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都不能缺少的人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著名企业老总在给新来的20多名大学毕业生讲话时说:一个企业最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人,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主要靠这种人。
  他接着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家公司破产了,老板卷款而逃,几十名员工迅速作鸟兽散,公司欠了许多客户的钱。每天,这些愤怒的客户拥围到公司门前,有的甚至想冲进公司,变卖公司的电脑、桌椅,取得赔偿。
  但他们被一个保安死死挡在外边。
  保安是个农民,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但是他很尽职,仍旧天天驻守在公司的大门口,不肯让闲杂人员进入。
  有人告诉保安,这家公司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人给他发工资了。他不理会,拿出劳动合同给大家看,劳动合同上写着聘用时限,写着被聘用者的义务。这保安特意指着“义务”一款中一条说,就是要“保障公司财物安全”。保安相信,这白纸黑字写着的,公司赖不了。
  后来,法院来人了,看到公司仅剩的员工:保安。法院清点公司物品的时候,发现公司里的一些凭据保存得十分完整。法院后来靠这些凭据结了案。
  办案法官很感慨,说这家公司可以缺少总经理、科长、业务骨干,但独缺不了这位敬业的保安。
  该老总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亲自去见了这个保安,对他说,你是个忠于职守的人,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人。当即聘请他来公司做保安队长。
  一个敬业的人,永远都是团队中不能缺少的人,同时也赢得别人的敬重。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1965年,一个地方小剧团到一个偏远的小区为农民演出,在最后一个晚上的演出前,公社领导设宴款待他们,其中主演折子戏《昭君出塞》中昭君的花旦,因盛情难却,呷了一小口酒,以致在晚上的演出中,唱一句高腔时升不上去,只好用技巧平滑地掩饰过去,她为这个小小的失误伤心不已,觉得有愧。但是剧团明天返城,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她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来此地演出,把每个字都唱得准确无误。
  十年“文革”,剧团瘫痪,但是女演员背着人从没有放弃练功。到粉碎“四人帮”后,剧团复兴了,再一次到那个山区演出。她重演《昭君出塞》,每一场都演得神采飞扬。
  有一个老农,特地到后台找了她,说:“10年前,您有一个高腔没翻上去,而这次我一连看了5场,唱得满弓满调,您对得起您的行当!”
  她当时就流泪了。她不是什么名角,一辈子没走红过,但她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
  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出一番惊人的成就,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轰轰烈烈。但只要你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你的敬业精神也会为人们所铭记。
其他文献
她曾经自我任性,是一个典型“80后”女孩;她曾经玩世不恭,每天开着奥迪车漫不经心到乡镇上班;她曾经挥金如土,与企业家爸爸对着干;她曾经游戏人生,心灵在空虚中茫然失措……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将年少轻狂的她彻底改变——    坚强,“纨绔女孩”一夜长大    2008年6月1日6时,都江堰市向峨乡。  25岁的刘娟从乡政府工作人员住宿的“集体大帐篷”中钻出,天气热了,合衣而睡的她身上充满了灰尘
在沈阳市公安局经济侦查处审讯室,一个衣着华美、打扮时尚的中年女子正在接受刑侦人员的讯问。只见那女子神情自若,对刑侦人员的问话频频摇头摆手:“No,I don’t know。”示意她听不懂刑侦人员的问话。  鉴于其“美籍华人”和“哈佛女博士后”的特殊身份,刑侦人员请来了一名专职翻译。但当翻译用英语与其对话时,她却翻起了白眼,满脸的茫然夹杂着掩饰不住的惶恐……    “中央领导侄女”?这个农妇不简单!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有43年了,作为一个英雄时代出现的英雄人物,焦裕禄往往被赋予了更多苍白而艰深的历史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也加深了与年轻一代的隔阂。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焦裕禄形象,不仅是一个对党和人民忠诚、无私到了纯净地步的县委书记,而且是一个颇具领导艺术、领导科学的领导者。  其一:深谙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  当时的兰考,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灾荒摧残后,全县的水利工程基本被毁坏,农村经济凋敝,全县
在北宋庆历至熙宁间,经学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疑传惑经的盛行和通经致用的取向。刘敞及其《七经小传》是疑传惑经的主要代表,学术风气因之一变。李觏则是通经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