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齿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生活中的机械》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同时也为后面复杂机械研究打下基础。按照教材原先的设计思路开展教学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我做了几方面的改进,经过多次试教,教学效果十分不错。
课题引入的改进——视频导入,创境促思
教材原先的设计是通过三球仪、手摇钻和机械钟表来引入课题。可是三球仪在六年级学习“地球与宇宙”单元时才能用到,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用到过,学生并不熟悉。手摇钻也不常见,而且手摇钻使用的是斜齿轮,课堂研究的是正齿轮,也不太符合教学要求。机械钟表虽然常见,但是很少有学生了解其构造,将其作为教学的引入也不实际。
于是,我播放学生能从各类媒体看到的、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齿轮的视频,有工人利用齿轮带动锚机抛锚,轮船驾驶员操纵齿轮舵机,田地利用齿轮水车浇水,建筑工地利用齿轮升降机运送材料,大型机器的复杂齿轮传动,压面机利用齿轮工作,等等,让学生认识到齿轮的应用真的很广泛。
这样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顺利导入课题。
探究活动的改进——合作学习,研究齿轮
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胡萝卜、牙签、美工刀等自己制作齿轮,认识齿轮结构,然后研究齿轮作用。限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制作齿轮环节相当耗费时间,制作的齿轮只有几个能够符合标准,可以“手拉手”应用于齿轮作用的研究。科学课上成了手工课,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为此我删掉了制作齿轮部分,直接提供给学生可以开展研究的齿轮学具,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齿轮,了解结构
对于齿轮,学生虽然并不陌生,但对各部分的名称,却不明确。小齿轮学具,无法作为教具使用。因此我利用重量轻,硬度大的新型板材,设计制作了两个轮齿均匀的大齿轮教具,齿轮背面在轴上固定吸力大的强磁片,这样就可以吸在磁性黑板上,方便教学。
活动二:联系旧知,初步感受
首先找一找玩具车中的齿轮在哪里,加深对齿轮概念的认识,让学生想办法使玩具车动起来,知道齿轮啮合就可以传递动力,引出齿轮的传动作用。让学生初步感知啮合和齿轮传动的科学概念。
接着,出示一个小一点的齿轮教具,引导学生思考:让这个齿轮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把动力传给黑板上的大齿轮,使大齿轮转起来呢?学生上台演示教具齿轮的啮合过程,师生一起见证齿轮能传递动力,了解传递动力的前提是两个齿轮要啮合在一起,学生加深了概念的理解。
随后,出示准备的齿轮实验材料,要求学生任选两个齿轮,完成一个齿轮组合,验证齿轮传递动力的作用。我对仪器室里的齿轮实验材料进行改进后才提供给学生。
第一,原来的固定齿轮的螺栓很短,螺帽只有卡在凹槽里,组装时才能固定住齿轮。学生操作时,螺帽小不容易拿住,容易滚落,而且也不容易卡在凹槽里。一种齿轮组合实验完成后,想再换一种齿轮组合时,就需要费力抠出螺帽,移动位置,再次卡进凹槽,非常麻烦。我给学生提供了长螺栓和手拧螺帽,螺帽不需要卡进凹槽就能固定齿轮,手拧螺帽便于安装拆卸,学生实验时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第二,原来的3个学具齿轮的轮齿都是一致的,可能给学生造成只要是齿轮就可以组合起来的误解。我为学生提供了4个齿轮供他们选择,可以避免产生误解,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齿轮传动的前提是要齿轮啮合在一起。
第三,学具中齿轮一致的三个齿轮的齿数是有讲究的。我选择大、中、小三个齿轮的轮齿数分别为42、28、14,三者齿数成倍数关系,便于学生在做齿数与转速关系实验统计圈数时不会出现不好记录的数据,只能是整数圈及半圈的数据,有利于归纳概括,更好地认识不同齿数齿轮的动力传递作用。
活动三:深入探究,发现作用
上面的体验活动同时为探究齿轮改变方向和改变转速做好了铺垫。有了这样的體验,善于观察的同学会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齿轮传动时,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等特点。
接下来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继续分组研究,毫无悬念地得出结论:齿轮还有改变转速的作用。
自由活动的改进——了解应用,认识升华
教材中这一环节让学生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闹钟里的齿轮。对于玩具车,学生由于非常熟悉,缺乏研究的热情,而机械闹钟过于复杂,适合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研究。我的做法是:
活动一:生活中的齿轮是怎样工作的呢?展示变速自行车、汽车换挡变速器、手摇风扇、手摇削笔刀等,分析齿轮作用,使学生对齿轮作用的认识从实验回归生活。
活动二:我是小创客。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套创客活动材料,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完成一个小风扇的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山东省胶州市杭州路实验小学(266399)?
