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小学的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有效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重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会预习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课前预习一方面可以节省上课探究的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简单的内容课前都学会了;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没看懂或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上课主要的精力就集中在没弄懂的这些问题上。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课前让学生剪好不同角(锐角、直角、钝角)的三角形、不同边(等腰、等边、不等邊)的三角形,并编上号码,引导学生设计如下的预习单,让学生课前自学。
探究单(一)
活动要求:
1.量一量每个图形角的大小,完成表格。
2.想一想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有方向,学生自觉探究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交流、汇报展示,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主动学,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主动探究知识、探索规律,积累数学学习的基本经验。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1)把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看一看变成了什么图形?试着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2)刚才同学们在操作时,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3)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改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等学习方式与过程,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再发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感悟转化的思想与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停留在对公式的表面认识上,而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积累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对学生今后推导三角形、梯形、圆面积公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数学留给许多学生的印象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概念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思考的,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改变孩子对数学的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课前让每个小组(前后桌四人)准备一个小圆柱及展开图,课中教师出示探究单,在活动要求和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探究表面积的公式及计算。学生通过“围一围”“议一议”,感悟表面积的内涵及计算公式;又通过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得到了3种不同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测量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周长和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包含了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方法,虽然答案和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学生的想法和数据是真实、准确的。这样的活动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活动中,经历表面积知识的发现和验证的过程,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有效。
四、开展竞赛、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的学习在大多数的时候是枯燥的,在学习中适时地增加一些游戏、竞赛等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6、7的加减法》,设计猜数字的游戏: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边说边请小朋友听儿歌《数鸭子》。问小朋友在这首儿歌里听到有关数学的知识了吗?小朋友会说有:2、4、6、7、8。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学生还会说有1、3、5、9、10。你会数吗?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口、手、脑并用,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非常生活化的引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 :设计两组计算比赛引入,第一二组同学计算([38]×[83]= [715]×[157]= 5×[15]= [112]×12= [54]×[45]= )5题,第三四组同学计算([910]×[23]= [23]-[15]= [513]×[2615]= [14] [56]= [53]×[35]= )5题。很快一二组同学都计算完成了,老师正要宣布一二组同学取得胜利的同时,三四组同学马上发现了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从观察一二组的数字特点和结果出发,发现了倒数意义的秘密。在这里创设了一个计算比赛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倒数意义的积极性,通过比速度、比正确率,让学生从不公平的比赛中,自己去发现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因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又通过一组判断:两个数相加和为1,相减差为1,两个相乘积不是1,和三个数相乘积是1,两个数相乘的积不是1的不同判断,让学生从对比中明晰倒数的真正内涵。这样的设计,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三明市宁化师范附属小学 福建】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重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会预习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课前预习一方面可以节省上课探究的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简单的内容课前都学会了;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没看懂或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上课主要的精力就集中在没弄懂的这些问题上。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课前让学生剪好不同角(锐角、直角、钝角)的三角形、不同边(等腰、等边、不等邊)的三角形,并编上号码,引导学生设计如下的预习单,让学生课前自学。
探究单(一)
活动要求:
1.量一量每个图形角的大小,完成表格。
2.想一想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有方向,学生自觉探究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交流、汇报展示,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主动学,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主动探究知识、探索规律,积累数学学习的基本经验。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1)把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看一看变成了什么图形?试着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2)刚才同学们在操作时,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3)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改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等学习方式与过程,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再发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感悟转化的思想与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停留在对公式的表面认识上,而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积累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对学生今后推导三角形、梯形、圆面积公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数学留给许多学生的印象是枯燥的计算、刻板的公式概念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思考的,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改变孩子对数学的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课前让每个小组(前后桌四人)准备一个小圆柱及展开图,课中教师出示探究单,在活动要求和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探究表面积的公式及计算。学生通过“围一围”“议一议”,感悟表面积的内涵及计算公式;又通过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得到了3种不同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测量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周长和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包含了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方法,虽然答案和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学生的想法和数据是真实、准确的。这样的活动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活动中,经历表面积知识的发现和验证的过程,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有效。
四、开展竞赛、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的学习在大多数的时候是枯燥的,在学习中适时地增加一些游戏、竞赛等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6、7的加减法》,设计猜数字的游戏: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边说边请小朋友听儿歌《数鸭子》。问小朋友在这首儿歌里听到有关数学的知识了吗?小朋友会说有:2、4、6、7、8。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学生还会说有1、3、5、9、10。你会数吗?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口、手、脑并用,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非常生活化的引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 :设计两组计算比赛引入,第一二组同学计算([38]×[83]= [715]×[157]= 5×[15]= [112]×12= [54]×[45]= )5题,第三四组同学计算([910]×[23]= [23]-[15]= [513]×[2615]= [14] [56]= [53]×[35]= )5题。很快一二组同学都计算完成了,老师正要宣布一二组同学取得胜利的同时,三四组同学马上发现了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从观察一二组的数字特点和结果出发,发现了倒数意义的秘密。在这里创设了一个计算比赛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倒数意义的积极性,通过比速度、比正确率,让学生从不公平的比赛中,自己去发现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因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又通过一组判断:两个数相加和为1,相减差为1,两个相乘积不是1,和三个数相乘积是1,两个数相乘的积不是1的不同判断,让学生从对比中明晰倒数的真正内涵。这样的设计,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今天的知识,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理解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三明市宁化师范附属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