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法在路基冻害防治中的试验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关于路基冻害的防治方法已经有很多,但是由于产生冻害的土质、温度和水三个重要因素难于控制,特别是近几年极端气候的出现,大大的增加了路基防冻害的难度,包括排水法、更换路基填料等方法均不能满足路基冻胀防治的要求。本试验基于锦承线76k+500处路基冻胀的实际情况,将实际路基缩小为箱体模型,在模型中埋入横向的碎石桩以阻断毛细水的上升,同时还起到路基排水的作用以及增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箱体中铺设一定量的碎石桩,会起到明显的阻隔地下水上升的作用,而且会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将该试验结果,应用到此段路基冻害的解决中,会起到明显的效果。为分布广泛的路堑冻土路基的冻害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冻土;路基;碎石桩;冻害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大量的已建、新建铁路路基将面临季节冻土区带来的冻胀与融沉等路基冻害。目前关于冻土路基的病害主要为冻胀、融沉、纵裂、波浪、横裂、扭曲、反拱等。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冻土的防治做了研究其中郭奕清对于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任国华对路基冻害成因及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王正秋研究了粒度成分对细砂冻胀性的影响;周有才探讨了中粗砂换填地基的防冻害效果;卞晓琳;何平;施烨辉对于土体冻胀与地下水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周景明;李新宇;王世杰;对于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做了研究;扈长龙;马玉龙;研究了季冻区冻胀成因及防治措施;田亚护;温立光;刘建坤;对于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变形监测及冻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贾振忠研究了辽西地区路基冻害防治措施;庞国良探讨了季节冻土最大冻深的问题;国际学者Peter Shipton;Iain James等也对冻土防治问题做了研究。
  总之对于冻土的防治与治理应该也必须得到社会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而且目前可以将防治道路冻害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采用非冻害材料换填冻害土的“置换法”;(2)在路基中设置隔温层,提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微结构优化砂垫层防治风积土路基冻害的试验研究”(编号:091014725)资助。
  高冻害土的温度,减少冻害的“隔温法”;(3)在冻胀土中掺入石灰和水泥,改变其冻结性质,降低冻结温度的“稳定处理法”。(4)利用没有毛细作用的大粒径颗粒土或者隔水材料的“隔水法”。当前主要采用难以引起冻害作用的粗颗粒材料,在预想的冻深范围内换填冻害土的置换法。
  本试验针对锦州至承德铁路76K+500m里程附近的冻害,已经严重威胁到列车行车安全的这一事实。并依据现场路基土体的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得到地下水位偏高,毛细水上升是导致土体产生严重冻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切断水分上升通道,阻断水源的补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本实验最终决定采用在已建的路基中埋设横向碎石桩法来解决路基的冻胀问题。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将路基简化为箱体模型,并在其中按不同的间距和不同桩直径来测定其水分迁移情况,以此最终确定能够起到隔水作用的最合适间距与最合適桩径。
  1 工程实例
  锦承线76K+500m位于阜新市新邱区。新邱区位于辽宁西部,阜新市中心东北端14km处,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22°56',北纬41°41'~42°56'。与市中心相隔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南与细河区水泉镇接壤,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接壤,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乡交界,东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相连。锦承线76K+500m里程附近冻害最为严重,历史最大冻胀量达30mm,已经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该地区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76K+500m处路基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Tab.176K + 500m in basic physics and mechanics index of soil
  土样编号 含水量/% 密度/g/cm3 压缩模量E1-2/MPa 塑限/% 17mm液限/% 粘聚力C/kPa 摩擦角φ/(°)
  1 17.9 2.28 5.68 16.89 22.07 -4.915 33.90
  2 17.7 2.13
  3 20.2 1.88
  2 试验简介
  依据路堤的实际填土情况,首先按高度比为1:2制作试验用箱体,箱体尺寸为150cm(长)×50cm(宽)×80cm(高),在箱体底部布设地下水模拟补给通道,即箱体两边各布设3个进水阀,实物图见图1。
  
