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高考的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绘画技巧迅速提高,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国画历来有“画从谱出”的说话,学画之人无不有过“画从谱出”的经历。西方美学上也有由我及物的“移情”说和由物及我的“内模仿”说,笔者认为中西方美术是相同的,其绘画的方法也是相同的,笔者认为范画和老师示范会使美术教学更加成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学生能得到最直接易懂的知识经验,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效率,并能延续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美术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临摹范画和教室示范的重要性。
我们把范画分为:步骤范画、启示范画、对比范画、课堂范画。前三类属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后者属于教师课堂示范,但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无目标的运用范画,应该要变通使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绘画技能提高过程是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就要善于启发诱导。笔者把美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阶段运用不同的范画,对学生的要求、目地也不同,最大限度发挥范画的作用。
一、为感性接触阶段
在这阶段学生缺乏对绘画的认识,心也不能正确分析绘画对象的特征和结构。绘画时缺乏整体观念,钻入局部。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画出教师满意的画作,或者对绘画有什么深刻的理解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错误。笔者采用临摹步骤范画和观摩教师示范。
步骤范画和教师示范主要给学生最形象、最直观的作画技巧,教师应该挑选最适合的范画,以写实为主,学生最容易接受。教师示范时应该放慢速度,边画边讲,把每个步骤都解释清楚,当然也要启发学生去发现范画里的东西。在这个阶段不能操之过急,学生也不可能马上有多大的进步,应慢慢让学生消化知识,这样学生在绘画是才有可能有的放失。
二、理性思维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本身已经积累一定的绘画知识和经验,对范画已经有一定的解读能力,所以要尽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求学生努力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展,应该扩散新的思维,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高度。所以这阶段笔者采用启示范画和教师示范的方法。
启示范画和教师示范的方法主要是“启示——引导”作用。要为学生选择优秀的范画,让学生解读,然后教师在补充解读,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不要做到面面俱到,世道的将画面的结构和局部刻画的技巧展示出来,保留一部分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学生的绘画技巧才会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拓展延伸。
三、深化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已经会去理性思考,也知道对范画的解读,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写生能力,所以应该是临摹和写生交替进行的阶段了。但是也应该让学生知道,现在范画的作用是参考,不可以用来照着画,要时刻避免“照搬照抄”“复印”等现象。笔者采用对比范画和教师示范方法。
对比范画和教师示范主要的作用是让学生辨别自己画面上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范画可以有两类,一是优秀的范画,二是有典型不足之处的范画。用优秀的范画的作用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面,找出范画什么地方比自己的优秀?怎么样的优秀?自己应该怎么样去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参考。用有典型不足之处范画的作用是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来反思自己画作的里的不足,那些部位不理想?为什么不理想?怎么样改正?让学生自己多对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进行反复的“认识——反思——再认识——再反思”,同时教师也要经常示范,并且和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作用:一是向学生提示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并且可以防范于未然;二是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优秀”和“不足”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鉴别能力,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这阶段学生应该要学会独立揣摩、体会、解读范画,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体会到美术的奥妙。
范画教学是广大美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可是范画也是有它的局限性,一旦准备了详细的范画,学生的潜意识就会跟着范画走,画出来的作品会受局限。但如果没有范画或示范的启示,学生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法下笔,学生的技能会长期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有的会“原地踏步”,更有的会失去信心或兴趣,出现退步的情况。所以范画必不可少。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范画是示范、是引导、是参考的作用,所以也不要去强调范画的标准性和权威性,不能强调临摹必须一丝不差,范画不能成为学生“复印”的样板。书法家孙伯翔说:带着“贼”脑子去临摹,做人要诚实,做艺术要“贼”。 所以临摹要带着脑子去做,借鉴优秀的作品,通过临摹学习,要消化并融如自己的思想,那范画的作用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
教师的美术教学中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范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一种万能的防止四海皆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范画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讨,不断提高范画教学的深度,这是我们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顾生岳编著.顾生岳人物速写选[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8.
