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兴然
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变电站运行监控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性质,并对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的实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培训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张兴然(1981-),女,河北保定人,冀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5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提供充足的电力,变电运行专业是供电企业的核心,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变电站的运行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变电运行工作包括正常的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在进行设备巡视时,要正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出现异常现象的设备,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保证其他设备的继续正常运行;进行事故处理时,要沉着,处事不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在进行变电站的倒闸操作时,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地去完成相应的工作。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变电站运行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在变电站正常运行方式下,变电站很少进行倒闸操作,变电站值班员除了进行正常的巡视和设备维护外很少有动手的机会。所以变电运行人员在实际运行的系统中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的。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提供实际动手操作,可以提高运行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因此成为目前变电站运行人员最有效的技能培训手段。[1]
培训课程是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培训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致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技能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培训课程,体现以职业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特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科目服从和服务于技能训练需要。培训针对的是成年人,因此针对成年人的培训课程的开发必须注意结合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要符合成人的心理发展规律。鉴于此,本文对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性质、内容设置、教学的实施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一、课程性质
变电运行课程是电力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员具备本专业所包含的变电站值班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员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员勇于创新、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从事供电企业、工矿企业供用电相关技术工作做准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员熟悉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熟悉变电站一次系统主接线及二次接线;掌握变电站开关、线路、主变、母线和旁路代路的运行监控和倒闸操作;掌握变电站线路、主变、母线事故分析处理;掌握变电站小接地系统的运行监控和故障分析处理;掌握变电站设备巡视制度、项目以及异常情况处理;培养学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把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使学员掌握变电站开关和线路、主变压器、母线、旁路代路的运行操作,掌握线路、主变压器、母线、小接地系统事故处理分析,掌握变电站设备巡视和异常状况处理等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安排以变电站开关和线路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处理分析等4个项目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学习情境,分别介绍如下:一是变电站开关和线路的运行监控与事故分析处理:开关和线路的运行监控;线路的事故分析处理;旁路开关代路倒闸操作。二是变电站主变的运行操作与事故分析处理:主变的运行监控、倒闸操作;主变的事故分析处理。三是变电站母线的运行操作与事故分析处理:母线的运行监控、倒闸操作;母线的事故分析处理。四是变电站设备巡视与异常情况处理:变电站设备巡视制度、项目;变电站设备异常情况处理。
三、课程教学的实施
1.教学模式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培训教学,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个项目实施培训教学,逐步培养学员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并熟悉该行业应遵守的职业规范与工艺要求等。[2]
第一部分:资讯阶段,即教师下达任务工单,明确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教师要讲解仿真系统中变电站运行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阶段,学员要学习仿真变电站的运行规程,了解变电运行的特点,熟悉变电运行的注意事项,了解变电仿真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讲解变电运行的常规工作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和光盘进行讲解,能够使学员充分了解变电运行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部分:计划和决策阶段,学员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及职责分配;讨论相关技术规范;制订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教师审核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引导学员确定最终实施方案。依据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不同学习情境,由教师提出每一学习情境的整体要求,分配给学员去完成相应的工作项目。如讨论变电站的运行监控和电气倒闸操作的注意事项;讨论变电站线路、变压器、母线等主要设备的事故分析处理技术规范;完成相应的倒闸操作任务,填写操作票,确定最后的方案等。
第三部分:实施阶段,进行相关的操作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模拟现场操作,学员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在实际操作前,教师先讲解相关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示范变电运行仿真软件的使用,同时讲解操作规程,比如倒闸操作前必须首先完成操作票和在模拟屏上进行预演,倒闸操作时必须实行监护制度等,避免学员出现误操作、损坏设备等事故现象。 第四部分:检查和评估阶段。检查阶段即进行一步检查一步,整体实施完毕后,应分小组进行相互检查,互相查找错误和不足之处。评估阶段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自评即学员对本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有没有顺利完成,完成的情况怎么样等;互评即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其他小组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教师评价即教师对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指出每个小组成员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学组织
由于教学是从应用角度出发、以学习情境的形式展开的,因此,教学安排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室进行,即以理实一体的模式开展教学,让学员在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后,在仿真机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相应地学习操作。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先讲解一些预备知识,给出解决该学习情境的思路,再由学员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练习操作,最后教师给出正确操作的参考答案供学员参考,让学员进行对比、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学员每听教师介绍完一个学习情境,便在教师指导下上机练习。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3]
