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茂烨 走一条自然主义的路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hiz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晚明时期,代代相传的作画成规已经越来越失去活力,同时也成为画家沉重的包袱,正如高居翰所说,如何脱此困境成为了晚明画家们思考的基本问题。
  较早期的画家为了摆脱画风的拘于一格,在画作中尝试形体较大、较厚重的造型,并赋以较简单的构图,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吴派绘画常有的琐碎感,然而却给人留下了强烈的矫饰主义倾向。
  而这一点在时代稍晚的盛茂烨画作中已然不复存在。这个被高居翰称赞能够深刻运用自然主义手法的画家,他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的柔和感常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迷蒙的幽境之地。高居翰眼中的盛茂烨在当时的晚明绘画中是起到承上启下、带动后期绘画转变的重要作用的。在高居翰看来,盛茂烨离给观者营造身临其境的大自然更近了一步。
  盛茂烨是一个看不到任何有关他的出身线索、也没有任何有关他为谋取功名而赴科举的记录的画家,发现他的特殊存在可以说有一定的困难,而高居翰在众多试图改变格式化画坛问题的晚明画家中独到地注意到了盛茂烨的不同。盛茂烨在其山水画中利用了光和面的转换,避免了平庸化;他没有像之前很多画家那样垂直构图,而是用形体之间的不同来相互遮掩;他没有刻板地勾勒物体的外形,而是用模糊又清晰的轮廓线塑形,以轻重不均的笔触处理明暗,来反映现实大自然的雾迷。在他的笔下,人们感受到的地表是变动不拘的,皴法用笔塑造的不同的倾斜变化,好似使岩石具有了方向感。这一切在当时都是惊人的,他确实运用其出色的自然主义手法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致,让人们驻足体验自然中的隐居生活,到山间漫游,感受那些景色声响。
  晚明的许多画家拒绝简单解读的创作能力,这些可以被认为是画家本人的微妙观念,也可以说是为了给观者留下解构并重构其含义的余地。盛茂烨以直接身临其境的实感使人联想到各种视觉现象,令人感觉焕然一新,贴近了视觉,打动了观者。
  然而高居翰眼中的盛茂烨也是优点与不足并存的,他辩证地认为我们也必须承认盛茂烨非常多产但却也比较草率这一点,他画了太多相同题材又很草率的作品,以至不能充分超越世俗和程式化绘画的水平。盛茂烨也过分迷恋于分解山水的形体,极力地想要使其如沐浪漫烟云一般,为的是能够免去悉心构图的要求,以及摆脱那些往往显得很肤浅诗意效果。
  对盛茂烨的看法足以表达出高居翰先生在看画方面的另开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高居翰先生眼中盛茂烨的不足也真的导致了尽管他以及与其目的相似的画家虽在当时拥有相当的市场,却几乎没有被后来的艺术家所继承。这也是因为他们有悖于董其昌及其圈子所倡导的占支配地位的学说和风格倾向。晚明的苏州画家虽对批评家的意见有较强的容忍性,但这样精美的意境却被后期像董其昌那样有影响的又被大众所接受的批评家归入了另类,且在观者中影响深远。
  因此由于多重的原因,盛茂烨等人的成就在中国和外国著作中并未得到普遍认可。而高居翰对盛茂烨等人具有前瞻性的探索研究,使他们做出的这类努力更完整地浮现于世人面前,在中国绘画的后期历史中构成了一段重要的插曲。
  所以说高居翰是独到的。他看到了盛茂烨独特风格背后的话语;他探知他的创作原意和情感寄托;他一方面用视觉化的语言描述作品,一方面又引导人们在历史的大问题中体味他的理论;他让我们不应以赏析为满足,必须了解画家为其所创作所赋予的层层意念联想及内涵;同时又教给了我们新型的看画方式;还敦促我们不要被一己的专业领域所牢笼。
  / 高 居 翰 和 他 17 世 纪 的 朋 友 们 /
  当时复兴宋画风格的风气可能提供了盛茂烨一些新(或传统)的方式,使他能够从吴派创作的公式窠臼中跳脱出来。当时,新的风格方向固然开启了种种新的创作可能,盛茂烨却也未尽全力,半途而止。
其他文献
英国纽瓦克是一个小镇,因隔月举办的古玩集市而出名。因镇附近有一个废弃的机场,里面建了几个大棚,当成了古玩交易场所。每次一到日子,英国各地的古玩商都会蜂拥而至。早些时候我已经去过一次,收获颇丰,这次也心想着满载而归。  这次果然运气不错,刚一进市场,我就发现了一把波斯的战斧,边上有错金,虽然生了些锈,但仍然可以看出是乌兹钢锻造的。波斯兵器向来是我的最爱,摊主要价400英镑,我说350英镑,摊主执意不
期刊
关注一:艺术周的新模式  2013年11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直接将京城的气温拉到了冰点。在这个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里,苏富比北京艺术周拉开了帷幕。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媒体预展中,苏富比亚洲区的多位高层和主管皆悉数出席,显示出苏富比对于本次在北京的亮相极为重视。  除了一场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外,此次苏富比北京艺术周还囊括三场私人洽购、两场海外精品展,以及一系列讲座与艺术论坛。  11月28日,
期刊
