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德育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德育教育存在教学形式、内容单一等教学困境。对此,教师应当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中学德育课程教学。一般情况下,中学教师可以通过转变信息技术教学观念;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展开情境教学、创设多维评价等方式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展开具体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德育课程  生命认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课程教学越发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面对正值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的青春期学生,学校更应当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获得全面发展。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学德育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中学德育课程教学仍然存在灌输式教学的影子,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语言等形式来给学生灌输德育理论知识,学生则是以“听讲——背诵——练习”的形式来再现教师传授的德育知识。这样的教学和学习形式使得德育课程教学相对比较呆板、生硬,导致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相对被动,从而使得中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逐步被消磨,同时难以真正领悟各种道理,甚至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使得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整体效果非常不好。
  想要改变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困境,教师必须要走出传统灌输式教学观念的局限,创新德育课程教学的形式。针对当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領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学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来颠覆德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中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获取、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 进而在德育教育氛围下逐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个性、树立志向, 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学德育教育可持续发展。[1]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策略
  想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中学德育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首先就需要紧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积极探索当前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全面德育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分析,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来在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展开具体的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信息化的德育课程教学。思想对于行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教师首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德育课程教学的观念,形成一定的意识来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2]
  对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去接受信息教学技能的培训学习,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做好教学记录和反思,不断总结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来拓展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技能;还需要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来向同行借鉴经验、总结教训等等。教师若是能够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德育课程教学,从而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整体发展。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以往的中学德育课程教学一般是沿用教材内容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限制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会使得他们对德育课程感到苦闷,诚然不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想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带来的弊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尊重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丰富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来丰富德育课程教学内容,比如结合教材内容来互联网收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内容,将课内外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制作精美的课件,借此吸引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学习中学德育课程的内容,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来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课程教学为例。人教版初中德育课程教材主要是围绕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身心变化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调,也限制了教师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平息青春期的躁动。对此,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程的教学主题来在互联网寻找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以及内容,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课件。这样的话,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利用课内外结合的内容来帮助中学生全面了解青春期的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调整好心态来应对各类挑战。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情境。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而想要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靠单一的图片和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其中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素材,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对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知识,并产生情感共鸣,将德育道理内化于心、转化于行,更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
  以拒绝网络游戏的德育课程教学为例。在平时的教学观察当中,教师会发现班里或多或少会有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但青春期的孩子较为叛逆,硬是要给他们讲道理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沉迷网络游戏危害”主题相关的视频,将所要说明白的道理孕育其中,通过视频播放创设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真正了解沉迷网络游戏危害、领悟此次德育课程教学所要表达的道理,从而内心深处产生畏惧,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拒绝网络游戏。当然,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问题引思、小组讨论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无接缝地融入到情境当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情境体验中获取知识,增强学习体验。   (4)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中学德育课程教学评价。评价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途径。德育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德育课程教学的评价环节,使得教学效果反馈并不及时。对此,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价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优化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借此引导中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践行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德育考察表,让学生通过自评、他评等多维评价的方式来完成考核内容,然后再用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功能来整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成功,肯定學生的优秀表现,并针对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来寻找相对应的策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下的中学德育课程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道德意识。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思考
  上文针对当前中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在遵从“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原则下,充分信息技术教学的灵活运用来开展创新的课程教学活动,它都是以情境为纽带、以说理为核心、以运用为目的、以问题实现过渡、以评价为手段来贯彻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实现帮助学生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更考验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如何将信息技术教学和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有效融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德育课程教学,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学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对此,中学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同时全面研读德育课程教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完成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的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徐辉,唐淑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中学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3(03):46-50.
  (2)邱兰.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7.
  (3)金维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11):24-25.
  (4)陈颖.让信息技术课插上德育的翅膀——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8):113-114.
其他文献
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必修的一门课程,到了初中阶段,这一时期正处在链接小学和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小学阶段教学的重难点训练是学生的拼音识字、基础的读与写能力,进入初中后则是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后更进一步,从更高层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它要求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综合教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态度与思维能力等深层知识体系,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得到拓展和深化,为高中阶段更深
期刊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使用过去照本宣式的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差。具体问题表现为:教学方式落后,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较少,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基本为一知半解,长此以往累积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丧失兴趣;很多学生课外图书阅读量较少,思维局限于所学的课本知识中,无法对阅读文
期刊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些为了每个学生胡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尤其是课改以来数学活动的开放性增强,在课堂上会经常遇到“意外情况”和“节外生枝 ”。如果老师课前不做充分“预设”,课上没有“生成“意识,那么课堂将是低效无味的,学生将是低能无进的。那么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呢?这就需要教师架起一座预设与生成平衡的桥梁。  
期刊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习惯是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对英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英语中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真正为英语教学服务,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助推器。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英语教学提出一系列全新要求。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期刊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在社会学的学科里,家庭是广义社会的最小细胞,他直接或者间接决定社会生活幸福、健康与伦理,甚至是社会安定秩序的广泛基本要素。  提到家庭,大多数人都会有家庭是自己的精神支柱的感觉,不论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父母亲人,还是基于爱情婚姻关系的配偶,都是对每个个人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社会角色,适应家庭关系是人在
期刊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于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它不只是外在的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跨国界、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等的经济往来日益增多,它既是经济活动也是跨文化交际活动。  一、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模式  大家在母语学习中很重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但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存在一定的割离。我国的英语
期刊
叶圣陶认为“预习是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王蕴芬认为:“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阅读新课内容,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称为预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帮助我们传递和储存知识,更有课前预习的必要。语文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预习设计方案流程  (1)预习问题提出。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
期刊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一直都是比较被动、机械的,一方面是因为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知识讲解活动,学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问题使得许多学生都难以及时内化数学概念,尤其是当学生重复出现解题错误时,使得初中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自信,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做准备。  一、创设情境,优化思
期刊
世事纷繁,岁月悠悠,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生也都是从一个个平平凡凡,如水流长的日子里走过来的,毕竟那些个有惊世骇俗的创举的伟人寥若晨星,大多数的人也都如我一般,走不出平凡又乐于行走在平凡中的平凡者。凡人一生的主题就是平安,平安就象一株生长在我们生活庭院里的玉兰花,淡淡地绽放着她常不为人所记念的馨香。有些个时候,我们行在途中,与身边的人们相伴而行,却平生出了相互攀比相互追逐的心事来,一路走来,患得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