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量”青春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航天科工三院35所、现年34岁的娃娃脸女孩郑莉,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首款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终结了海底管道“洋检测”局面。国产检测器的问世背后,是一名基层设计师以量变求质变的民用产业梦想。
  “目标达不到,是因为努力的还不够”,小个子、娃娃脸、齐刘海、一副小女孩模样的她不追随心灵鸡汤,就深信老道理:“量变决定质变,错不了。”
  她是郑莉,一名执著于“走量”的基层设计师。
  致让我习惯挑战的航天青春
  顺风顺水的人生在迈进航天事业的第一个月出现了转折。
  郑莉依然记得,2008年4月,第一次在所内月计划中看到自己的名字,看似与所学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没有关联,陌生的内容、模式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持续了数月。“一样样学吧”,在师傅带领下,她学习图纸、推演公式、设计电路、编写程序仿真、下车间、跟生产、做可靠性分析、写报告,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在实验室呆到9点、10点。
  对于自认为开悟很晚的她,在曾经,青春更像是图书馆中的书香、林荫道上谈论着的个人憧憬,芳香甜美。入职后,那牵一发动全身的技术攻关、数不清的失眠夜,让她领悟:“这才是青春本来的模样”。
  航天青春似乎总不及粉饰地迎来接连不断的挑战。郑莉在入职三年间經历了两个专业不同的项目组,学会了对挑战“迎来送往”,也在不同专业的磨砺下逐渐串联起思维方式,并形成了与国家利益相连的价值观。使命意识与挑战精神,为她的快速成长注入能量。
  一直努力,总有机会
  2011年,一个民用产品需求来到了当时以军品任务为主的35所。郑莉获知,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检测业务长期被国外垄断,高昂的价格、局限的服务、能源信息的不受保障,让国内油气能源行业迫切希望打破技术封锁,让自家管道用上自家制造的检测装备。而,这项称为漏磁内检测的技术难度极大,国内各机构经过20余年攻关,仍未有所突破。
  这个全新的领域燃起了郑莉的挑战欲。获知需求的当晚,她彻夜未眠,向所内提交了一份漏磁检测的初步方案。被告知当时对检测器的了解只能到网上查看个大概外形、项目还有其他起步更早的机构竞标时,她收到了不少“想得太天真”、“不可能”的意见,但对航天的急、难、险、重、新不再陌生的郑莉不断告诉自己:“一直努力,总有机会”。
  机会不会从天而降。“漏磁内检测”填满了她“缓慢却有所前进”的一年,郑莉寻找一切可查找的资料,一切可请教的专家。有点冒失地致电、基础的问题、详细的追问,在电话那头素不相识的专家似乎也被这个女孩迫切的声音所打动,耐心地为她解答疑问。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年轻的设计师真切体会到了“科学精神”,仿佛撑起了她小小的骨架。
  质变来了,在缓慢、矛盾、甚至痛苦的等待后,终于来了!
  2012年,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局部试验成果得到认可,35所获得产品研发项目;2012年底,原理样机关键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完成;2013年,原理样机研制、工程样机优化设计、核心技术攻关完成;2014年,工程样机整机研制完成。
  走量、走心,奋斗的青春不会被辜负
  2015年10月,国内首例国产检测器完成海底管道实际检测。我国等待了20多年的国产漏磁内检测器在渤海湾宣告:中国的海底油气管道,中国可以自行检测、自行维护!
  成功背后,是电气结构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传感器阵列设计、内外缺陷检测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突破,是数百次牵拉、水压环路、气压环路等严密的陆地验证试验,是记不清的港口露天试验场上的风吹与暴晒,是团队成员们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无数次地修改论证。
  成功背后,也是基层单位军民融合的探索与拼搏。作为35所迄今技术难度最大且团队最大的民品项目,在成员们身兼军、品双重任务的条件下,由一名普通设计师成为项目负责人的郑莉,“啃”下大量管理学书籍,向许多管理者请教团队管理经验。通过合理分工、目标化、任务化、时间片处理等方式,简化组织关系链,降低个体任务执行的外部依赖性,让沟通、协同和决策效率提高;同时,着重提升成员时间意识、目标意识、结果评价能力等,强化自我管理。她成功摸索出一套军民协同的管理方法,将项目的研制效率及团队士气始终维持在高点。
  如今的郑莉,成为了35所智慧管网中心的负责人。海底管道检测与城市地下管网探测的多型产品正在研发中,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的“智慧”产业将走出中心,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郑莉坦言,心底一直有个梦想——一个基层单位、基层设计师的梦想:“聚沙能成塔,相信有了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军民融合的路会走得更宽、信心更足。”
  同样深埋她心底的,还有试验场边那卷着喜悦袭来的风的味道、青春的味道,不算芳香甜美,却是甘甜爽快。
  真诚的梦想不会被磨灭,奋斗的青春不会被辜负,感谢这“走量”的航天青春!
