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践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不强。然后阐述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用系统化的观点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后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依托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实践子平台,构建依托于科技竞赛和科研课题的科技实践子平台,构建依托于良好环境氛围的科技信息交流子平台。
  [关键词]高等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践平台
  [作者简介]冯爽(1982- ),女,辽宁金县人,河北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河北 石家庄 050018)李凌(1978-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北方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建筑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7105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8-0046-03
  一、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存在诸多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涉及面较广。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条件较差的高校受资金少、场地小和实习基地难找等条件限制,往往通过聘请企业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与企业合作。这种方式缺乏真实场景,实践性不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很难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虽然建设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但由于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融资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基地设施条件得不到持续有效改善。
  2.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不强。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在高校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因此会有众多部门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如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等,这样带来的后果是:(1)实习实训基地不能实现共享,重复建设严重。(2)多部门会有多套管理体系、多套管理思路,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矛盾。(3)教师和学生受多部门管理和指挥,往往疲于奔命、不知所措,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基于学生自身的爱好、兴趣和追求,有效整合师资、场地和实验室等资源,设计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站式培养。
  2.用系统化的观点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所谓系统化的观点,是将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降低各组成部分间的负影响,提升彼此间的协同能力,为同一目标而奋斗,从而实现1 1>2的目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该对应一个多学科深度融合与交叉的综合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并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如表所示),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具有创造性和特色性。高校应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根据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既能充分利用地区资源的有利条件,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落脚于实践教育,使学生获得敢于创业、能够创新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实践技能和沟通技巧。高校应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优势,积极鼓励学生參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也可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研究案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需建设一支专业知识精湛、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和创新精神兼备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教师是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实验课时严重不足,实验室开放性、共享性较差;科技竞赛学生受益面小;教师队伍缺乏。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经提到:创新源于实践,贯穿于实践,而终于实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设计与实现平台化教育,并以学生在该平台中获得的成绩来替代部分课程的学分。
  1.构建依托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实践子平台。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依托于自身的工程训练中心对工科、理科和管理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该校设计了依托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多门实习实践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和学位课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在这个教学实践子平台上,任课教师从教学的“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负责课程规划和设计训练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引导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由学生团队自行完成课程的选题、任务的分解、方案的实施、经费的预算支出、项目的验收申请等工作。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环境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永续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重视经济布局,促进城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耐算机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也对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更新
文章总结了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的作用,提出了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依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要求,必须分步实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全面性税制改革。
文章分析了构建创新创业理论创新教育平台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高校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两个基本点,构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创新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建构主体性教育模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四个统筹”,构筑全方位育人格局;整合资源,建立联动育人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主体性教育模式 联动育人  [作者简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模板安装,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拆模及养护等环节,这是水泥混凝土保证质量的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