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具体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等;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上述分析和设想愿与同行共酌探讨。
关键字 城市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开发原则 设计与开发2013年1月第1期(下)2013,January, No.1(under)2013年1月第1期(下)2013,January, No.1(under)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13-01
城市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正在中国城市中形成“城市综合症”,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地面积减少。按照国际标准,城市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2万人属于拥挤。我国上海城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万人,局部地区达每平方公里16万人,北京城区4个区平均为2.8万人,均属于超饱和状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开发,城市建筑和通路的大规模建设,使可用于园林绿化的绿地和开敞空间日益减少。据1990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只有3.9平方米,与国家制定的人均10平方米卫生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2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许多城市普遍的问题。如北京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40%以上,每平方公里道路汽车拥有量为发达国家大城市相应拥有量的两倍乃至数倍。尽管北京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可是道路的扩展远远赶不上车辆的增长。据统计,近十年北京道路年增长率为3%,而车辆年增长率为15%,车流量则为18%,交通拥挤已成大患,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1.3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环境相应恶化。80%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水质超过了3类标准的城市河段已占78%,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垃圾围城现象普遍,我国生活垃圾经处理的仅占2.3%左右,其余只能堆存,堆存量高达60多亿吨,占地60多亿平方米;城市噪声污染普遍超标,全国有1/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城市交通噪声大部分超过79dB限值,生活噪声大部分超过55dB限值。
1.4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差,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由于现代城市高密度化和生活水平高标准的需要,各种供给设施的建设将会急剧增加,需要改造和增设的管线就会越来越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地下管线比较混乱,每年管线被破坏事故有上万起,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多元。如1995年济南市发生特大煤气爆炸事故,事故的原因是煤气管道泄漏使电缆沟内充满煤气而引起爆炸,爆炸长度达2.2公里。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缺少对防灾空间的规划,各项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如每万人中消防队员和消防车辆数,北京与上海仅分别为东京和纽约的1/6,城市总体抗灾防损能力还相当脆弱。如何在保持现有自然条件不继续恶化和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的前提下寻求发展途径,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当务之急。
2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在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诸多问题及寻求新对策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吸取其历史的教训。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都曾经出现过向上部畸形发展而后呈现“逆城市化”的教训。由于城市中心区经济效益高,而以房地产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投资,造成了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大量兴建。為了解决人流、车流过分集中问题,又兴建高架道路,高层建筑、高架道路的过度发展,使城市环境迅速恶化,城市中心区逐渐失去吸引力,于是出现居民迁出,商业衰退的“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的发展历史表明,单纯以高层建筑和高架道路为标志的城市向上部发展模式,不是扩展城市空间的最合理模式,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当今发达国家已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要措施和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交通难问题,发达国家纷纷修建地下铁道,如纽约现在地铁运营长度为410公里。东京为263公里,巴黎为209公里,伦敦为414公里,这种快速大运量的地下有轨交通不仅解决了交通阻塞问题,同时其能耗小,噪音低,从而使其沿线地价升值,进一步带动了城市中心区的复苏。
2.2大力开展地下空间。实践证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省耕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得到合理开发,其节省土地资源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一个城市的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一般是城市的总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40%。以北京为例:旧城区62.5平方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可供合理开发的有41.2平方公里;当开发深度为10m,地下空间资源量为L65亿立方米;以地下建筑为二层计,可提供建筑面积0.55亿平方米,比旧城区0.42亿平方米还多。因此,世界发达国家把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国土资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在19世纪末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起步的,是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体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一部分工程实现了平战结合,在平时发挥了一定的城市功能。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容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于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城市开始了以城市交通改造为主的城市再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进入一个适度发展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城市在重点再开发地区,开始实行地下空间大规模的整体开发,即地面红线以内相对应的地下空间全部加以开发,在地下建立动、静态交通体系,并将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归人多功能公用隧道,即“城市共同沟”,使地面上保持安静、优良的环境。例如北京市的中关村西区和东部的中心商务区(CBD)都采取了这种再开发的方式。 2.3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发展史表明:当全国人均产值达到或超过500美元时,才进入可以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这个数值,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大大超过这个值,可以进入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阶段。但是,在地下空间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及无序的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地下空间浪费问题。发达国家如日本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已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中心街区地下设施拥挤,即原地下工程对新规划的地下工程设施布局形成制约,新规划设施埋置深度加大,建设、管理費用增加。因此,根据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规划原则:着眼当前,考虑长远;地上地下,统一规划。
2.3.1着眼当前,考虑长远。从我国实际出发,近期规划应着眼现有的地下空间利用。具体规划如下:
①把过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间鉴定分类,可用或可经过改造利用且又符合总体规划的应尽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报废。
②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暴风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③结合城市建设尤其是地铁建设开发地下空间,上海人民广场的改造即体现了这样的原则,以地铁修建为契机,形成了一个包括2座地铁车站、2座地下商场、一座地下停车场和一座地下变电站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地面上建设了大面积公共绿地并恢复了人民公园。
④明确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是以地下交通建设为中心,其次是人员地下活动空间的开发以及地下供给处理设施的扩充和改造。在近期规划同时,还应考虑长远,对将来可能转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设施进行规划预测,为其预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间重复改造。
2.3.2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城市规划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取长补短,去弊存利,建在地下有利就规划在地下,建在地上有利就规划在地上。同时,由于地下设施较多,也应从使用上、地质条件、技术条件上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等方面深入研究各种地下建筑的合理埋置深度,如共同沟的标高不能把地下铁道的标高往深处降,因车站造价与深度成正比,越深造价越高,也不利于运营成本的降低及乘客上下的便利。在这方面,一定要作好地下空间的立法,以达到可持续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
