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历史、红色城市、逢雨变红的赤水河、革命圣地火红的建设场景、老区群众红红的笑脸……作为在党刊社工作的一员,去年底,在结束“踏歌寻根”为期五天的遵义之行采访时,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
长征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长征为什么是一座不朽丰碑?遵义会议为什么成为长征中伟大的转折?
这先要从“长征”的称呼说起。当我们到遵义会议纪念馆采访时,该馆研究员张小灵特别提到这一点。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败而被迫转移和突围,最初没有“长征”的计划,也没有“长征”这个说法。国民党甚至诬之为“西蹿”。应当说,“长征”这一词语同两个伟人即“朱毛”的名字连在一起,同遵义这座城市连在一起,同胜利连在一起。
1935年5月22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据考证,这是最早使用“长征”的提法。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其中出现了“中央红军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及突围后的二万余里的长征中所取得的胜利”这样的文字。过了岷山,毛泽东作了《七律·长征》著名诗词,使“长征”这个词在红军中广泛使用起来,一直传用到今天。
年近八旬、曾长年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负责人的费侃如感慨:确实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遵义、选择了娄山关。党和红军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在1935年初的遵义出现了伟大的转折。在费老看来,遵义会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专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老城召开的扩大会议,毛泽东由政治局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广义也包括3月12日召开的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和及结束。在苟坝会议上,组建了新的“三人团”(以毛泽东为主),是指挥红军的最高权力机构,毛泽东也因此开始成为党和红军的领袖。费老解释道,长征时期,军事压倒一切,不分前方后方,在遵义会议后和苟坝会议前,毛泽东已经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实际上的红军最高领导人。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或“西征”后到1935年初遵义会议召开时几个月时间里,红军可以说一直被动挨打,甚至可以说是“屡战屡败”,遵义会议后可以说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每战必胜!
而在所有战役中,娄山关之战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创作于1935年2月的《忆秦娥·娄山关》,记录了这个壮怀激烈的时刻。上阕描写了黎明前红军进军娄山关时的艰难、急迫、苍凉的景象;下阕抒发了傍晚时分红军跨越娄山关时的穿越时空的豪迈气概和悲壮情怀。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已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的精神。
有一组数字令人震撼:中央红军368天长征中,15天在打大决战,235天白天行军,18个晚上夜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天,还要加上许多遭遇战。共翻跃18座山脉,跨过24条河流,挑战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和人间奇迹。
如今的遵义人民在传承中续寫着神奇。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欣在座谈时表示,遵义人民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军精神,努力将遵义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土、宜居和创业的天堂。
遵义是多彩的。
——遵义是绿色的。2015年8月25日,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市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据赤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阳冰等同志介绍,全市31万人中百岁以上有34人,90岁以上有600多人,80岁以上有7000多人。赤水被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10个地方”之一,原因一是空气质量全年优;二是水质好,河水稍加沉淀就可直接饮用;三是常饮当地产的晒醋、虫茶。特别是森林覆盖率80%以上,以翠竹为主。
——遵义也是金色的。这里民风淳朴,老区人民有着金子般的心,实际接触后更是感同身受。在住处,笔者丢失的钱包完璧归赵,一股暖流沁入心脾。采访期间,正赶上周六日,市委外宣办吴安敏同志,一个端庄干练的姑娘,驾私家车带着我们参观座谈,耐心周到。交谈中我们得知,小吴几年前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通讯专业,曾在北京某报社实习,本有机会留京,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识青年的选择,而快速发展的遵义也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遵义所属的茅台镇因茅台酒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名扬四海。长征期间红军曾在茅台镇驻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与茅台结下情份。周总理曾回忆说,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而今,茅台酒的利润占全国白酒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一,当之无愧的白酒之王。目前正在研究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生产旅游之镇,每年大批游客来此观光,很多商人来此投资,展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
——遵义更是红色的。在这里,处处可看到听到有关长征的建筑、服饰、报刊书籍、歌声和传说等。历史的长河常有神奇之处。从1921年建黨到1935年遵义会议是14年时间,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同样是14年时间!红色历史中的转折竟是如此的巧合。红色又象征着党和红军,赤水也可称红河,四渡赤水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是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正是由于革命圣地的红色传奇,每年吸引来了大批游人。
遵义,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见证了我们党和红军在艰难时刻的伟大转折,传承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和幸福生活。
正是:凤凰山巅,遵义城,长征心抒。忆当年,危急绝地,伟人瞩目。四渡赤水神来笔,扭转乾坤拨迷雾。卷巨澜,一鼓高歌进,破围堵。
苟坝村,真理树。见圣地,转折处。觅足迹,主席马灯小路。百万游客纷沓来,当惊举目皆新筑。续传奇,圆我中国梦,共蓝图!
