了问卷总数的62%,优良比例为62%,不关注的有70人,优良26人,占38%。成绩优良的学生均认为择业时成绩好能找到相对好一点的工作,经济收入上也会相对高一些。此外,选择“不关注”的学生认为工作的地点或者单位性质(国有、私营)等其他因素更为重要,但关注单位性质和地点等因素的学生不足30%(见表3-3)。
此外,有101名学生认为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要量还是比较大,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就业有一定帮助,该指标的优良人数44人,占总优良比例的65%,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选择即:14%和21%。
总体分析,在以下四个答案中选择“肯定”答案的学生成绩优良的人数均高于否定人数或“不清楚”的人数,尤其在因此可以基本得出:成绩与就业观念成正相关比例关系。 (四)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从表4可以发现,67个学习优良的学生中有60个学生得到家庭全额资助,7个学生得到家庭的部份资助,全额资助的"优良"率占总问卷人数的1/3。其中,在选择“全额提供学费”的145名学生中,优良率占41%,而“部分提供”的学生优良率仅为21%,“无能力提供学费”的学生中无优良成绩者(表3-4)。
可见,家庭的经济资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影响。这不难理解,没有得到全额资助或没有得到家庭部分资助的学生因经济困难会分散他们的一些精力,例如:课余时间参与勤工俭学或者在校外兼职,没有充裕的时间巩固课堂知识,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五)作息时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作息时间规律与不规律的人数相当。在作息时间规律的学生中,“优良”占总调查人数近1/3,百分率超过“不规律”近3倍,合格率100%,且“优良”人数占该指标的57%,占优良总人数的72%。在作息不规律的93人中,成绩主要集中在“合格”,占总人数1/3,优良率仅占该指标的21%,占优良总数的28%,且"不合格"的9名同学均为作息不规律(见表3-5)。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作息规律对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
(六)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得出,父母“给予建议”的总数明显多于“未给建议”,达到总人数的84%,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普遍比较关注。其中,在“给予建议”的155名学生中,成绩优良占总调查人数185人的1/3,占“给予建议”的155人中的39%,大于“未给建议”优良率的26%(见表3-6)。说明家长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促进和鼓励作用。
四、讨论
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就业观念、经济状况和作息时间对其课堂学习效果存在着影响。其中,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学习动机二者相互促进。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 并为其过去的行为提供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它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因此研究价值观对于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以上分析看出,城乡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可能就是由学习时间投入差异造成。不过,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对学习价值认同的学生中,不合格的学生数多于不认同的学生数。不过,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总数也是少量的,这些少数学生可能受到作息时间或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既然学习价值观、就业观念、经济状况和作息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影响,那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济状况和作息时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学习效果的消极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良好的作息习惯,在经济方面尽力帮助贫困学生寻找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学生思想负担,最终达到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
改善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得到更多的课外时间去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参加更多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跃龙.李卫.课堂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14-215
[2]张玲秀.刘永新.影响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的若干因素.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71-74
[3]罗蔓.蒋翔.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多因素分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5-147
[4]那木拉.郭孝存.影响高校课堂教学传播效果因素的再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11(4):104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关键词]学习效果 影响因素 学习目的与动机 实践能力
一、前言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三方面:教师和学生、课程内容。首先,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存在有直接影响。其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安排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再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价值观、作息习惯和择业观念等对课堂学习效果可能存在着重要关系。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学生相关的因素与学习效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制定和改善教学计划和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明确学习动机,克服消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四个班共195名学生,涉及课程为《成本会计》。据往届学生反馈,该课程公式多且计算量大,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因此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
本研究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在校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及学习动机等相关性做出分析。在调查中,主要以问卷调查为测量工具,分别向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95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85份。问题涉及学生来源、价值观、学习目的与动机、家庭经济状况、就业观念和作息时间等方面。问卷填写分班级进行,要求同班级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内独立完成。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当学生对部分问卷表述不明确的方面,教师采用口头表述,及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作为本研究的补充方法。在分析时,以《成本会计》课程2012年度的期末综合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指标,成绩按照综合评价依次分为:优良(80-100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三、结果和分析
(一)城乡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
