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与“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二者相辅相成。“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解决问题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在教学中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一、以形助数显直观
“以形助数”是指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某些概念及数之间的关系。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解决“数”的问题时,常常借助数轴、线段图、几何图形等直观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知识。
1.以形助数,把握概念本质
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以形的直观形象来表达数的精确,能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抽象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把握其本质。
例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时选用米尺作为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进行说明,使学生明确分母为10、100、1000等十进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练习中(如图1),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通过直观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又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的认识”(如图2),借助数轴帮助学生回顾与整理整数、分数、小数等相关概念,数的意义更加直观清晰,这样既沟通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也便于学生形成数概念的知识网络。
2.以形助数,化解学习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解决问题时,有的问题比较抽象、复杂,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进行数与形的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行程问题”: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叔叔骑电动车每小时行35千米,二人同时从书店出发,沿同一条路去相距10千米的博物馆,叔叔到博物馆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小明相遇。相遇点距离书店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相遇点距书店的距离就是小明所行的路程,而求小明所行路程的关键是解决小明行驶的时间,也就是两人同时行驶的时间。由相遇问题可知:同时行驶的时间=路程和÷速度和。此题的难点就是理解两人出发到相遇所行的路程和。
通过画示意图(如图3)可以清楚的看到二人所行的路程和正好是两个全程,从而问题迎刃而解。
二、以數解形探本真
“以数解形”是指借助数的精确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图形以直观、形象吸引了人们的视觉,但有些内容的教学仅仅凭直观图形进行展示,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诠释形,这时就应以数来进行诠释,探寻形后隐性的特征、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形,让形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如图4)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大圆周长相比,结果怎样?为什么?
这看起来属于形的范畴,但如果只从形的角度进行观察,是难以得出结果的。即使学生根据形的特征猜出了结果,这个结果也缺乏依据,必须从数的角度加以证明。
可以设里面两个小圆的直径分别为d1,d2,则大圆的直径为(d1+d2)。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为:πd1+πd2=π(d1+d2),与大圆的周长相等。
又如:如图5,四边形ABCD、EFGC都是正方形,AE交BC于点H ,你能三角形AGE与正方形EFGC的面积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可以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正方形EFGC的边长为b,则可以通过计算,知道梯形ADCH的面积与三角形ADE的面积相等,都是(a+b)×a÷2,从而得出三角形AGH与三角形CEH的面积相等,三角形AGE与三角形CEG的面积相等,最终得出三角形AGE的面积是正方形EFGC的面积的一半。
之前直观“形”的猜测用“数”的计算结果来证明。由此可见,以数辅形,可以让图形的推测更严谨。
三、数形结合助思维
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数形互译,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既要抓住表象的直观分析,又要注重严谨的逻辑推理,用形的直观来阐述数的抽象,以数的精确性来反映形的某种属性,把数与形统一起来理解,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升。
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也能根据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同一列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点与数对一一对应,这样学生能更清楚的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
一、以形助数显直观
“以形助数”是指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某些概念及数之间的关系。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解决“数”的问题时,常常借助数轴、线段图、几何图形等直观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知识。
1.以形助数,把握概念本质
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以形的直观形象来表达数的精确,能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抽象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把握其本质。
例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时选用米尺作为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进行说明,使学生明确分母为10、100、1000等十进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练习中(如图1),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通过直观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又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的认识”(如图2),借助数轴帮助学生回顾与整理整数、分数、小数等相关概念,数的意义更加直观清晰,这样既沟通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也便于学生形成数概念的知识网络。
2.以形助数,化解学习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解决问题时,有的问题比较抽象、复杂,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进行数与形的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行程问题”:小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叔叔骑电动车每小时行35千米,二人同时从书店出发,沿同一条路去相距10千米的博物馆,叔叔到博物馆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小明相遇。相遇点距离书店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相遇点距书店的距离就是小明所行的路程,而求小明所行路程的关键是解决小明行驶的时间,也就是两人同时行驶的时间。由相遇问题可知:同时行驶的时间=路程和÷速度和。此题的难点就是理解两人出发到相遇所行的路程和。
通过画示意图(如图3)可以清楚的看到二人所行的路程和正好是两个全程,从而问题迎刃而解。
二、以數解形探本真
“以数解形”是指借助数的精确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图形以直观、形象吸引了人们的视觉,但有些内容的教学仅仅凭直观图形进行展示,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诠释形,这时就应以数来进行诠释,探寻形后隐性的特征、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形,让形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如图4)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大圆周长相比,结果怎样?为什么?
这看起来属于形的范畴,但如果只从形的角度进行观察,是难以得出结果的。即使学生根据形的特征猜出了结果,这个结果也缺乏依据,必须从数的角度加以证明。
可以设里面两个小圆的直径分别为d1,d2,则大圆的直径为(d1+d2)。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为:πd1+πd2=π(d1+d2),与大圆的周长相等。
又如:如图5,四边形ABCD、EFGC都是正方形,AE交BC于点H ,你能三角形AGE与正方形EFGC的面积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可以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正方形EFGC的边长为b,则可以通过计算,知道梯形ADCH的面积与三角形ADE的面积相等,都是(a+b)×a÷2,从而得出三角形AGH与三角形CEH的面积相等,三角形AGE与三角形CEG的面积相等,最终得出三角形AGE的面积是正方形EFGC的面积的一半。
之前直观“形”的猜测用“数”的计算结果来证明。由此可见,以数辅形,可以让图形的推测更严谨。
三、数形结合助思维
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数形互译,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既要抓住表象的直观分析,又要注重严谨的逻辑推理,用形的直观来阐述数的抽象,以数的精确性来反映形的某种属性,把数与形统一起来理解,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升。
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也能根据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同一列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点与数对一一对应,这样学生能更清楚的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