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有些企业经营确实不讲诚信,存在着大量的诚信问题。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现的信用问题出发,论述了企业信用管理重要性。并针对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对策
一、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 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90%的企业是采用信用赊销的方式和手段;欧洲的信用销售率也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的企业信用销售率平均在50%以下。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有效监管、依法纳税的需要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无法避免,就是死亡和纳税”,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偷逃税收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企业的信用失守致使国家监管无效、税收流失。还有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形成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对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在考验着政府的工作效能,更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以上现象原因在于企业信用缺位,行为脱离政府监管。首先政府对企业进行信用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行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如果没有政府对企业的信用监管,那么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是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驱动下的道德缺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逐利,如果企业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利,那么大多数企业的行为就会自然趋向失信,以获取超额利润,而守信的企业会因在竞争中守信成本较高,处于劣势而被淘汰,这也是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这种到处上演的恶性竞争方式使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降低质量和服务,消费者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吃亏上当。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道德缺失、信用失守。
(二)信用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法仍然滞后。在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相当严重。在对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处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同时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秩序优良的社会诚信空间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要从道德源头上抓起,加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树立社会良好信用意识观念和诚实守信原则;从道德观念上,培育企业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诚信”观念;从法律制度上,加强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执法,增加失信成本,逐步完善信用法规制度,从而构建秩序优良的经济社会诚信空间。
(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建立适应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的银行、税务、工商、海关、商检、质检等信用记录进行征集并互联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例如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的银行信用信息设立的征信管理数据库系统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监管
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监管方式等具体内容, 同时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通过实施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 完善评级机构统计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行为的检查和督导等措施, 防止个别信用中介的诚信危机导致整个信用评级行业失去应有的社会功能。要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应当从规范其收入来源、制定评级收费统一标准、建立评级人员回避制度、评级职业守则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信誉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实现企业诚信,需要全社会诚信经营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企业自身要把诚信管理摆在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发展的核心位子, 规范其市场契约行为,同时要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苏:切实履行合同监管职能 创新企业信用管理机制[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5期
2、崔昆;;企业信用建设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3、王钰;;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J];辽宁经济;2011年09期
【关键词】 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对策
一、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 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90%的企业是采用信用赊销的方式和手段;欧洲的信用销售率也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的企业信用销售率平均在50%以下。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有效监管、依法纳税的需要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无法避免,就是死亡和纳税”,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偷逃税收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企业的信用失守致使国家监管无效、税收流失。还有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形成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对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在考验着政府的工作效能,更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以上现象原因在于企业信用缺位,行为脱离政府监管。首先政府对企业进行信用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行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如果没有政府对企业的信用监管,那么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是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驱动下的道德缺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逐利,如果企业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利,那么大多数企业的行为就会自然趋向失信,以获取超额利润,而守信的企业会因在竞争中守信成本较高,处于劣势而被淘汰,这也是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这种到处上演的恶性竞争方式使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降低质量和服务,消费者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吃亏上当。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道德缺失、信用失守。
(二)信用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法仍然滞后。在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相当严重。在对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处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同时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秩序优良的社会诚信空间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要从道德源头上抓起,加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树立社会良好信用意识观念和诚实守信原则;从道德观念上,培育企业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诚信”观念;从法律制度上,加强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执法,增加失信成本,逐步完善信用法规制度,从而构建秩序优良的经济社会诚信空间。
(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建立适应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的银行、税务、工商、海关、商检、质检等信用记录进行征集并互联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例如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的银行信用信息设立的征信管理数据库系统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监管
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监管方式等具体内容, 同时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通过实施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 完善评级机构统计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行为的检查和督导等措施, 防止个别信用中介的诚信危机导致整个信用评级行业失去应有的社会功能。要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应当从规范其收入来源、制定评级收费统一标准、建立评级人员回避制度、评级职业守则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信誉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实现企业诚信,需要全社会诚信经营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企业自身要把诚信管理摆在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发展的核心位子, 规范其市场契约行为,同时要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苏:切实履行合同监管职能 创新企业信用管理机制[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5期
2、崔昆;;企业信用建设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3、王钰;;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J];辽宁经济;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