培训教学是面对成人的,要突出训练教学,因此,在培训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下列教学方法:资讯阶段:讲解和演示法、提问、引导文法、案例法、自主学习法。计划与决策阶段: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实施阶段:角色扮演法。检查与评估阶段:自查、复查,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整个培训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员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控制培训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内容。变配电运行培训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笔试和操作的形式。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内容掌握清晰,技能操作熟练、无错误为“优”;内容掌握较清晰,技能操作较熟练为“良”;内容掌握基本清楚,技能操作过程基本熟练为“合格”;技术要求不清楚,技能操作有明显错误为“不合格”。
4.课程空间
配置各电压等级仿真操作系统;仿真系统电气主接线模拟图;配备现场技术措施所需全部安全设施;有关安全用具、安全措施、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多媒体光盘;接地线,围栏、围杆,各种形式标识牌、警示牌;满足一组一个独立工位的仿真机配置;仿真对象(变电站)的简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材料。
5.教师素质要求
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具有变电站变配电运行专业能力和变电运行的工程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具备项目设计能力、项目组织经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课内专任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2年以上,或取得变电站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兼职教师必须是有丰富的变电站运行现场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从事本专业工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四、结束语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电能输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变换电能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运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因此要保证变电站正常的运行和事故时变电站值班员能够进行紧急处理,这就要求变电运行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变电运行人员的基本素质。通过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可以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变电站的正常倒闸操作,能够在巡视时发现异常现象,判断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在进行变电站事故处理时能够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可以避免设备的损坏和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推动电力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宝钦.仿真变电站在变电运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厦门科技,2005,(5).
[2]丁书文, 杨雪萍,侯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变电运行实训项目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淑.PLC培训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责任编辑:王意琴)
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变电站运行监控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性质,并对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的实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培训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张兴然(1981-),女,河北保定人,冀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5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提供充足的电力,变电运行专业是供电企业的核心,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变电站的运行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变电运行工作包括正常的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在进行设备巡视时,要正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出现异常现象的设备,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保证其他设备的继续正常运行;进行事故处理时,要沉着,处事不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在进行变电站的倒闸操作时,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地去完成相应的工作。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变电站运行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在变电站正常运行方式下,变电站很少进行倒闸操作,变电站值班员除了进行正常的巡视和设备维护外很少有动手的机会。所以变电运行人员在实际运行的系统中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是绝对不可能的。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提供实际动手操作,可以提高运行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因此成为目前变电站运行人员最有效的技能培训手段。[1]
培训课程是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培训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致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技能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培训课程,体现以职业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特点,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科目服从和服务于技能训练需要。培训针对的是成年人,因此针对成年人的培训课程的开发必须注意结合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要符合成人的心理发展规律。鉴于此,本文对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性质、内容设置、教学的实施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一、课程性质
变电运行课程是电力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员具备本专业所包含的变电站值班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员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员勇于创新、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从事供电企业、工矿企业供用电相关技术工作做准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员熟悉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熟悉变电站一次系统主接线及二次接线;掌握变电站开关、线路、主变、母线和旁路代路的运行监控和倒闸操作;掌握变电站线路、主变、母线事故分析处理;掌握变电站小接地系统的运行监控和故障分析处理;掌握变电站设备巡视制度、项目以及异常情况处理;培养学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把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使学员掌握变电站开关和线路、主变压器、母线、旁路代路的运行操作,掌握线路、主变压器、母线、小接地系统事故处理分析,掌握变电站设备巡视和异常状况处理等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安排以变电站开关和线路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处理分析等4个项目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学习情境,分别介绍如下:一是变电站开关和线路的运行监控与事故分析处理:开关和线路的运行监控;线路的事故分析处理;旁路开关代路倒闸操作。二是变电站主变的运行操作与事故分析处理:主变的运行监控、倒闸操作;主变的事故分析处理。三是变电站母线的运行操作与事故分析处理:母线的运行监控、倒闸操作;母线的事故分析处理。四是变电站设备巡视与异常情况处理:变电站设备巡视制度、项目;变电站设备异常情况处理。
