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课堂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针对生物学科特点及作者的经验,谈谈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性;措施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标准》下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理念。高中课堂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针对生物学科特点及本人的经验,谈谈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有效备课
1. 调整备课的重点
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2.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
教师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知道什么,怎样知道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要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么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学生是否吃透教材?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知道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回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 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2. 驾驭教材要经过一个“懂——透——化”的过程
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以后通过得心应手、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与更新完善
(1)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
(2)重在概念理论性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3)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化。即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并从中求解。
(4)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5)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做事前的各种规定。
(6)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
(7)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四、生物教学个例
1. 个例一:《伴性遗传》设计片段
有两种设计:
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
启发有二:
(1)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2)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
2. 个例二:《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片段
问题情境设置:
2001年2月2日,杭州市西湖区某公司附近发生一起杀人分尸案,经现场勘察,发现了两块非常小的尸块,此外并未留下任何痕迹。这两块尸块到底是不是同一人的,被害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技术人员提取了尸块的血及肌肉组织,并送到刑侦支队利用PCR技术获得大量DNA序列,进行DNA性别鉴定后认定这两块尸块属于同一体,均是女性尸块。这一鉴定为凶案的告破开启了大门。8天后,凶犯杨某被抓获归案。
提出问题:从案例中可知PCR技术起到什么作用?
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入本节学习。
反思1:《DNA的复制》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中列举了奥运会会徽印章的制作的例子,它的问题是:“想一想,如何才能将两个印章做得一摸一样?做成后又怎样验证这两个印章的相似程度?”它的目的是要引出学生思考的全保留和半保留复制的不同。可是,它对于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与程度都极为不够。
反思2: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心理特点来设置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有效性细分的话,可以分出很多小的部分,比如,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教学步骤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等。因此,我认为在大方向确立的前提下,要逐一改进和完善,有针对性地比较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出影响课堂有效的主要原因。首先进行改正和提高,然后再一步步往细节中求精求实。在教学上,点点滴滴的变化就是创新。
(通渭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性;措施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标准》下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理念。高中课堂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针对生物学科特点及本人的经验,谈谈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有效备课
1. 调整备课的重点
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2.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
教师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知道什么,怎样知道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要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么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学生是否吃透教材?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知道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回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 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2. 驾驭教材要经过一个“懂——透——化”的过程
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以后通过得心应手、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与更新完善
(1)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
(2)重在概念理论性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3)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化。即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并从中求解。
(4)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5)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做事前的各种规定。
(6)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
(7)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四、生物教学个例
1. 个例一:《伴性遗传》设计片段
有两种设计:
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
启发有二:
(1)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2)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
2. 个例二:《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片段
问题情境设置:
2001年2月2日,杭州市西湖区某公司附近发生一起杀人分尸案,经现场勘察,发现了两块非常小的尸块,此外并未留下任何痕迹。这两块尸块到底是不是同一人的,被害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技术人员提取了尸块的血及肌肉组织,并送到刑侦支队利用PCR技术获得大量DNA序列,进行DNA性别鉴定后认定这两块尸块属于同一体,均是女性尸块。这一鉴定为凶案的告破开启了大门。8天后,凶犯杨某被抓获归案。
提出问题:从案例中可知PCR技术起到什么作用?
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入本节学习。
反思1:《DNA的复制》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中列举了奥运会会徽印章的制作的例子,它的问题是:“想一想,如何才能将两个印章做得一摸一样?做成后又怎样验证这两个印章的相似程度?”它的目的是要引出学生思考的全保留和半保留复制的不同。可是,它对于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与程度都极为不够。
反思2: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心理特点来设置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有效性细分的话,可以分出很多小的部分,比如,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教学步骤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等。因此,我认为在大方向确立的前提下,要逐一改进和完善,有针对性地比较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出影响课堂有效的主要原因。首先进行改正和提高,然后再一步步往细节中求精求实。在教学上,点点滴滴的变化就是创新。
(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