长征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长征为什么是一座不朽丰碑?遵义会议为什么成为长征中伟大的转折?
这先要从“长征”的称呼说起。当我们到遵义会议纪念馆采访时,该馆研究员张小灵特别提到这一点。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败而被迫转移和突围,最初没有“长征”的计划,也没有“长征”这个说法。国民党甚至诬之为“西蹿”。应当说,“长征”这一词语同两个伟人即“朱毛”的名字连在一起,同遵义这座城市连在一起,同胜利连在一起。
1935年5月22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据考证,这是最早使用“长征”的提法。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其中出现了“中央红军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及突围后的二万余里的长征中所取得的胜利”这样的文字。过了岷山,毛泽东作了《七律·长征》著名诗词,使“长征”这个词在红军中广泛使用起来,一直传用到今天。
年近八旬、曾长年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负责人的费侃如感慨:确实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遵义、选择了娄山关。党和红军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在1935年初的遵义出现了伟大的转折。在费老看来,遵义会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专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老城召开的扩大会议,毛泽东由政治局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广义也包括3月12日召开的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和及结束。在苟坝会议上,组建了新的“三人团”(以毛泽东为主),是指挥红军的最高权力机构,毛泽东也因此开始成为党和红军的领袖。费老解释道,长征时期,军事压倒一切,不分前方后方,在遵义会议后和苟坝会议前,毛泽东已经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实际上的红军最高领导人。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或“西征”后到1935年初遵义会议召开时几个月时间里,红军可以说一直被动挨打,甚至可以说是“屡战屡败”,遵义会议后可以说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每战必胜!
而在所有战役中,娄山关之战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创作于1935年2月的《忆秦娥·娄山关》,记录了这个壮怀激烈的时刻。上阕描写了黎明前红军进军娄山关时的艰难、急迫、苍凉的景象;下阕抒发了傍晚时分红军跨越娄山关时的穿越时空的豪迈气概和悲壮情怀。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已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拼搏的精神。
有一组数字令人震撼:中央红军368天长征中,15天在打大决战,235天白天行军,18个晚上夜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天,还要加上许多遭遇战。共翻跃18座山脉,跨过24条河流,挑战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和人间奇迹。
如今的遵义人民在传承中续寫着神奇。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欣在座谈时表示,遵义人民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军精神,努力将遵义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土、宜居和创业的天堂。
遵义是多彩的。
——遵义是绿色的。2015年8月25日,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市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据赤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阳冰等同志介绍,全市31万人中百岁以上有34人,90岁以上有600多人,80岁以上有7000多人。赤水被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10个地方”之一,原因一是空气质量全年优;二是水质好,河水稍加沉淀就可直接饮用;三是常饮当地产的晒醋、虫茶。特别是森林覆盖率80%以上,以翠竹为主。
——遵义也是金色的。这里民风淳朴,老区人民有着金子般的心,实际接触后更是感同身受。在住处,笔者丢失的钱包完璧归赵,一股暖流沁入心脾。采访期间,正赶上周六日,市委外宣办吴安敏同志,一个端庄干练的姑娘,驾私家车带着我们参观座谈,耐心周到。交谈中我们得知,小吴几年前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通讯专业,曾在北京某报社实习,本有机会留京,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识青年的选择,而快速发展的遵义也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遵义所属的茅台镇因茅台酒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名扬四海。长征期间红军曾在茅台镇驻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与茅台结下情份。周总理曾回忆说,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而今,茅台酒的利润占全国白酒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一,当之无愧的白酒之王。目前正在研究挖掘文化底蕴,打造生产旅游之镇,每年大批游客来此观光,很多商人来此投资,展现出很好的发展前景。
——遵义更是红色的。在这里,处处可看到听到有关长征的建筑、服饰、报刊书籍、歌声和传说等。历史的长河常有神奇之处。从1921年建黨到1935年遵义会议是14年时间,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同样是14年时间!红色历史中的转折竟是如此的巧合。红色又象征着党和红军,赤水也可称红河,四渡赤水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是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正是由于革命圣地的红色传奇,每年吸引来了大批游人。
遵义,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见证了我们党和红军在艰难时刻的伟大转折,传承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和幸福生活。
正是:凤凰山巅,遵义城,长征心抒。忆当年,危急绝地,伟人瞩目。四渡赤水神来笔,扭转乾坤拨迷雾。卷巨澜,一鼓高歌进,破围堵。
苟坝村,真理树。见圣地,转折处。觅足迹,主席马灯小路。百万游客纷沓来,当惊举目皆新筑。续传奇,圆我中国梦,共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