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宫 中国最早的妈祖庙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daye_bib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妈祖信仰由于泉州民众的不断向外移民和贸易活动而远播世界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宫许多海外同胞都称其为“温陵圣庙”,和湄洲岛妈祖庙一样在海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每年大约有3000多个海外团队前来参观朝圣。
  泉州天后宫见证信仰传播
  泉州天后宫又名天妃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2年(119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
  两宋时期,福建泉州因地处东南沿海,陆海交通便捷,经济迅速发展,海外交通贸易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泉州天后宫及周围成了海内外商客的集散处,航海者和客商在此开展各种海事活动,非常活跃。妈祖崇拜成为客商和航海者经商和航运的精神支柱。同时神像被带上船舶,过海建宫立庙,供奉天妃,有的连建宫的建筑材料,也从泉州海运而去。
  在古代,泉州每个社区都奉祀神明以求平安。就泉州城区来说,古时分为36铺,90余境,每铺每境都有主祀神明和配祀神明,如泉州天后宫主祀妈祖,配神就有40余种。全城各种神明有上千种,真有十步一小庙,百步一大庙之盛境。不论是沿海还是山区,有水的地方都有妈祖奉祀。
  “妈祖信俗”由泉至台
  明清期间,大量民众移居台湾。明天启4年(1624年)至清亡(1911年)共287年,共出现三次移台高潮,均为泉州人所率领,同时移居台湾者中泉州人数量最多。
  明末,泉州人郑芝龙和澄海人颜思齐,率领漳泉两府的居民开发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居住条件稳定下来。
  清康熙年间,晋江人施琅率军数万,分兵三路统一台湾,出发地分别为莆田平海、泉州围头、漳州东山。出发前,三路大军分别在各妈祖庙举行祭奠。施琅是泉州人,在泉州天后宫举行祭海。《泉州府志》载:施琅“师出于此(泉州天后宫),神有助顺功”,此后还有很多神话故事流传。第三次向台湾移民的高潮,规模最大,随之在台湾兴建妈祖庙也达到高潮。《台湾府志》载,清代有据可查的台湾妈祖庙就有310座,目前已发展到2000余座。台湾有80%以上的汉族居民信仰妈祖,同时也影响着台湾少数民族崇拜妈祖。
  涉台文物保护模本
  明成祖为发展对外关系,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亚非三十余国,掀起信奉妈祖的高潮。郑和每次从福建出发下西洋,都要祭祀妈祖,并曾代表皇帝来泉州致祭天妃。由于历代官员对妈祖晋封的祭祀,使妈祖信仰更加深入人心。明清时期,随着华人移居国外的规模逐渐扩大,妈祖信仰也在海外随之影响到民间世俗,凡华人足迹所到之地,便有妈祖信仰的传播。
  坐落于著名侨乡、台胞重要祖籍地,泉州古城里的泉州天后宫,堪称涉台文物保护模本。走进该宫,山门、戏台、天后殿、寝殿、梳妆楼等依次排列,两侧则有东西阙、东西廊、东西厢、东西凉亭等附属设施。这是海内外现存年代悠久的祭祀著名海神天后宫庙,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天后宫重要历史地位,自南宋庆元2年(1196年)建宫至今,泉州天后宫已先后进行14次较大修缮和修建。如今规制完整,占地达7200多平方米。14次修建中,清朝以前有7次,包括对整个宫殿重修和扩建,并增建寝殿;1984年至今也有7次,包括重修山门、东西凉亭、寝殿、梳妆楼及重建西厢房等,其中大部分由台湾信众捐资修建。
