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长拳套路演练过程中的技巧与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只有具备深厚的功力,掌握好精、气、神的意蕴和鲜明的节奏,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以及合理充实的套路编排,才能提高长拳套路的演练水平。
关键词:长拳;套路;演练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19-01
一 提高长拳的功力的方法
对于长拳套路的演练,首先要强调功力。“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要提高长拳套路的演练水平,如果没有坚实深厚的功力,就如同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就需掌握长拳的具体技法要求。
根据长拳的特点,其技术要求是姿势准确、方法清晰、身法多变、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功力顺达、呼吸要提托聚沉、节奏鲜明。并强调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粘、精神贯注、气要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其具体技法要求:
1.手法:
迅速敏捷有力,上肢做到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中力求松活顺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2.眼法:
要明快锐利。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手法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也要相应地像“闪电”般明快锐利。这种手到眼到的技法,不仅和手法有密切的关系,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时,眼法还涉及到动作意向的问题,长拳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到“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明锐似电。
3.身法:
长拳运动里,身法可分为闪、展、缩、折、俯、仰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是主宰于腰。因此,在运动的时候要求像蛇行那样灵活,有曲折变化,动作既柔软又坚韧,柔软则灵活,坚韧则有力,动作的灵活、有力又富有曲折变化,才会协调而生动。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在一般的长拳运动中,由活动性动作进入到静止性动作时,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动时,则要求灵活自如,“体随势变”,根据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身法与手、眼、步、腿诸法协调配合。
4.步法:
讲究“步赛粘”,即轻快、稳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长拳运动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各种步法在运动时要轻快,站定时要像粘黏在地上一样稳固。
5.精神:
演练长拳时,需要有充沛、饱满的精神状态,像雷霆万钧,像江河的怒潮,要显示出鼓荡的“怒”的气魄。而这种“怒”气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贯注在动静的运动之中。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拳势才能雄健威武,要做到“怒”的气魄,必须具有武术的战斗意识,把自己摆进到一种充满战斗的场合里,才能使长拳的运动气如雷霆、势如浪涛。
6.气:
“气宜沉”,指长拳的呼吸,要采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这是因为呼吸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也关系着劲力的催动,即所谓以气催力。长拳运动强度大,对氧的需求量也较大,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就容易使气血上涌,气息在胸间游动,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空虚则气促,气促则吸氧不足,氧不足则力短,力短就不能使运动持久。人就会出现头晕恶心,面色发白,动作紊乱,运动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坏。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还有“提、托、聚”三法,合谓“提、托、聚、沉”。比如“托”用于平衡动作。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而进行变化的时候,始终遵循着“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运用也要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
二 长拳的精、气、神
关于精、气、神前面已提到,这里作为一个重点强调一下。中国拳术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方面来看,它的一招一式都不仅仅是人的躯体的技巧运动,而是包含着文化上的精妙意蕴:精气神。精气神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1.精:
有精神、精粹、精诚、精通等含义。古人云:“行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凡习艺求精,精则要心诚。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习而能熟,熟能生巧,巧而致精[2]。精不仅仅是技巧上的熟练,更要深入领会拳术的内在意蕴,深悟拳理、拳道、拳德,并加以体现其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只有纯正的拳德,才能深悟拳理精诚纯一,循道而进,依理而用,练拳才能达到精湛自然、炉火纯青的境界。
2.气:
有气度、气势、气力、气韵等意。长拳是一种力的运动,“运内中之意气,发形体之劲力”,常常讲究内气与外力的密切配合。这种“内气”不是指气功的内气,而是指做动作时要强调意念,要调节气息,并以这种意念、气息来引导形体运动。气是发于意而行于体,外力是内气的体现,只有内气练得好,外在的形体动作才有力度、有气势。
3.神:
即神气、神妙、神韵。对于长拳中所说的神,一是指内在之精神气魄,即充分调动人体之神经脉络,使其充满着精神与昂奋,具有勇武之士的沉着冷静和坚强勇毅;二是指拳术的精彩神韵,出神入化,既能传达出练拳者的力与勇,又能表现出长拳得精妙气韵,更能据拳理而习练的变化莫测。
当然,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练拳时不能进入状态,也会出现“蛇头虎尾”的感觉。所以,要克服整套动作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除此之外,动与静也要分明,“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动要有韵”,“动中有静”。快与慢合理搭配,动与静恰当区分,使长拳套路的演练具有了鲜明的节奏,充分体现出了长拳的美感。
综上所述,长拳是力与美的统一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长拳演练水平的技巧和因素有很多,只有具备深厚的功力,掌握好精、气、神的意蕴和鲜明的节奏,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以及合理充实的套路编排,才能提高长拳套路的演练水平。竞争是人类的天性,长拳套路的演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竞争,是体力、智力、反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竞争意识的宣泄使人获得一种新鲜的快感和美感,这正是长拳演练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