其他文献
文/高妍 孙继文  时至今日,让机器“听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不少场景下,动口替代了动手。  用语音控制手机,可以完成编辑短信、打电话、查询交通、指挥导航等指令;对电视说话,电视就能完成开关机、转台、调节音量亮度,甚至发送弹幕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在行驶中对汽车下命令:帮我打电话给XX;躺在床上对空调说:把温度调到26度;以及教会小朋友用语音控制手表学英语、查天气、定闹钟等等。  语音识别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鞋子是日常必需品,脏了洗起来非常麻烦。目前多数人洗鞋都是一种方式:浸泡,用刷子刷,洗好在阳光下暴晒。不正确的清洗方式和晾干方式,会使鞋子的寿命变得越来越短。我发明的洗鞋烘干一体机,为人们解决了这些困扰,从此不为洗鞋、晾干而头痛。洗鞋烘干一体机采用传送模式,以其智能化带来舒心方便的用户体验。有了这台智能机器,只要把鞋子放进去,用户就可以休息了——全部交给机器去做。  二、研究过程  
期刊
酵素技术,自1897年布希纳(德国医生)的一次科学发现至今已逾百年,20世纪40年代,日本科学家岛本觉也发明了酵素菌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直到80年代后期,酵素及其自然疗法,在民间得以应用,并真正被科学界用生物学、化学和医学实验证实。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已有多名科学家藉此项技术荣膺诺贝尔奖。  我国触及生物酵素技术时间较短,加之其涉及到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医疗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使得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关于“探究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的突破口,研究的总体框架和内容,开展研究的技术路线,开展本研究的意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人关注、研究相关问题。  关键词:探究活动;课程;科学探究能力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突出“培养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包括11方面:1.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2.通过观
期刊
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驱动  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加快政府角色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以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水平;通过搭建有效现代金融平台、发展现代中介服务等,打造新的产业生态;政府要提供政策环境,切实加大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体现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让创新贯穿振兴发展的全
期刊
在我国辽阔的西部,有这样一片神奇的沃土,临近中国陆地的几何中心。这里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如今,更是作為全国西菜东调基地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区而越发熠熠生辉。  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无数有关蔬菜的殊荣让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域成为了驰名陇原、享誉全国的“蔬菜之乡”。毋庸置
期刊
4月20日,重庆市垫江县亚核保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协举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县科协副主席邹轩林出席活动并点评。  通过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刘福泉的“纳米保温绝热毡生产技术”获一等奖,游来勤的“旋转喷淋式脱硫技术”和王述林的“温控除沉淀物技术”分获二等奖,谭克华的“防火自发热保温技术”、孙小林的“浆液快速搅拌技术”、邓受权的“厂房钢结构防腐技术”分获三等奖。  本
期刊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三十多年来,王运敏和他的伙伴们已经将这句口号化作一股精神,融进了实验室,撒在了矿山上,刻到了骨子里。  王运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我国知名的采矿工程专家。30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冶金矿山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师从前辈专家,依托团队力量,特别在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高效运输工艺和设备、露天矿转地下开采、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地下开采及境界外资源开采、降
期刊
这就像是一场蝴蝶效应。  堆放在工厂角落的几个罐桶,引生了一个念头,继而引出了一项新技术,一家新企业随之诞生,一个行业正悄然改变……  这一切源于吕建军的一次发酵产品采购。而他自己的生活,也因这次采购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辞了职,搭上全部身家,搞起了技术研究,创办了公司。  从一名文科生到技术研究者,再到企业掌舵者,蜕变的过程是吕建军的“血泪史”。最难的时候,他用“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支撑自己
期刊
5月下旬,随着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周的开幕,正式拉开了北京“科技强国·创新圆梦”的科技圆梦之旅。同一时间,以“智创未来”为主题的北京科技周海淀主场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智造大街拉开了帷幕。  “一会儿你在大海,一会儿就可能穿越高山。” 在科技周活动现场的VR虚拟现实体验区,观众过足了上山下海无所不能的瘾。此外,智能医疗、智能花园、无人机、3D打印机纷纷亮相活动现场,观众通过互动体验,观看机器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