  泉州天后宫以弘扬妈祖文化为核心,先后数次组织和参与访问团体赴台进行文物展览与交流,在泉台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7月,泉州天后宫妈祖神像巡游台湾澎湖县,被誉为“世纪宗教盛事”。泉州天后宫还曾连续举办两届澎湖“乞龟”民俗活动,接待众多前来谒祖进香台湾信众。
  泉州天后宫修复20年来,前来寻根谒祖和进香台胞络绎不绝,请走妈祖神像数百尊。澎湖天后宫、彰化鹿港天后宫、台南大天后宫等数百个宫庙均与泉州天后宫有密切往来。从建宫至今,到此谒祖进香、参观旅游的台胞已达100多万人次。
其他文献
福州河口万寿桥又称小万寿桥,桥下的河口港历史上曾是琉球等诸藩属国贡船集中泊地,古时琉球王国使臣的贡船,必先停泊“河口渡”而后登陆,住入附近的“琉球馆”。站立桥头,不禁令人回想数百年前河面千帆竞发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繁华场面。  “人语听喧哗樵子负薪归雪堰;橹声闻欸乃渔翁沽酒泛蒲溪。”这是江苏常州雪堰万寿桥的对联。  福州也有万寿桥,而且有两座万寿桥:一座在台江,俗称大桥,现在叫解放大桥;一座在南公园东
期刊
阿根廷艺术家Leandro Granato 最近发明了一项诡异的技术,即用鼻子吸入颜料然后从眼睛喷到画布上作画。这位艺术家在他年幼时就发现自己天赋异禀。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天赋同绘画结合,进而发明了他称为“眼画”的新型绘画技术。他每幅作品完成的时间从10分钟到10个月不等,最高曾以2400美元的价格售出。
期刊
这幅作品取名为《矿脉》,然细观画面,此“矿脉”并非彼矿脉。在傍晚的大型露天采矿区,摄影师将机位选择在面向西方的矿顶,并运用慢门,将矿坑中缓缓移动的卡车车灯,“画”成了一条闪亮蜿蜒的“长龙”。此时,天色将暗未暗,深蓝色的天空下,远山和矿坑的细节依稀可见,色彩上与“长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再品味作品的标题——矿脉,一个原本概念化的名字,被作者“联觉”般地诠释成了一幅美丽图景。
期刊
这些不同寻常的图案看起来像是彩色夹心糖果或者是玻璃珠,但实际上,它们是玉米!一名美国印第安原住民培育出了玻璃宝石玉米,玉米粒在阳光下能发出不寻常的彩色光芒。现在这个特殊品种已经在网上发售,且供不应求。
期刊
一位北非柏柏尔妇女在展示她被一种指甲花染料涂成黑色的手掌,这样她是用来参加摩洛哥Taarart小城镇的一场婚礼的。那里有2500万柏柏尔人居住在摩洛哥和阿尔巴利亚。他们的根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阿拉伯人征服这片沙漠山岭区域,并且把伊斯兰教带到这里。
期刊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这里的湖水曾经碧蓝澄净,由于旅游开发和管理不力,湖水遭到污染,已不再澄净。
期刊
法国南太平洋领土新喀里多尼亚岛,一只黄蜂蜘蛛在它织的网上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到来。那个粗的带状编织物被叫做“stabilimentum”,这是一种建筑设计构造。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样可以让鸟看到蜘蛛网,防止它们从中间飞过。
期刊
美国新泽西州的詹尼弗与丈夫杰夫喜结连理后,5年间穿着同一件婚纱、环游世界拍婚纱照。目前,夫妇二人的足迹已遍布全球19个国家。
期刊
“仙本那”位于马来西亚东马沙巴州的东海岸。它被清澈见底的海水包围着,天蓝海阔,仙本那和它的周围附属海岛就像一个人间仙境。洁白如雪的沙滩、绿色玛瑙般美丽的海水,碧波荡漾中轻轻摇摆的海草……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是真正的“海洋之子”。
期刊
这组名为《The Spirit of Galatea》的作品出自南非女摄影师Ilse Moore之手,出镜模特Elsa Bleda。Ilse Moore以她女性的细腻情感,在水下环境中捕捉了充满诗意的瞬间。她利用水重量轻、透明、浮力和反射性等特性,制造出静谧而又超现实的唯美氛围。  本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