[2] 佚名:武林[J].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1-1996杂志合订本,156
关键词:长拳;套路;演练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19-01
一 提高长拳的功力的方法
对于长拳套路的演练,首先要强调功力。“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要提高长拳套路的演练水平,如果没有坚实深厚的功力,就如同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就需掌握长拳的具体技法要求。
根据长拳的特点,其技术要求是姿势准确、方法清晰、身法多变、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功力顺达、呼吸要提托聚沉、节奏鲜明。并强调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粘、精神贯注、气要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其具体技法要求:
1.手法:
迅速敏捷有力,上肢做到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中力求松活顺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2.眼法:
要明快锐利。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手法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也要相应地像“闪电”般明快锐利。这种手到眼到的技法,不仅和手法有密切的关系,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时,眼法还涉及到动作意向的问题,长拳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到“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明锐似电。
3.身法:
长拳运动里,身法可分为闪、展、缩、折、俯、仰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是主宰于腰。因此,在运动的时候要求像蛇行那样灵活,有曲折变化,动作既柔软又坚韧,柔软则灵活,坚韧则有力,动作的灵活、有力又富有曲折变化,才会协调而生动。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在一般的长拳运动中,由活动性动作进入到静止性动作时,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动时,则要求灵活自如,“体随势变”,根据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身法与手、眼、步、腿诸法协调配合。
4.步法:
讲究“步赛粘”,即轻快、稳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长拳运动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各种步法在运动时要轻快,站定时要像粘黏在地上一样稳固。
5.精神:
演练长拳时,需要有充沛、饱满的精神状态,像雷霆万钧,像江河的怒潮,要显示出鼓荡的“怒”的气魄。而这种“怒”气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贯注在动静的运动之中。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拳势才能雄健威武,要做到“怒”的气魄,必须具有武术的战斗意识,把自己摆进到一种充满战斗的场合里,才能使长拳的运动气如雷霆、势如浪涛。
6.气:
“气宜沉”,指长拳的呼吸,要采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这是因为呼吸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也关系着劲力的催动,即所谓以气催力。长拳运动强度大,对氧的需求量也较大,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就容易使气血上涌,气息在胸间游动,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空虚则气促,气促则吸氧不足,氧不足则力短,力短就不能使运动持久。人就会出现头晕恶心,面色发白,动作紊乱,运动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坏。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还有“提、托、聚”三法,合谓“提、托、聚、沉”。比如“托”用于平衡动作。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而进行变化的时候,始终遵循着“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运用也要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
二 长拳的精、气、神
关于精、气、神前面已提到,这里作为一个重点强调一下。中国拳术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方面来看,它的一招一式都不仅仅是人的躯体的技巧运动,而是包含着文化上的精妙意蕴:精气神。精气神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1.精:
有精神、精粹、精诚、精通等含义。古人云:“行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凡习艺求精,精则要心诚。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习而能熟,熟能生巧,巧而致精[2]。精不仅仅是技巧上的熟练,更要深入领会拳术的内在意蕴,深悟拳理、拳道、拳德,并加以体现其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只有纯正的拳德,才能深悟拳理精诚纯一,循道而进,依理而用,练拳才能达到精湛自然、炉火纯青的境界。
2.气:
有气度、气势、气力、气韵等意。长拳是一种力的运动,“运内中之意气,发形体之劲力”,常常讲究内气与外力的密切配合。这种“内气”不是指气功的内气,而是指做动作时要强调意念,要调节气息,并以这种意念、气息来引导形体运动。气是发于意而行于体,外力是内气的体现,只有内气练得好,外在的形体动作才有力度、有气势。
3.神:
即神气、神妙、神韵。对于长拳中所说的神,一是指内在之精神气魄,即充分调动人体之神经脉络,使其充满着精神与昂奋,具有勇武之士的沉着冷静和坚强勇毅;二是指拳术的精彩神韵,出神入化,既能传达出练拳者的力与勇,又能表现出长拳得精妙气韵,更能据拳理而习练的变化莫测。
当然,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练拳时不能进入状态,也会出现“蛇头虎尾”的感觉。所以,要克服整套动作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除此之外,动与静也要分明,“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动要有韵”,“动中有静”。快与慢合理搭配,动与静恰当区分,使长拳套路的演练具有了鲜明的节奏,充分体现出了长拳的美感。
综上所述,长拳是力与美的统一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长拳演练水平的技巧和因素有很多,只有具备深厚的功力,掌握好精、气、神的意蕴和鲜明的节奏,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以及合理充实的套路编排,才能提高长拳套路的演练水平。竞争是人类的天性,长拳套路的演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竞争,是体力、智力、反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竞争意识的宣泄使人获得一种新鲜的快感和美感,这正是长拳演练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
[2] 佚名:武林[J].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1-1996杂志合订本,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