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引入”是指在教學过程的开始阶段,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化学情景的引入时应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启发性、趣味性、简明性等原则,在新课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化学课堂的情景,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拥有最佳的学习心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因此,导入新课讲究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八种化学课堂中的情景引入方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堂情景引入方法。
一、直观(图片)引入
如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教学中,可以展示无锡太湖的水污染图片。再如《二氧化硫》的教学中,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污染的图片、工业制硫酸的图片、二氧化硫漂白过的银耳图片等,从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危害等不同角度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文字(名句)引入
生石灰、熟石灰和石灰石的转化关系可以运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的这首《石灰吟》之所以传唱千古,在于作者巧妙地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再如讲授《乙醇》时,引入中国诗歌里有许多跟酒有关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实际生活中,少量饮酒可以活血,有解除疲劳和振作精神之效,而过量饮酒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酒精中毒。
三、故事引入
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在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时,通过玻尔保护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用他的知识和智慧保住了奖章,还用他那蔑视敌人、热爱祖国的精神鼓舞着后人。再如在讲《甲烷》时可以用“东陵大盗”的故事引入新课。又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用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采取边讲故事边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趣味教学。
四、影视引入
铁与铁的化合物教学中,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我国钢铁发展情况的视听录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再如氮族元素中砷的毒性可以播放《水浒传》18集里西门庆、潘金莲和老大娘的对话,既观看了古典名著中的内容,又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
五、重大发现引入
在硫酸盐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波尔多液的发现过程引入。再如氮肥的作用时,可以举出与雷雨发庄稼的原理相似的发生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奇怪现象。
六、实验引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不仅有教学意义,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试验和学生实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如在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之前,可以让学生做“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这样便把学生引入到一个非常好奇的意境中来了。再如在讲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在烧杯中放一个生鸡蛋,然后加入稀盐酸,浸没,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
七、问题引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于疑问。”在课堂中建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矛盾运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如在讲酯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老陈酒有一股醉人的香味?②厨师做菜时经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作调味剂,为什么?问题轻松,涉及生活,学生兴趣非常高,之后演示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学生亲眼观察到在Na2CO3溶液中凝结一层油状液体,亲自闻到了它的特殊香味。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后,再讲解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八、模拟情景引入
如原电池的学习中,原电池的原理比较难理解,通过动画模拟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实际变化情况,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再如在乙烯的教学中,学生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原理往往不大理解,不能深入进行运用;这时可以用动画模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断键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反应中键的变化过程。又如在电子云的学习中,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电子云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此外,在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工业生产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生产中物质的流程图,像硫酸工业中的流程图模拟,有利于学生对热交换原理、物质变化过程的理解。
九、结语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富有针对性、合理性和普遍性的教学情景,引入良好的教学情境,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沈仕平(,等). 創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 重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3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堂情景引入方法。
一、直观(图片)引入
如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教学中,可以展示无锡太湖的水污染图片。再如《二氧化硫》的教学中,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污染的图片、工业制硫酸的图片、二氧化硫漂白过的银耳图片等,从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危害等不同角度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文字(名句)引入
生石灰、熟石灰和石灰石的转化关系可以运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的这首《石灰吟》之所以传唱千古,在于作者巧妙地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再如讲授《乙醇》时,引入中国诗歌里有许多跟酒有关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实际生活中,少量饮酒可以活血,有解除疲劳和振作精神之效,而过量饮酒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酒精中毒。
三、故事引入
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在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时,通过玻尔保护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用他的知识和智慧保住了奖章,还用他那蔑视敌人、热爱祖国的精神鼓舞着后人。再如在讲《甲烷》时可以用“东陵大盗”的故事引入新课。又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用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采取边讲故事边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趣味教学。
四、影视引入
铁与铁的化合物教学中,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我国钢铁发展情况的视听录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再如氮族元素中砷的毒性可以播放《水浒传》18集里西门庆、潘金莲和老大娘的对话,既观看了古典名著中的内容,又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
五、重大发现引入
在硫酸盐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波尔多液的发现过程引入。再如氮肥的作用时,可以举出与雷雨发庄稼的原理相似的发生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奇怪现象。
六、实验引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不仅有教学意义,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试验和学生实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如在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之前,可以让学生做“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这样便把学生引入到一个非常好奇的意境中来了。再如在讲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在烧杯中放一个生鸡蛋,然后加入稀盐酸,浸没,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
七、问题引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于疑问。”在课堂中建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矛盾运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如在讲酯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老陈酒有一股醉人的香味?②厨师做菜时经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作调味剂,为什么?问题轻松,涉及生活,学生兴趣非常高,之后演示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学生亲眼观察到在Na2CO3溶液中凝结一层油状液体,亲自闻到了它的特殊香味。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后,再讲解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八、模拟情景引入
如原电池的学习中,原电池的原理比较难理解,通过动画模拟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实际变化情况,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再如在乙烯的教学中,学生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原理往往不大理解,不能深入进行运用;这时可以用动画模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断键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反应中键的变化过程。又如在电子云的学习中,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电子云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此外,在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工业生产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生产中物质的流程图,像硫酸工业中的流程图模拟,有利于学生对热交换原理、物质变化过程的理解。
九、结语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富有针对性、合理性和普遍性的教学情景,引入良好的教学情境,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沈仕平(,等). 創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 重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3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