在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寻求和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时,应注意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利用这宝贵的资源,要系统、长远的规划,以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减少城市灾害损失,实现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 城市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开发原则 设计与开发2013年1月第1期(下)2013,January, No.1(under)2013年1月第1期(下)2013,January, No.1(under)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13-01
城市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正在中国城市中形成“城市综合症”,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地面积减少。按照国际标准,城市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2万人属于拥挤。我国上海城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万人,局部地区达每平方公里16万人,北京城区4个区平均为2.8万人,均属于超饱和状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开发,城市建筑和通路的大规模建设,使可用于园林绿化的绿地和开敞空间日益减少。据1990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只有3.9平方米,与国家制定的人均10平方米卫生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2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许多城市普遍的问题。如北京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40%以上,每平方公里道路汽车拥有量为发达国家大城市相应拥有量的两倍乃至数倍。尽管北京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可是道路的扩展远远赶不上车辆的增长。据统计,近十年北京道路年增长率为3%,而车辆年增长率为15%,车流量则为18%,交通拥挤已成大患,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1.3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环境相应恶化。80%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水质超过了3类标准的城市河段已占78%,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垃圾围城现象普遍,我国生活垃圾经处理的仅占2.3%左右,其余只能堆存,堆存量高达60多亿吨,占地60多亿平方米;城市噪声污染普遍超标,全国有1/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城市交通噪声大部分超过79dB限值,生活噪声大部分超过55dB限值。
1.4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差,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由于现代城市高密度化和生活水平高标准的需要,各种供给设施的建设将会急剧增加,需要改造和增设的管线就会越来越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地下管线比较混乱,每年管线被破坏事故有上万起,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多元。如1995年济南市发生特大煤气爆炸事故,事故的原因是煤气管道泄漏使电缆沟内充满煤气而引起爆炸,爆炸长度达2.2公里。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缺少对防灾空间的规划,各项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如每万人中消防队员和消防车辆数,北京与上海仅分别为东京和纽约的1/6,城市总体抗灾防损能力还相当脆弱。如何在保持现有自然条件不继续恶化和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的前提下寻求发展途径,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当务之急。
2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在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诸多问题及寻求新对策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吸取其历史的教训。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都曾经出现过向上部畸形发展而后呈现“逆城市化”的教训。由于城市中心区经济效益高,而以房地产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投资,造成了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大量兴建。為了解决人流、车流过分集中问题,又兴建高架道路,高层建筑、高架道路的过度发展,使城市环境迅速恶化,城市中心区逐渐失去吸引力,于是出现居民迁出,商业衰退的“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的发展历史表明,单纯以高层建筑和高架道路为标志的城市向上部发展模式,不是扩展城市空间的最合理模式,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当今发达国家已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要措施和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交通难问题,发达国家纷纷修建地下铁道,如纽约现在地铁运营长度为410公里。东京为263公里,巴黎为209公里,伦敦为414公里,这种快速大运量的地下有轨交通不仅解决了交通阻塞问题,同时其能耗小,噪音低,从而使其沿线地价升值,进一步带动了城市中心区的复苏。
2.2大力开展地下空间。实践证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省耕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得到合理开发,其节省土地资源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一个城市的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一般是城市的总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40%。以北京为例:旧城区62.5平方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可供合理开发的有41.2平方公里;当开发深度为10m,地下空间资源量为L65亿立方米;以地下建筑为二层计,可提供建筑面积0.55亿平方米,比旧城区0.42亿平方米还多。因此,世界发达国家把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国土资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在19世纪末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起步的,是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体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一部分工程实现了平战结合,在平时发挥了一定的城市功能。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容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于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城市开始了以城市交通改造为主的城市再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进入一个适度发展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城市在重点再开发地区,开始实行地下空间大规模的整体开发,即地面红线以内相对应的地下空间全部加以开发,在地下建立动、静态交通体系,并将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归人多功能公用隧道,即“城市共同沟”,使地面上保持安静、优良的环境。例如北京市的中关村西区和东部的中心商务区(CBD)都采取了这种再开发的方式。 2.3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发展史表明:当全国人均产值达到或超过500美元时,才进入可以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这个数值,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大大超过这个值,可以进入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阶段。但是,在地下空间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及无序的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地下空间浪费问题。发达国家如日本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已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中心街区地下设施拥挤,即原地下工程对新规划的地下工程设施布局形成制约,新规划设施埋置深度加大,建设、管理費用增加。因此,根据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规划原则:着眼当前,考虑长远;地上地下,统一规划。
2.3.1着眼当前,考虑长远。从我国实际出发,近期规划应着眼现有的地下空间利用。具体规划如下:
①把过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间鉴定分类,可用或可经过改造利用且又符合总体规划的应尽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报废。
②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暴风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③结合城市建设尤其是地铁建设开发地下空间,上海人民广场的改造即体现了这样的原则,以地铁修建为契机,形成了一个包括2座地铁车站、2座地下商场、一座地下停车场和一座地下变电站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地面上建设了大面积公共绿地并恢复了人民公园。
④明确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是以地下交通建设为中心,其次是人员地下活动空间的开发以及地下供给处理设施的扩充和改造。在近期规划同时,还应考虑长远,对将来可能转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设施进行规划预测,为其预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间重复改造。
2.3.2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城市规划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取长补短,去弊存利,建在地下有利就规划在地下,建在地上有利就规划在地上。同时,由于地下设施较多,也应从使用上、地质条件、技术条件上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等方面深入研究各种地下建筑的合理埋置深度,如共同沟的标高不能把地下铁道的标高往深处降,因车站造价与深度成正比,越深造价越高,也不利于运营成本的降低及乘客上下的便利。在这方面,一定要作好地下空间的立法,以达到可持续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
在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寻求和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时,应注意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利用这宝贵的资源,要系统、长远的规划,以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减少城市灾害损失,实现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