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3月24日,《上海市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全票通过,于2021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上海市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中央决策部署、强化中医药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总结固化了上海市中医药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对推进上海市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促进健康上海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此前,记者随人大代表多次赴上海市中医院、中成药研发机构及制药公司等处,就《条例》相关内容展开调研。代表们从病患的就医需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收费、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研发、药品加工安全保障等诸多角度和相关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等展开交流。2020年3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草案修改稿,总体上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还就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設、开展长三角区域中医药协作、中医药配方颗粒质量管理、中医药产业发展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结合疫情防控,系统性完善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指明了方向。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现行的《上海市发展中医药条例》已经滞后,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的地方性法规。新制定的《条例》是为了解决反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局面,保障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去年上海一共有30个立法项目在运作,对于这个项目到底上不上,人大立法部门进行了仔细的斟酌和评估。“我们感觉到立法任务再重,这个也要上。疫情防控以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非常迫切。去年立法我们主要讲重在格局,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我们打了一套组合拳。在上海医疗卫生法律的框架结构完善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发力。从去年年初上海出台制定了全国首个疫情防控的地方性法规(《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保障抗疫,到中期我们推出《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再到今年年初通过的《上海市中医药条例》,其实是一套组合拳。事实上,我们是从长效制度建设角度考虑,对一系列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进行系统完善。”丁伟道。
层层布局,提供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据了解,目前公布的《条例》总共是9章58条,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区级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上海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上海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应当以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为目标。
第二,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服务社区:要求上海市中医药管理等部门通过组织中医药专家团体、团队赴社区服务,设立专科专病联盟,在基层以建立名中医工作室等方式,加大中医药优质资源服务基层的力度;2.完善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中的作用,推进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发展;3.进一步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对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及职称评聘作出规范。
第三,加强中医药发展管理,保障用药安全。1.明确本市对中医中药材的质量要求,扶持本市中药生产企业在道地中药材产地建立种植养殖基地,鼓励中药生产经营者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从源头提升上海市中医中药材质量;2.明确医疗机构委托相关单位提供中药饮片代煎(加工)服务的相关规范,加强监管工作;3.对统筹规划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设相关特色产业园区提出要求。
第四,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中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完善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名中医在学术传承、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第五,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建立健全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制度,明确将上海市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药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医药的科研与创新,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换。
第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开放发展。支持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支持中医药与旅游、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第七,加强保障和监督。1.明确上海市、区人民政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经费投入;2.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明确中医药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项目标准应体现中医医疗服务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并按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将具有疗效和成本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3.要求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对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中医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将中医药纳入上海市公共应急管理体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据媒体报道,2020年2月,122名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这一次上海援鄂中医医疗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承担了两个病区的救治任务,他们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救治。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介绍,在雷神山医院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患转重症的比例低;就单纯通过抗生素治疗以及通过中西药结合治疗的费用来看,前者用药费用普遍高于后者。通过对上海方案(即特色药物的有效中药成分、抑制炎症风暴的作用等)进一步科学论证和总结,上海中医界将为国际社会提供新冠肺炎疫情治疗的中国方案。此次,《条例》也明确提出,“要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当及时组织制定中医药防控方案、救治方案”。
此外,不少市民常会选择代煎服务,《条例》对中药饮片代煎(加工)服务也有规范。如果医疗机构要委托有关单位提供中药饮片代煎(加工)服务,则应当委托具有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等相应卫生条件、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单位,相关单位应建立代煎(加工)全过程记录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以保障药品加工安全。
胡鸿毅表示,“《条例》对政府办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设置、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西融合与互认、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等均作出具体规定。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把《条例》要求落实到上海市整个卫生健康建设层面,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和联合会诊制度,推动中医药人员和西医药人员相互学习,全面提升中西医结合水平,创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