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观察比较常规剂量下(20~40mg/日)纳欣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各级和各危险度组的高血压治疗效果和耐受性。采用随机的方法选择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纳欣同20~49mg/日),测定临床血压值。多数病人可以单独使用纳欣同控制血压,不伴有明显的生化指标改变。纳欣同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纳欣同 老年原发性 高血压
资料与方法
对象:对象为64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61~83岁,平均72岁。这些患者选自本院住院病人(2005年1月~2005年12月)。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年龄均>60岁。根据修订的《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高血压临床分级及危险度分层标准,其中低危组16例,中危组32例,高危及很高危组1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三组:1级28例,2级20例,3级16例。
方法:受试前停用一切降压药以及可能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5~7天。首剂纳欣同20mg每日早晨(7:00~8:00)就餐时服药。服药后每天q6小时测定临庆血压,至第7天,降压效果不佳时,则将纳欣同剂量增至40mg/日。14天后,如果临床收缩压>140mmHg和/或临术舒张压>90mmHg,再加用其他类型降血压药包括β阻滞剂、ACEI和噻嗪类利尿剂,直至血压控制平稳。(观察时间为3月)。试验开始时测定全血细胞计数、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转氨酶。试验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
疗效判断:参照1979年4月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到正常或下降低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结 果
入选64例患者大多数对纳欣同的耐受性良好,4例患者出现头痛,但较轻微而为时短暂,继续服药。2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但未停药。1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加用利尿剂后下肢水肿消失。过程中无患者退出试验。
纳欣同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发现其中39例(60.9%)达到显效,20例(31.2%)达到有效,总有效率为92.1%,5例无效(7.9%)。
纳欣同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还发现64%的病人单独使用20~40mg/日就可以控制血压至临床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90mmHg。另外,31.2%的病人需加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才能使血压控制在临床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

发现低危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1%可以单用纳欣同(20~40mg/日)控制血压。中危组患者中62%可用纳欣同(20~40mg/日)控制血压,高危组中50%可单用纳欣同(20~40mg /日)控制血压,控制血压。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77%可单用纳欣同(20~40mg/日)控制血压。3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只有25%患者单用纳欣同(20~40mg/日)其余病人需加用β阻滞剂、ACEI、利尿剂等才能控制血压。
讨 论
纳欣同(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纳欣册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其血浓峰时约4小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平缓长久,每服用1次能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10mg/ml)以上时间达24小时。24小时后90%的药物主要以非原型的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原型药物仅0.1%经尿排泄,体内无蓄积作用。纳欣同可通过阻碍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膜转运,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的流动,引起心肌的收缩性降低和血管扩张。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每天1次治疗剂量的纳欣同产生一个明显的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在本组研究中,每天口服纳欣同(20~40mg/日),总有产率为92.1%。在本组研究中,对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其中77%患者单用纳欣同(20~40mg/日)血压恢复正常。对3级或治疗无效的高血压常需要与其他的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对控制血压同样有效。纳欣同的不良反应不多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面红,踝部水肿等,但都可忍受,本次试验无一例患者退出。
纳欣同不引起钠和水潴留的独特性质使之优于肼苯嗪和长压定等其他降血压药。纳欣同由于其剂型的特点,通过改变溶解及吸收速度,使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因而能在24小时内平衡控制血压。纳欣同能与人体的血浆蛋白广泛结合,分布容积大,清除半衰期长,因此避免了血药浓度的迅速波动。本次试验前后,不伴有明显的生化指标改变、肾功能恶化或者血糖异常。
本次研究观察了纳欣同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初步讨论了高血压危险度分层及分级与纳欣同疗效的关系。发现纳欣同的疗效好,耐受性也好,作用平稳持久,不良反应小,可故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本次试验中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血压降压明显,并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纳欣同 老年原发性 高血压
资料与方法
对象:对象为64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61~83岁,平均72岁。这些患者选自本院住院病人(2005年1月~2005年12月)。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年龄均>60岁。根据修订的《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高血压临床分级及危险度分层标准,其中低危组16例,中危组32例,高危及很高危组1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三组:1级28例,2级20例,3级16例。
方法:受试前停用一切降压药以及可能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5~7天。首剂纳欣同20mg每日早晨(7:00~8:00)就餐时服药。服药后每天q6小时测定临庆血压,至第7天,降压效果不佳时,则将纳欣同剂量增至40mg/日。14天后,如果临床收缩压>140mmHg和/或临术舒张压>90mmHg,再加用其他类型降血压药包括β阻滞剂、ACEI和噻嗪类利尿剂,直至血压控制平稳。(观察时间为3月)。试验开始时测定全血细胞计数、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转氨酶。试验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
疗效判断:参照1979年4月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到正常或下降低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结 果
入选64例患者大多数对纳欣同的耐受性良好,4例患者出现头痛,但较轻微而为时短暂,继续服药。2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但未停药。1例患者出现下肢水肿,加用利尿剂后下肢水肿消失。过程中无患者退出试验。
纳欣同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发现其中39例(60.9%)达到显效,20例(31.2%)达到有效,总有效率为92.1%,5例无效(7.9%)。
纳欣同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还发现64%的病人单独使用20~40mg/日就可以控制血压至临床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90mmHg。另外,31.2%的病人需加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才能使血压控制在临床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

发现低危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1%可以单用纳欣同(20~40mg/日)控制血压。中危组患者中62%可用纳欣同(20~40mg/日)控制血压,高危组中50%可单用纳欣同(20~40mg /日)控制血压,控制血压。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77%可单用纳欣同(20~40mg/日)控制血压。3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只有25%患者单用纳欣同(20~40mg/日)其余病人需加用β阻滞剂、ACEI、利尿剂等才能控制血压。
讨 论
纳欣同(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纳欣册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其血浓峰时约4小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平缓长久,每服用1次能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10mg/ml)以上时间达24小时。24小时后90%的药物主要以非原型的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原型药物仅0.1%经尿排泄,体内无蓄积作用。纳欣同可通过阻碍心肌及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膜转运,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的流动,引起心肌的收缩性降低和血管扩张。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每天1次治疗剂量的纳欣同产生一个明显的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在本组研究中,每天口服纳欣同(20~40mg/日),总有产率为92.1%。在本组研究中,对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其中77%患者单用纳欣同(20~40mg/日)血压恢复正常。对3级或治疗无效的高血压常需要与其他的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对控制血压同样有效。纳欣同的不良反应不多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面红,踝部水肿等,但都可忍受,本次试验无一例患者退出。
纳欣同不引起钠和水潴留的独特性质使之优于肼苯嗪和长压定等其他降血压药。纳欣同由于其剂型的特点,通过改变溶解及吸收速度,使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因而能在24小时内平衡控制血压。纳欣同能与人体的血浆蛋白广泛结合,分布容积大,清除半衰期长,因此避免了血药浓度的迅速波动。本次试验前后,不伴有明显的生化指标改变、肾功能恶化或者血糖异常。
本次研究观察了纳欣同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初步讨论了高血压危险度分层及分级与纳欣同疗效的关系。发现纳欣同的疗效好,耐受性也好,作用平稳持久,不良反应小,可故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本次试验中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血压降压明显,并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