  图1 箱体实物图
  Fig.1Cabinet. Real
  
  图2 横向碎石桩布设图
   Fig.2Transverse gravel pile map
  然后依据锦承线下线k39+780m处的铁路路基的实际情况布设土层。箱体中下层土体约15cm,之后设置不同间距和不同直径的碎石梁,见图2。
  通过测量同一直径所对应的不同间距时不同深度处含水量的变化量来确定碎石梁的最佳间距和最佳直径。其间距和直径如表2,实物图见图3。
  
  表2 横向碎石桩参数
  Tab.2Transverse gravel pile parameters
  直径/cm 间距/cm
  15 20 25 30
  20 25 30 35
  25 30 35 40
  
  通过距箱底高10cm的地方插入进水管,向其中注水并控制其水位依次为10cm,12cm,15cm,20cm。
  
  碎石桩图(a)碎石桩图(b)
  
  埋入后碎石桩图(a)埋入后碎石桩图(b)
  
  图3 横向碎石桩实物布设图
   Fig.3transverse gravel pile physical layout diagram
  
  3 结果分析
  通过测量不同直径、不同间距的横向碎石桩的阻水效果,绘制出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图像(结果见图4至6)。
  
   图4 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图5 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组试验水位依次设定为10cm,12cm,15cm,20cm,测定5cm,15cm,25cm不同深度处测定含水量。直径为15cm,间距25cm。
  该组试验水位依次设定为10cm,15cm,20cm,25cm,30cm,35cm测定5cm,15cm,25cm,35cm,45cm和50cm深度处测定含水量。直径为20cm,间距30cm。
  
  
  图6 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Fig.6moisture change with depth
  
  该组试验水位依次设定为10cm,15cm,20cm,30cm,测定5cm,15cm,25cm,35cm,45cm和50cm深度处测定含水量。直径为25cm,间距35cm。
  试验结果表明,横向碎石桩具有明显的阻断毛细水上升的效果。随着桩间距的减小和桩径的增大,地下水上升程度减小。从试验结果即实际工程操作的难易程度来看,桩的直径为20cm,间距为30cm效果较好。桩的直径过大,不利于工程施工,且对于地下水位上升的阻碍效果增加的不是很理想(对比图5与6可以看出);桩的直径过小,虽然施工方便,但阻水效果不明显(对比图4与5可以看出)。
  虽然横向碎石桩的阻止毛细水上升的效果得到了确认,但对于土体冻结过程中的分凝作用是否也有效,或者说所研究的土体分凝作用是否明显,仍需要冻土试验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见图7、图8
  