三、课程教学的实施
1.教学模式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培训教学,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个项目实施培训教学,逐步培养学员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并熟悉该行业应遵守的职业规范与工艺要求等。[2]
第一部分:资讯阶段,即教师下达任务工单,明确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教师要讲解仿真系统中变电站运行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阶段,学员要学习仿真变电站的运行规程,了解变电运行的特点,熟悉变电运行的注意事项,了解变电仿真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讲解变电运行的常规工作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和光盘进行讲解,能够使学员充分了解变电运行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部分:计划和决策阶段,学员进行小组人员分工及职责分配;讨论相关技术规范;制订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教师审核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引导学员确定最终实施方案。依据变电运行培训课程的不同学习情境,由教师提出每一学习情境的整体要求,分配给学员去完成相应的工作项目。如讨论变电站的运行监控和电气倒闸操作的注意事项;讨论变电站线路、变压器、母线等主要设备的事故分析处理技术规范;完成相应的倒闸操作任务,填写操作票,确定最后的方案等。
第三部分:实施阶段,进行相关的操作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模拟现场操作,学员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在实际操作前,教师先讲解相关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示范变电运行仿真软件的使用,同时讲解操作规程,比如倒闸操作前必须首先完成操作票和在模拟屏上进行预演,倒闸操作时必须实行监护制度等,避免学员出现误操作、损坏设备等事故现象。 第四部分:检查和评估阶段。检查阶段即进行一步检查一步,整体实施完毕后,应分小组进行相互检查,互相查找错误和不足之处。评估阶段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自评即学员对本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有没有顺利完成,完成的情况怎么样等;互评即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其他小组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教师评价即教师对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指出每个小组成员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学组织
由于教学是从应用角度出发、以学习情境的形式展开的,因此,教学安排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室进行,即以理实一体的模式开展教学,让学员在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后,在仿真机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相应地学习操作。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先讲解一些预备知识,给出解决该学习情境的思路,再由学员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练习操作,最后教师给出正确操作的参考答案供学员参考,让学员进行对比、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学员每听教师介绍完一个学习情境,便在教师指导下上机练习。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证。[3]
培训教学是面对成人的,要突出训练教学,因此,在培训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下列教学方法:资讯阶段:讲解和演示法、提问、引导文法、案例法、自主学习法。计划与决策阶段: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实施阶段:角色扮演法。检查与评估阶段:自查、复查,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整个培训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员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控制培训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内容。变配电运行培训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笔试和操作的形式。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内容掌握清晰,技能操作熟练、无错误为“优”;内容掌握较清晰,技能操作较熟练为“良”;内容掌握基本清楚,技能操作过程基本熟练为“合格”;技术要求不清楚,技能操作有明显错误为“不合格”。
4.课程空间
配置各电压等级仿真操作系统;仿真系统电气主接线模拟图;配备现场技术措施所需全部安全设施;有关安全用具、安全措施、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多媒体光盘;接地线,围栏、围杆,各种形式标识牌、警示牌;满足一组一个独立工位的仿真机配置;仿真对象(变电站)的简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材料。
5.教师素质要求
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具有变电站变配电运行专业能力和变电运行的工程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具备项目设计能力、项目组织经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课内专任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2年以上,或取得变电站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兼职教师必须是有丰富的变电站运行现场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从事本专业工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四、结束语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电能输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变换电能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运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因此要保证变电站正常的运行和事故时变电站值班员能够进行紧急处理,这就要求变电运行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变电运行人员的基本素质。通过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可以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变电站的正常倒闸操作,能够在巡视时发现异常现象,判断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在进行变电站事故处理时能够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可以避免设备的损坏和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推动电力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宝钦.仿真变电站在变电运行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厦门科技,2005,(5).
[2]丁书文, 杨雪萍,侯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变电运行实训项目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淑.PLC培训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