结果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占了学生总数70%。其中,农村学生成绩优良与合格的比例分别占农村学生总数的39%和59%,而城市学生为32%和56%,比例均高于城市学生,而农村学生“不合格率”仅为2%远低于城市学生11%的比例(见表3-1)。因此总体上讲,农村学生的成绩优于城市学生。
经与学生沟通,主要原因为城市学生离家近,与朋友家人聚会较多,在课余时间上投入学习额时间相对较少。此外,在来自农村的130名学生中,有45人(约35%)的学生认为学习目的是打算留在城市工作,有30人(约23%)明确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留在城市工作,剩余的55人选择“不清楚”。进一步分析,来自农村的成绩优良人数比例占了总优良学生人数的74%,而打算留在城市的45名农村学生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约60%左右。他们认为《成本会计》实用性强,对于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学好了可在就业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选择“不清楚”的50名农村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想留在城里找工作,但并没有把握,缺乏社会经验,所以目前选择“不清楚”。
(二)学习价值认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学生对学习价值认同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185份问卷中,有110人认为学习可以改善经济状况,学习成绩优良和合格的人数分别占了21%和67%;对学习价值不认同的学生有18人,占总数9%,其学习优良和合格的比例分别为4%和5%。 对于学习价值不清楚的学生人数和成绩情况处于二者之间(见表 3-2)。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学习价值是认同的,在总体对学习效果存在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在少数不合格的学生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积极的影响。这说明还有其它的特殊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过,这种极少数的情形可以作为特殊情况看待。[3]
(三)就业观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分析得出,认为就业时能力优先的学生数达到161, 占问卷总数的87%,“优良”人数达到61人,占优良总人数的90%。答案为否的有24人,优良6人,占该指标的9%,选择“不清楚”的优良率为1%。
认为"成绩影响就业"的学生数90人,占问卷总数的49%。选择"成绩影响就业"有33人,占“优良”学生总数的49%,选择"不影响"的24人,占问卷调查总数的13%,“优良”5人,占“优良”总人数的7%,"不清楚"的有71人,“优良”比例为44%。
在择业时重点关注工资水平的人数有115人,占了问卷总数的62%,优良比例为62%,不关注的有70人,优良26人,占38%。成绩优良的学生均认为择业时成绩好能找到相对好一点的工作,经济收入上也会相对高一些。此外,选择“不关注”的学生认为工作的地点或者单位性质(国有、私营)等其他因素更为重要,但关注单位性质和地点等因素的学生不足30%(见表3-3)。
此外,有101名学生认为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要量还是比较大,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就业有一定帮助,该指标的优良人数44人,占总优良比例的65%,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选择即:14%和21%。
总体分析,在以下四个答案中选择“肯定”答案的学生成绩优良的人数均高于否定人数或“不清楚”的人数,尤其在因此可以基本得出:成绩与就业观念成正相关比例关系。 (四)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从表4可以发现,67个学习优良的学生中有60个学生得到家庭全额资助,7个学生得到家庭的部份资助,全额资助的"优良"率占总问卷人数的1/3。其中,在选择“全额提供学费”的145名学生中,优良率占41%,而“部分提供”的学生优良率仅为21%,“无能力提供学费”的学生中无优良成绩者(表3-4)。
可见,家庭的经济资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影响。这不难理解,没有得到全额资助或没有得到家庭部分资助的学生因经济困难会分散他们的一些精力,例如:课余时间参与勤工俭学或者在校外兼职,没有充裕的时间巩固课堂知识,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五)作息时间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作息时间规律与不规律的人数相当。在作息时间规律的学生中,“优良”占总调查人数近1/3,百分率超过“不规律”近3倍,合格率100%,且“优良”人数占该指标的57%,占优良总人数的72%。在作息不规律的93人中,成绩主要集中在“合格”,占总人数1/3,优良率仅占该指标的21%,占优良总数的28%,且"不合格"的9名同学均为作息不规律(见表3-5)。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作息规律对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
(六)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得出,父母“给予建议”的总数明显多于“未给建议”,达到总人数的84%,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普遍比较关注。其中,在“给予建议”的155名学生中,成绩优良占总调查人数185人的1/3,占“给予建议”的155人中的39%,大于“未给建议”优良率的26%(见表3-6)。说明家长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促进和鼓励作用。
四、讨论
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就业观念、经济状况和作息时间对其课堂学习效果存在着影响。其中,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与学习动机二者相互促进。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 并为其过去的行为提供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它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因此研究价值观对于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以上分析看出,城乡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可能就是由学习时间投入差异造成。不过,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对学习价值认同的学生中,不合格的学生数多于不认同的学生数。不过,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总数也是少量的,这些少数学生可能受到作息时间或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既然学习价值观、就业观念、经济状况和作息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影响,那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济状况和作息时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学习效果的消极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良好的作息习惯,在经济方面尽力帮助贫困学生寻找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学生思想负担,最终达到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
改善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得到更多的课外时间去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参加更多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跃龙.李卫.课堂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14-215
[2]张玲秀.刘永新.影响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的若干因素.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71-74
[3]罗蔓.蒋翔.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多因素分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5-147
[4]那木拉.郭孝存.影响高校课堂教学传播效果因素的再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11(4):104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