  图7 温度与冻结高度的变化关系图图8温度该变量与冻结变化量的关系
  Fig.7 temperature and freeze the relationship chartFig. 8 temperature changes with the variables of frozen
  本试验的实验结果是土体中铺设五根直径为分别为15cm,20cm,25cm间距分别为25cm,35cm,45cm碎石梁时的结果。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碎石梁上层土体的冻胀量较下层土体的冻胀量有较大的减小,此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试验结果。因此在实际工程当中可以采用在路基中增加碎石梁的办法,阻止毛细水的上升,减小表层土体的冻胀量。
  4 结论
  (1) 在路基土体中按一定间距布设横向碎石桩,能有效阻断地下水位的上升,从而可以显著的控制土体冻害程度,同时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在现有路基防冻害处理中,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
  (2)为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研究了土体的强度及冻融特性与横向碎石桩布设尺寸之间的关系。本试验结果建议桩的直径为20cm,间距为30cm效果较好。但考虑到模型的尺寸效应,建议在实际施工中将此直径和间距适当扩大。
  参考文献
  [1]郭奕清;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27):309-310
  [2]任国华;路基冻害成因及治理方法浅议[J].煤炭技术.2005,12:108
  [3]王正秋;粒度成分对细砂冻胀性的影响[J].冰川冻土.1980,03:24-28
  [4]周有才;中粗砂换填地基的防冻害效果[J]..冰川冻土.1986,03:227-232
  [5]卞晓琳;何平;施烨辉; 土体冻胀与地下水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4:27
  [6]周景明;李新宇;王世杰;.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254
  [7]扈长龙;马玉龙;浅谈季冻区冻胀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58
  [8]田亚护;温立光;刘建坤;.季節冻土区铁路路基变形监测及冻害原因分析[J].铁道建筑.2010,(07) :104-107
  [9]贾振忠;浅谈辽西地区路基冻害防治措施[J]..北方交通.2010,(02):014
  [10] 庞国良;关于季节冻土最大冻深的讨论[J]..冰川冻土.1986,03 :253-254
  [11]Peter Shipton;Iain Jame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of Cricket Soils for Pitch Preparation [J].The Engineering of Sport 7 .2009,05:2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保证农村居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成为国家及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北京市周边村庄集体土地面积较大,如何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保证集体和村民的经济利益,成为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的关键。  关键词:集体土地开发、城乡统筹、经济效益、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世界城市的建设
期刊
近年来,围绕核设施落地的“邻避效应”事件层出不穷,对核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与核设施的距离无疑是影响公众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在前人的研究中,关于距离如何影响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进一步探索其原因对能源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心理距离理论,从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时间距离和概率距离四个维度探究了不同距离维度对风险认知的影响。调查收集了核电厂当地样本(N=184份)和全国样本(N=817份)共1001份。结果表明:核电厂当地居民的风险认知显著低于全国性样本;时间距离、社会距离、
以芒果苷和溴代正丁烷为原料,合成了正丁基取代芒果苷,并采用L16(44)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正丁基取代芒果苷与抗乙肝病毒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其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60℃、芒果苷与溴代正丁烷物质的量比为1∶6.0、芒果苷用量为1 mmol、缚酸剂碳酸钾用量为0.58 g的最优条件下,2次验证实验得到的正丁基取代芒果苷收率分别为177.42 mg和183.72 mg。正丁基取代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玉米须芦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通过正交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料液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因素对玉米须芦丁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玉米须芦丁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基本一致,即料液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40 min,玉米须芦丁提取率为5.8945%;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17(g∶mL)、水浴温度85℃、水浴时间40 min,玉米须芦丁提取率为6.53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多因素的复杂疾病,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上市药物主要以乙酰胆碱酯酶为靶点来提高脑中乙酰胆碱(ACh)水平,但仅能缓解疾病症状,寻找多靶点药物成为新的研究趋势。设计并合成了双靶点抗AD药物脱氧鸭嘴花碱酮衍生物Ⅰ1~Ⅰ4、Ⅱ1~Ⅱ4,其结构经1HNMR确证,通过测定其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脱氧鸭嘴花碱酮衍生物的IC50值在毫摩尔到微摩尔浓度范围内,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体外抑
多糖是无花果提取物中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分析比较了无花果多糖的几种提取工艺,总结了近年来无花果多糖结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无花果多糖的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无花果多糖相关药用和保健产品提供参考,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利用生防菌生产菌剂是目前防治根结线虫的重要措施之一。单一菌剂的施用易受土壤中复杂生态因子的影响,各种生防菌相互作用可提高根结线虫防治效果的稳定性。研究了芽孢杆菌B16对根结线虫生防真菌厚垣普可尼亚菌ZK7产孢能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相关信号物质。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6能显著提高厚垣普可尼亚菌ZK7的产孢能力,B16发酵液与ZK7发酵液共培养产生的丁内酯能促进ZK7产孢,产生的甲苯对ZK7的产孢能力没有促进作用。
通过紫外光诱导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Ag3PO4/TiO2上,构建了Ag/Ag3PO4/TiO2双异质结催化剂,通过废水中残留非那西丁(PNT)降解实验探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以Ag/Ag3PO4/TiO2为催化剂,当Ag3PO4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用量为0.5 g·L-1
管系或传热管的流致振动分析中流弹性失稳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机理。在工程界和学术界对于流弹性失稳激励机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三个案例分析表明:流弹性失稳实际上是其他两种共振激励机理的延伸,与其他两种共振激励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流固强耦合条件下由于振动不稳定带来共振振幅的发散。本文还解释了有关流弹性失稳激励机理中容易产生的混淆问题。
以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B-1822-S-04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丙二酸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了4株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D-G-017、D-G-083、D-G-096和D-G-133,其中菌株D-G-096的效价高达6816 mg·L-1,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0.80%,且高产特性稳定;50 L发酵罐小试结果显示,菌株D-G-096的效价达到了29270 mg·L-1,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