课题引入的改进——视频导入,创境促思
教材原先的设计是通过三球仪、手摇钻和机械钟表来引入课题。可是三球仪在六年级学习“地球与宇宙”单元时才能用到,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用到过,学生并不熟悉。手摇钻也不常见,而且手摇钻使用的是斜齿轮,课堂研究的是正齿轮,也不太符合教学要求。机械钟表虽然常见,但是很少有学生了解其构造,将其作为教学的引入也不实际。
于是,我播放学生能从各类媒体看到的、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齿轮的视频,有工人利用齿轮带动锚机抛锚,轮船驾驶员操纵齿轮舵机,田地利用齿轮水车浇水,建筑工地利用齿轮升降机运送材料,大型机器的复杂齿轮传动,压面机利用齿轮工作,等等,让学生认识到齿轮的应用真的很广泛。
这样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顺利导入课题。
探究活动的改进——合作学习,研究齿轮
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胡萝卜、牙签、美工刀等自己制作齿轮,认识齿轮结构,然后研究齿轮作用。限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制作齿轮环节相当耗费时间,制作的齿轮只有几个能够符合标准,可以“手拉手”应用于齿轮作用的研究。科学课上成了手工课,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为此我删掉了制作齿轮部分,直接提供给学生可以开展研究的齿轮学具,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齿轮,了解结构
对于齿轮,学生虽然并不陌生,但对各部分的名称,却不明确。小齿轮学具,无法作为教具使用。因此我利用重量轻,硬度大的新型板材,设计制作了两个轮齿均匀的大齿轮教具,齿轮背面在轴上固定吸力大的强磁片,这样就可以吸在磁性黑板上,方便教学。
活动二:联系旧知,初步感受
首先找一找玩具车中的齿轮在哪里,加深对齿轮概念的认识,让学生想办法使玩具车动起来,知道齿轮啮合就可以传递动力,引出齿轮的传动作用。让学生初步感知啮合和齿轮传动的科学概念。
接着,出示一个小一点的齿轮教具,引导学生思考:让这个齿轮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把动力传给黑板上的大齿轮,使大齿轮转起来呢?学生上台演示教具齿轮的啮合过程,师生一起见证齿轮能传递动力,了解传递动力的前提是两个齿轮要啮合在一起,学生加深了概念的理解。
随后,出示准备的齿轮实验材料,要求学生任选两个齿轮,完成一个齿轮组合,验证齿轮传递动力的作用。我对仪器室里的齿轮实验材料进行改进后才提供给学生。
第一,原来的固定齿轮的螺栓很短,螺帽只有卡在凹槽里,组装时才能固定住齿轮。学生操作时,螺帽小不容易拿住,容易滚落,而且也不容易卡在凹槽里。一种齿轮组合实验完成后,想再换一种齿轮组合时,就需要费力抠出螺帽,移动位置,再次卡进凹槽,非常麻烦。我给学生提供了长螺栓和手拧螺帽,螺帽不需要卡进凹槽就能固定齿轮,手拧螺帽便于安装拆卸,学生实验时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第二,原来的3个学具齿轮的轮齿都是一致的,可能给学生造成只要是齿轮就可以组合起来的误解。我为学生提供了4个齿轮供他们选择,可以避免产生误解,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齿轮传动的前提是要齿轮啮合在一起。
第三,学具中齿轮一致的三个齿轮的齿数是有讲究的。我选择大、中、小三个齿轮的轮齿数分别为42、28、14,三者齿数成倍数关系,便于学生在做齿数与转速关系实验统计圈数时不会出现不好记录的数据,只能是整数圈及半圈的数据,有利于归纳概括,更好地认识不同齿数齿轮的动力传递作用。
活动三:深入探究,发现作用
上面的体验活动同时为探究齿轮改变方向和改变转速做好了铺垫。有了这样的體验,善于观察的同学会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齿轮传动时,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等特点。
接下来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继续分组研究,毫无悬念地得出结论:齿轮还有改变转速的作用。
自由活动的改进——了解应用,认识升华
教材中这一环节让学生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闹钟里的齿轮。对于玩具车,学生由于非常熟悉,缺乏研究的热情,而机械闹钟过于复杂,适合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研究。我的做法是:
活动一:生活中的齿轮是怎样工作的呢?展示变速自行车、汽车换挡变速器、手摇风扇、手摇削笔刀等,分析齿轮作用,使学生对齿轮作用的认识从实验回归生活。
活动二:我是小创客。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套创客活动材料,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完成一个小风扇的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山东省胶州市杭州路实验小学(26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