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
“我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和弟弟加起来有6个高等学历,而我只有一个。不过我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差不多打平了!”
科技世家一门豪杰
朱棣文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华裔。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学位;母亲李静贞出生于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因此,朱棣文说:“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他在从事物理学研究时,如果三四个月中没有重要的新进展,就会感到不安。朱棣文曾风趣地说:“我是我们家学位最少的人,我只有一个物理学博士学位。”
虽然朱棣文的家庭“博士成群”,但是在他小时候,他的家庭也是普通华人家庭,像大多数华人一样,他从小也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当年,三兄弟都要跟妈妈在家里厨房包馄饨,“当时大家排成一列,妈妈负责调馅,大哥则在前头擀面皮、放馅,我跟小弟在后面负责包馄饨,好像工厂的生产线一样。”朱棣文回忆说。同样,基于中国人的传统,朱棣文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看得很重,对三个儿子的期望非常高。
拿到博士学位之前不许结婚
童年的朱棣文对周边的一切好奇心极大,什么都要动手制作、动脑探索一番。肥皂捏的小动物,纸折的小飞机,木雕的军舰,被拆得面目全非的玩具,积木搭起来的“宫殿”,用许多复杂零件组装了一半,既叫不上名称也不知有啥用的古怪机器,检测花园土壤酸碱度的试纸,粗糙的小火箭⋯⋯常常把客厅堆得乱七八糟,但母亲从来不说“你得把那些垃圾扔掉”。有一次搞化学小试验,把家里的饭桌烧着了,吓得直哭,可母亲并未责备,却安慰他说:“没关系,它还能修好,继续玩你的吧。” 他会从午餐费里节省出一笔钱买材料,跟一位同学用自制火箭做实验。有一年夏天,他们甚至还检测出邻居家的油过酸会使食物丧失营养成分。
在朱棣文上大学以前,朱棣文的哥哥是学校里各门功课纪录的保持者,老师们总是记得他哥哥的名字,并希望朱棣文能表现得同样优秀,可朱棣文只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通过看书学会了网球,甚至进了校网球队,还用小店里买到的竹子自学撑杆跳,“很快就轻松跳过两米四”。
朱棣文丰富的爱好却让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因此他未能进入最有名的大学,而是考入罗切斯特大学,可他却很知足,“没人知道我哥哥,终于可以做我自己啦。”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做教授的父亲对他说:“你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前不许结婚。”他在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数学学士、物理学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朱棣文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这期间,他参与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为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1997年,他与其他两名物理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和弟弟加起来有6个高等学历,而我只有一个。不过我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差不多打平了!”朱棣文笑着说。朱棣文始终认为他的童年和青年时光非常难得,“在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对孩子最在意的是,你要学知识。我一直感激母亲,困惑的时候我至少可以跟她沟通。我想,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朱棣文说。
体贴的丈夫和开明的父亲
朱棣文的夫人吉恩出生在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也是著名学者,曾是朱棣文所在的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
为了先生的事业,吉恩辞去了工作,专心操持家务,家中也一直未聘请佣人。而朱棣文是一位体贴的丈夫,一有空,就会当太太的厨房助手。在家里,朱棣文更是一位如他自己的父母一样的开明家长,他认为孩子喜欢什么,就应该让他们学什么。他从来不逼孩子,不给孩子任何的压力。甚至,他经常与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他对此是这样解释的,他的童年时代,父亲就没有给他任何的压力,任由他自由发展,所以他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门类中,学有所成。如今,两个儿子没有考上什么显赫的名牌大学,他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他觉得孩子的路还长,只要他们开心,成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特别看重孩子童年的快乐,他认为只有快乐中才有创造性。他的办公台子上方,有一张孩子的涂鸦之作,一贴十几年,此画出自他小儿子四岁时之手,画的是什么内容,旁人看不大明白,像人,又像企鹅,还有点像猫头鹰,反正是四不像,但朱棣文非常喜爱,每天都要看几遍,看着看着就忍俊不禁,开心咧嘴。他认为这就是艺术。
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有我
在夫人吉恩眼里,丈夫朱棣文的烹饪手艺很高,而且业余生活相当丰富。他有三大爱好,即除了物理学以外的科学、运动、家庭和朋友,他每天都要从这四者中选择一部分作为他业余生活的中心内容。朱棣文说,中国血统对他的影响是无形的,这跟自己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特别注重家庭、孝顺老人。每逢家人聚会时,朱棣文总会大显身手,亲自下厨,为大家献上一顿丰盛的美餐。父亲称赞他很能干、人缘好,总有一大堆朋友,而且很孝顺。老人家最爱品尝他做的烤鸭和他调制的香槟酒。
获得诺贝尔奖后,虽然奖金高达百万,但是平均分到三个获奖人手上只有30多万美元,朱棣文和中国传统的一家之主一样,将其中大部分钱用来归还家里的房贷及给孩子们学习派用场,剩下给自己的只有5000美元,他就用这5000美元给自己买了一辆高档的山地自行车,为的就是周末,他要经常和夫人骑山地车花两三个小时登山。游泳也是其一大爱好,有空就去学校或附近的游泳池游泳。打网球更是他的最爱,每周都要打好几个小时。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朱棣文还喜欢欣赏古典音乐、交响乐、歌剧、绘画艺术,爱下棋、玩填字游戏、爱读书……甚至他还吹过长号,虽然他说自己吹得很糟糕。但是他每做一件事都兴致勃勃、认真专注,全身心投入,这也是他最终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对于那些终其一生进行理论科学研究的人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然而简朴随意的朱棣文依旧是一身半新不旧的休闲服、牛仔裤,有的衣服都磨得透亮了还穿着。这位系主任还是常年骑着他那辆人人皆知的红色破自行车去上班。那车座都裂了,嘎吱乱响,跟斯坦福大学里随处可见的豪华轿车形成鲜明对比。朱棣文的秘书是中国人,一次从国内带来一块年糕,朱棣文吃了几口后要外出,就把年糕扣在碗里。几天后回来,朱棣文打开碗,闻了闻,发现没变味,把剩下的年糕又吃了。
尽管他生活上很节俭,但他在慈善捐助上却从不吝惜,常常大笔捐钱并为此觉得非常快乐。
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朱棣文的弟弟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电子邮件,那位朋友开玩笑地问道:“你父母是用什么食物喂养出了你们这些天才的?”事实上,朱棣文平时很少提及自己的研究成就,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从不提起。
朱棣文说,出身学术世家对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有相当的影响,关键的是,“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