傅抱石艺术兴趣广泛。青年时代擅长篆刻,以秦篆汉印为根本,转习多师,自创风格,不失大家风范。留学归国后,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研究工作,勉于思考,著书立说,写下200多万字的论著,或钩沉于古籍,或考证于文物,析义解疑,深刻阐述了中国美术精神。他对自然、社会、人生、艺术抱有满腔热情,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改革和创新,勇于探索,勤于创作,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  1979年,由于罗时慧女士的慷慨捐赠
期刊
近日为一家出版社编一本关于藏书淘书的书,这是我第一次干这种事,感觉挺有趣而且有意外收获。所谓意外收获,就是有位作者的稿子内容是去范用家整理范老捐赠给公家的图书和信札的详细经过。我见过范用的藏书和藏刊,珍贵得不得了。那些信札更是名家荟萃,有家出版社曾建议将这些书信影印出版,范用说他要亲自整理之后再出版,这体现了范用的仁厚之心,担心有什么疏忽对不起故人。我所说的抱憾,是指范用尚未来得及做完这件事就去世
期刊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也是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30个项目。虽然目前的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使得算盘基本失去了其实用功能,但是在收藏领域,其巨大的收藏潜力却进一步显现出来。  算盘究竟诞生于何时以及何人之手,如今已不可考,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算盘是在历史的进程中,由简而繁,逐渐演变而成的。算盘这一工具,最早出现在史籍中是
期刊
笔者每天都要在微博和微信上回答爱表人的各类问题,记得一位朋友已经想好买一款表,他到表店,店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介绍,并且反复强调此表可以保值。这位朋友心生疑惑,如果这东西果真那么保值,为何店员自己不买?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即名表到底保值吗?名表购藏能增值吗?  有些名表为何能保值  表这东西还是挺神奇的,它的寿命相比我们的其他生活用品真是长得惊人。笔者自己珍藏的两枚古董怀表中一枚有着160多年的
期刊
高居翰——作为一组特别策划的主题,让人望而生畏,因为他是一个多产而有相当深度的学者。然而,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美术史的通才亦有自己最喜爱与最擅长的,对于高居翰而言,其美术史研究的巅峰无疑是在17世纪的中国。  17世纪,正值明清政权更迭、而西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剧之时,那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的时代。相比较于同样热闹的14世纪左右的元代,似乎前者要来得更为复杂、更为猛烈。而高居翰所“发现”的1
期刊
5月24日至26日,备受关注的香港国际古玩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番主办方准备了丰盛的古玩“大餐”,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自2009年起举办的国际古玩艺术博览会,于2012年易名为国际古玩展,并移师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国际古玩展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先生创立的翟氏投资有限公司主办,汇聚了行内经营,并展出各式各样精挑细选的古玩艺术品,被业界公认为古玩艺术界的年度盛事。  本届古玩展进一步“
期刊
都是艺坛主将  事实上,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在看到这“亿元俱乐部”中的6人名单后都会有所感悟。齐白石(1863年至1957年)、张大千(1899年至1983年)、徐悲鸿(1895年至1953年)、傅抱石(1904年至1965年)、李可染(1907年至1989年)、黄胄(1925年至1997年),6人都是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每一个人的艺术特点都非常明显,艺术成就相当巨大
期刊
明末时期的吴门画家张宏,生于1577年,约卒于1652年,师法沈周,用笔严谨细密,师法自然,笔墨酣畅,擅于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与叙事性的细节描绘,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普遍意义上抒发性灵、尚古写意的文人画审美趣味倾向,自成一派。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出色画家,在中国画史中的地位却不高,在晚明大量有关绘画理论的史料中没有发现任何一篇来详尽记载这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依稀有一些只言片语的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