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冬季,“PM2.5”“空气指数爆表”“机动车限行”“重污染天气”“避免室外活动”等都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就是一种似雾非雾的洗染现象——霾。
“雾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霾”的历史年龄并不年轻,也并非当今社会的专有之物。关于“霾”的解释,最早出自《尔雅·释天》:“风而雨土为霾”。《说文解字》也说“霾,风雨土也”,《诗·邶风·终风》中有“终风且霾”之句,《毛传》曰“霾,雨土也”,都是同样的意思。三国时期孙炎对“终风且霾”的霾做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而我们现在说的霾,比古人的说法又深刻了许多。
霾,也称阴霾、灰霾,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其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的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为轻雾、雾或云。
近年来,“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受雾霾影响,尤其是特大城市。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的出现,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
由于霾和雾同属于视程障碍现象,其都可以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而且还可能互相变换角色。所以,人们提到霾时,总要把它与雾联系在一起,说成或写成“雾霾”。对于“雾霾”这一词,中国气象局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异议,建议中间用标点符号加以区分,改为“雾、霾”。从本质上来说,雾霾并非同根生,其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二是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三是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四是日变化不同。雾容易出现在午夜至清晨,日出后会很快消散;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大气层结较稳定时,持续时间较长。五是季节变化不同。我国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雾出现,大多数地区秋冬季节为雾多发期,春、夏季雾较少;霾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六是指示意義不同。一般来说,雾有天气预报的指示意义,如谚语“十雾九晴”;霾更属于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研究和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指示意义显得更重要。
而霾与云的区别就更大了,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其混合而成漂浮物的聚合物;雾是近地面低空悬浮的水汽凝结物如小水滴或冰晶。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且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有人形容“云是天上的雾,雾是地上的云”。霾则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颗粒,能使空气变得浑浊,并导致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
“雾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霾”的历史年龄并不年轻,也并非当今社会的专有之物。关于“霾”的解释,最早出自《尔雅·释天》:“风而雨土为霾”。《说文解字》也说“霾,风雨土也”,《诗·邶风·终风》中有“终风且霾”之句,《毛传》曰“霾,雨土也”,都是同样的意思。三国时期孙炎对“终风且霾”的霾做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而我们现在说的霾,比古人的说法又深刻了许多。
霾,也称阴霾、灰霾,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其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的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为轻雾、雾或云。
近年来,“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受雾霾影响,尤其是特大城市。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的出现,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
由于霾和雾同属于视程障碍现象,其都可以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而且还可能互相变换角色。所以,人们提到霾时,总要把它与雾联系在一起,说成或写成“雾霾”。对于“雾霾”这一词,中国气象局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异议,建议中间用标点符号加以区分,改为“雾、霾”。从本质上来说,雾霾并非同根生,其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二是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三是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四是日变化不同。雾容易出现在午夜至清晨,日出后会很快消散;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大气层结较稳定时,持续时间较长。五是季节变化不同。我国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雾出现,大多数地区秋冬季节为雾多发期,春、夏季雾较少;霾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六是指示意義不同。一般来说,雾有天气预报的指示意义,如谚语“十雾九晴”;霾更属于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研究和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指示意义显得更重要。
而霾与云的区别就更大了,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其混合而成漂浮物的聚合物;雾是近地面低空悬浮的水汽凝结物如小水滴或冰晶。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且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有人形容“云是天上的雾,雾是地上的云”。霾则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颗粒,能使空气变得浑浊,并导致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