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Micro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配合生物防粘连膜、结合功能锻炼的整套防粘连策略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5例6指指深屈肌腱止点(或近止点)处断裂的病例,以锚钉重建其止点以重建手指的屈曲功能,术巾以生物防粘连膜置于远位指间关节处包裹屈肌腱防止术后粘连,术后早期即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 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后,手指屈曲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12个月,根据Geldmac
【机 构】
:
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手外科,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手外科,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手外科,241000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cro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配合生物防粘连膜、结合功能锻炼的整套防粘连策略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5例6指指深屈肌腱止点(或近止点)处断裂的病例,以锚钉重建其止点以重建手指的屈曲功能,术巾以生物防粘连膜置于远位指间关节处包裹屈肌腱防止术后粘连,术后早期即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 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后,手指屈曲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12个月,根据Geldmacher评分标准,优5指,良1指,优良率100%;所有病例未出现肌腱粘连.. 结论 Micro锚钉重建指深屈肌腱止点同时应用人工防粘连膜是治疗指深屈肌腱止点处(或近止点)断裂、防止肌腱粘连的一种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第1跖背(底)动脉蒂双叶皮瓣修复相邻两手指中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应用第1跖背(底)动脉蒂(母)趾腓侧皮瓣和第2趾胫侧皮瓣联合移植修复相邻两手指中末节缺损9例,为解决动脉跨度不足及皮瓣供区骨和(或)肌腱外露、植皮不易成活的缺陷,将血管分叉处裸露的血管蒂部及足部供区用人工真皮覆盖,3周后切断皮桥,足部供区拆除人工真皮薄膜再切取自体中厚皮片植皮修
对血管力学特性的大量基础研究已证实血管是黏弹性材料,具有拉伸延长的特性,但是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似乎没有引起临床医生足够注意,故没有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成果.不少临床医生认为四肢主干血管断裂后缺损大于2~3 cm以上,需要进行血管移植.其实,如果能够了解血管的拉伸延长的力学特性,完全可以对更长的血管缺损,直接进行显微吻合,从而避免血管移植,还可简化手术,提高血管修复的质量.了解四肢血管的力学特性将对显微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供收治小腿、足踝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26例.缺损范围16cm×8 cm~21 cm×13 cm,骨外露范围3 cm×2cm~10cm×8 cm.其中合并神经损伤的6例,合并血管损伤的9例,全部病例均合并骨折.经多普勒血流仪探查后,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旋转点、同时保留
目的 探讨利用小腿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13例前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创面范围5 cm×4cm~11 cm×14 cm.依据腓动脉于小腿发出的穿支设计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小腿创面采用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覆盖.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游离皮瓣均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解除.术后随访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72例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进行清创之后,先作骨折固定,然后选择不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其中,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为12例,腓肠神经转位皮瓣34例,腓动脉转位皮瓣1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5例,修复创面大小31.5 cm×8.0cm~9.5 cm×6.0cm. 结果 7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骨折愈合,能正常行走,皮
目的 总结手指脱套离断再植中指神经端侧缝合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处理12例手指脱套离断伤,男8例,女4例,年龄20 ~45岁,平均27.5岁.均为滚筒碾压伤.损伤至入院时间为1 ~4h.再植术中将指神经端侧缝合于邻指指神经进行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再植指均顺利成活,10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少量皮肤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随访时间7~12个月,手指外形良好,
目的 总结第一、二颈椎(C1-2)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外科手术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2例C1-2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病例,术前经MRI确诊,一期手术选择后正中入路,如需二期手术,选择在一期手术后3个月内经颈部侧方入路切除残余肿瘤.出院前复查磁共振. 结果 22名患者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一期手术全切除18
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临床分型与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WHOⅡ级)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16岁,平均6.9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将小脑星形细胞瘤分成实体性肿瘤、囊在瘤内型和瘤在囊内型.根据肿瘤部位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正中外拐入路、CPA拐形入路或顶枕入路切除肿瘤.术后除瘤在囊内型外,均辅以放射治疗. 结果 经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利用皮下寄存的游离掌(指)骨与异位寄养的拇指同时回植到手部修复拇指Ⅴ度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自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将7例拇指Ⅴ度缺损的患者利用皮下寄存的游离掌(指)骨移回手部重建第一掌骨,同时将异位寄养在足部、腕部的手指移回手部修复拇指缺损,寄养指的掌(指)骨断端与移回手部的游离掌(指)骨远端以克氏针交叉固定,同期修复指神经和屈、仲指肌腱,再造拇指的供血动脉为桡动脉,回流静脉
患者男,46岁,因双手环、小指麻木5年、逐渐加重伴内在肌萎缩、持物无力入院.入院查体:双手环指尺侧及小指感觉迟钝.Froment征阳性,肘下3 cm处Tinel征阳性,夹纸试验阳性.肘部尺神经沟内无明显压痛,未触及肘部增粗尺神经.肘部X线提示:肘管处未见骨质病变.肌电图提示:双侧尺神经部分损害(肘管处卡压)神经脱髓鞘病变,未见轴索损害.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位,气压带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