[2]魏水利,殷金山編著.美术技法理论[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著.素描学习-写生与临摹[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4]金山石,陆琦编著.素描.美术卷[C]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5]陆琦编著.色彩风景[C].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
我们把范画分为:步骤范画、启示范画、对比范画、课堂范画。前三类属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后者属于教师课堂示范,但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无目标的运用范画,应该要变通使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绘画技能提高过程是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就要善于启发诱导。笔者把美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阶段运用不同的范画,对学生的要求、目地也不同,最大限度发挥范画的作用。
一、为感性接触阶段
在这阶段学生缺乏对绘画的认识,心也不能正确分析绘画对象的特征和结构。绘画时缺乏整体观念,钻入局部。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画出教师满意的画作,或者对绘画有什么深刻的理解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错误。笔者采用临摹步骤范画和观摩教师示范。
步骤范画和教师示范主要给学生最形象、最直观的作画技巧,教师应该挑选最适合的范画,以写实为主,学生最容易接受。教师示范时应该放慢速度,边画边讲,把每个步骤都解释清楚,当然也要启发学生去发现范画里的东西。在这个阶段不能操之过急,学生也不可能马上有多大的进步,应慢慢让学生消化知识,这样学生在绘画是才有可能有的放失。
二、理性思维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本身已经积累一定的绘画知识和经验,对范画已经有一定的解读能力,所以要尽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求学生努力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展,应该扩散新的思维,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高度。所以这阶段笔者采用启示范画和教师示范的方法。
启示范画和教师示范的方法主要是“启示——引导”作用。要为学生选择优秀的范画,让学生解读,然后教师在补充解读,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不要做到面面俱到,世道的将画面的结构和局部刻画的技巧展示出来,保留一部分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学生的绘画技巧才会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拓展延伸。
三、深化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已经会去理性思考,也知道对范画的解读,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写生能力,所以应该是临摹和写生交替进行的阶段了。但是也应该让学生知道,现在范画的作用是参考,不可以用来照着画,要时刻避免“照搬照抄”“复印”等现象。笔者采用对比范画和教师示范方法。
对比范画和教师示范主要的作用是让学生辨别自己画面上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范画可以有两类,一是优秀的范画,二是有典型不足之处的范画。用优秀的范画的作用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面,找出范画什么地方比自己的优秀?怎么样的优秀?自己应该怎么样去理解?鼓励学生主动参考。用有典型不足之处范画的作用是让学生找出不足之处,来反思自己画作的里的不足,那些部位不理想?为什么不理想?怎么样改正?让学生自己多对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进行反复的“认识——反思——再认识——再反思”,同时教师也要经常示范,并且和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作用:一是向学生提示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并且可以防范于未然;二是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优秀”和“不足”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鉴别能力,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这阶段学生应该要学会独立揣摩、体会、解读范画,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体会到美术的奥妙。
范画教学是广大美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可是范画也是有它的局限性,一旦准备了详细的范画,学生的潜意识就会跟着范画走,画出来的作品会受局限。但如果没有范画或示范的启示,学生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法下笔,学生的技能会长期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有的会“原地踏步”,更有的会失去信心或兴趣,出现退步的情况。所以范画必不可少。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范画是示范、是引导、是参考的作用,所以也不要去强调范画的标准性和权威性,不能强调临摹必须一丝不差,范画不能成为学生“复印”的样板。书法家孙伯翔说:带着“贼”脑子去临摹,做人要诚实,做艺术要“贼”。 所以临摹要带着脑子去做,借鉴优秀的作品,通过临摹学习,要消化并融如自己的思想,那范画的作用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
教师的美术教学中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范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一种万能的防止四海皆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范画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讨,不断提高范画教学的深度,这是我们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顾生岳编著.顾生岳人物速写选[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8.
[2]魏水利,殷金山編著.美术技法理论[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著.素描学习-写生与临摹[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4]金山石,陆琦编著.素描.美术卷[C]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5]陆琦编著.色彩风景[C].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