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总会被贴上一些“标签”:某人走过来,便立刻有人在旁边嘀咕道“他过了钢琴八级”“他期末考了多少分”或者“他是他们班班长所以从来不得罪人”,还有“他这个人简直糟糕透了千万不要和他交朋友”……这些标签在我们身边日积月累,逐渐堆积成一座摇摇欲坠的高塔。有些标签是褒义,有些是贬义。褒贬不一虽然可以理解,但总有一些标签受到大家关注,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个独得恩宠的标签,毋庸置疑,就是学习成绩了。
听多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大部分同学自然想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多沟通交流,对于成绩差的同学,甚至有些歧视。一开始我也是如此,毕竟在逆水行舟的过程中,谁都想被贴上好的标签,但阴差阳错,我竟跟大家眼中的“墨”打起了交道。
那是几年前,我的新同桌是大家眼中的“坏”学生,当然这个“坏”只是指学习成绩,可我们总喜欢以偏概全,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为人一定也不怎么样。因此他在班里也没多少朋友,坐在教室角落里孤独地度过每一天已成为常态。
刚与他同桌的我心情复杂,总担心受到影響。他有时会跟我聊两句,不过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人鼓捣些小玩意儿。
当时我们班里流行玩陀螺———自己用纸折陀螺,然后和其他同学比赛。谁的陀螺能撞倒别人的陀螺,谁就厉害。我当时只是“陀螺界”的无名小卒,天天攥着我那为数不多的小陀螺四处比试,但结局总是输。而我的同桌却是“常胜将军”。那天,输了无数次的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又输了?我跟你说,你得有点儿技巧。”我虽有些诧异,但还是转头看着他。“你看你折的这个陀螺,边缘薄而且陀螺尖也细,肯定不稳呀。”他指了指我的小陀螺,又拿出了他的“小霸王”,“你看这个结构,跟你的比……”他拿过我的陀螺,与小霸王一起转了起来,“稳多了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从自己那堆折好的陀螺中比较了半天,从中挑出一个小巧结实且颜值最高的陀螺,“我这个好点儿,给你吧,我暂时也用不到。”我呆呆地接过陀螺:“谢谢。”我拿着他给的陀螺所向披靡,成了班里的“超级无敌陀螺王”。
从那天起,“标签”在我心中变得微不足道。我忽然感到给人贴标签就像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我们的确能从所谓的“朱”身上学到“赤”,但我们亦能从所谓的“墨”身上学到并不“黑”的许多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味排斥那些所谓的“坏”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变得更好的机会。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才能取长补短,这些恰恰是“排斥”二字无法做到的。
如果把水比作自己的优势,盐比作被排斥的人的优势,那么水加水还是水,自己也仅有自己的优势,盐加盐还是盐,被排斥的人也只有他原来的优势,但当盐加上水便可以配成盐水,因此学习他人的优势,岂不是互利双赢?
“标签故事”发生在我上小学时,如今已经升入初中的我经常想起这件小事。是非在己,毁誉由人。我们不要过于在意自己和他人的“标签”,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与他人“互联互通”,把生活过得异彩纷呈!
教师点评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同桌因为成绩不好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被众人冷落。然而抛开偏见,小作者发现了他的心灵手巧、善良无私,完美地诠释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点明我们应该抛开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道理。叙述娓娓道来,说理的同时蕴含真情实感,值得借鉴!(瑶光)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总会被贴上一些“标签”:某人走过来,便立刻有人在旁边嘀咕道“他过了钢琴八级”“他期末考了多少分”或者“他是他们班班长所以从来不得罪人”,还有“他这个人简直糟糕透了千万不要和他交朋友”……这些标签在我们身边日积月累,逐渐堆积成一座摇摇欲坠的高塔。有些标签是褒义,有些是贬义。褒贬不一虽然可以理解,但总有一些标签受到大家关注,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个独得恩宠的标签,毋庸置疑,就是学习成绩了。
听多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大部分同学自然想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多沟通交流,对于成绩差的同学,甚至有些歧视。一开始我也是如此,毕竟在逆水行舟的过程中,谁都想被贴上好的标签,但阴差阳错,我竟跟大家眼中的“墨”打起了交道。
那是几年前,我的新同桌是大家眼中的“坏”学生,当然这个“坏”只是指学习成绩,可我们总喜欢以偏概全,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为人一定也不怎么样。因此他在班里也没多少朋友,坐在教室角落里孤独地度过每一天已成为常态。
刚与他同桌的我心情复杂,总担心受到影響。他有时会跟我聊两句,不过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人鼓捣些小玩意儿。
当时我们班里流行玩陀螺———自己用纸折陀螺,然后和其他同学比赛。谁的陀螺能撞倒别人的陀螺,谁就厉害。我当时只是“陀螺界”的无名小卒,天天攥着我那为数不多的小陀螺四处比试,但结局总是输。而我的同桌却是“常胜将军”。那天,输了无数次的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又输了?我跟你说,你得有点儿技巧。”我虽有些诧异,但还是转头看着他。“你看你折的这个陀螺,边缘薄而且陀螺尖也细,肯定不稳呀。”他指了指我的小陀螺,又拿出了他的“小霸王”,“你看这个结构,跟你的比……”他拿过我的陀螺,与小霸王一起转了起来,“稳多了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从自己那堆折好的陀螺中比较了半天,从中挑出一个小巧结实且颜值最高的陀螺,“我这个好点儿,给你吧,我暂时也用不到。”我呆呆地接过陀螺:“谢谢。”我拿着他给的陀螺所向披靡,成了班里的“超级无敌陀螺王”。
从那天起,“标签”在我心中变得微不足道。我忽然感到给人贴标签就像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我们的确能从所谓的“朱”身上学到“赤”,但我们亦能从所谓的“墨”身上学到并不“黑”的许多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味排斥那些所谓的“坏”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变得更好的机会。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才能取长补短,这些恰恰是“排斥”二字无法做到的。
如果把水比作自己的优势,盐比作被排斥的人的优势,那么水加水还是水,自己也仅有自己的优势,盐加盐还是盐,被排斥的人也只有他原来的优势,但当盐加上水便可以配成盐水,因此学习他人的优势,岂不是互利双赢?
“标签故事”发生在我上小学时,如今已经升入初中的我经常想起这件小事。是非在己,毁誉由人。我们不要过于在意自己和他人的“标签”,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与他人“互联互通”,把生活过得异彩纷呈!
教师点评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同桌因为成绩不好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被众人冷落。然而抛开偏见,小作者发现了他的心灵手巧、善良无私,完美地诠释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点明我们应该抛开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道理。叙述娓娓道来,说理的同时蕴含真情实感,值得借鉴!(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