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奶牛养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奶牛养殖关键饲养技术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 探讨代乳粉培育犊牛及TMR技术饲喂奶牛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加速青海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奶牛;养殖;代乳粉
  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883-02
  青海省奶牛业正处于规模化奶牛养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青海省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奶牛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代乳粉培育后备犊牛以及TMR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对青海省代乳粉培育犊牛及TMR技术饲喂奶牛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青海省奶牛养殖现状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青海省奶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据2012《中国奶业统计摘要》报道,青海省奶牛存栏量从2006年的22.3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29.7万头,总产奶量从2006年的23.80万t增长到2010年的26.20万t;2006~2010年奶牛平均年产奶量基本保持一致,维持在2 500 kg/(头· a)。由此可见,青海省奶牛养殖正在稳定发展中。目前,青海省奶牛养殖正处于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渡的阶段。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青海省大力推进农区奶牛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截止2011年青海省通过认定的奶牛规模养殖场达到21家,比2005年增加20家,规模养殖场所占比例达到30%,提高近1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青海省建设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将达到150个[1]。
  随着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后备母牛培育及TMR技术应用已成为限制青海省奶牛养殖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青海省后备母牛的培育仍主要母乳喂养,但由于培育成本较高,养殖人员经常用病乳牛或减少常乳的手段来饲喂犊牛,容易造成犊牛腹泻和后期犊牛消瘦情况。青海省奶牛饲养仍采用传统饲喂方式进行饲喂,即精粗分开的方式,这容易造成瘤胃酸中毒,并会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摄入营养不平衡,严重时甚至引起繁殖障碍。
  2奶牛养殖关键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优势
  2.1犊牛代乳粉的特点后备犊牛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年母牛的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加强犊牛培育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水平的关键。犊牛代乳粉营养全价,富含犊牛生长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2]。
  2.2犊牛代乳粉的应用优势利用代乳粉饲喂犊牛简单易控,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和控制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有利于早期断奶。使用代乳粉培育犊牛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法[3-4],可以有效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另外,使用代乳粉有利于犊牛的早期发育。张乃峰[5]和田洪祥[6]等应用代乳粉饲喂奶犊牛后,犊牛的体重增加及发育状况均超过饲喂鲜奶的犊牛。研究表明,使用代乳粉还可以有效减少犊牛疾病的发生率。王旭峰[7]研究表明饲喂代乳粉的犊牛发病天数和治疗天数都显著低于饲喂鲜奶的犊牛。
  2.3TMR技术的特点TMR技术是现代奶牛养殖业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改革。与传统饲喂方式不同,TMR技术可以保证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奶牛摄取全面的日粮营养。TMR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 TMR日粮中水分含量为40%~50%[8],可以满足科学化配方对日粮水分的严格要求;②通过牛奶成分检测或奶牛体质观察及时对TMR配方作出快速、合理调整,可提高产奶量;③送料快捷简便,保证奶牛不间断采食;增加干物质采食量,避免奶牛挑食;④保证精粗料安全混合,维持瘤胃pH稳定,避免营养疾病的发生;⑤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⑥最大限度利用本地饲草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⑦改善奶牛体质,延长奶牛发挥生产性能的时间;⑧可以根据不同奶牛的个体差异,制作TMR基础配方外加补饲料的方式满足不同个体奶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2.4TMR的应用优势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大量研究表明,饲喂TMR的奶牛每公斤日粮干物质能多生产5%~8%的牛奶,即使产奶量达到每年9 t,产奶量仍然能有6.9%~10.0%增长。TMR技术可以保证奶牛采食的每一口饲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营养浓度要求,从奶牛吃进第一口饲料开始改变奶牛的产奶量[9]。TMR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牛场养殖效益;TMR饲喂方式可降低饲喂成本5%~7%,使人工效率由过去15~20 头/人提高到40~50 头/人[10]。上海申星奶牛场实行TMR技术后,劳动生产率提高37.5%[11],最大限度地降低牛场人工成本。
  3犊牛代乳粉及TMR技术的应用效果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于民和县马聚垣千头奶牛场进行了犊牛代乳粉及TMR技术的应用试验。
  3.1代乳粉的应用效果经过60 d饲喂后,饲喂鲜奶的犊牛体重达到61.22 kg,平均日增重0.39 kg;饲喂代乳粉的犊牛体重达到63.90 kg,平均日增重0.44 kg;饲喂代乳粉的犊牛体高、胸围比饲喂鲜奶的犊牛净增长分别多增加了1.11和2.15 cm;通过计算实时代乳粉、鲜奶价格及饲喂量可知,应用代乳粉培育奶犊牛,每头奶犊牛的培育可节省442元。根据北京精准公司提供的代乳粉应用说明,结合该地区实际饲喂效果,制定了适合青海省奶犊牛培育(60日龄断奶)的最佳饲喂规程:1~7 d,饲喂初乳;8~9 d,用35 g代乳粉加入210 ml温水(烧开后冷却至50~60 ℃),加入常乳至1.5 L,早、中、晚分3次等量饲喂,8 d后饲喂颗粒料;10~11 d,用70 g代乳粉加入420 ml温水,加入常乳至1.5 L,早、中、晚分3次等量饲喂;12~13 d,用120 g代乳粉加入720 ml温水,加入常乳至1.5 L,早、中、晚分3次等量饲喂;14 d,用180 g代乳粉加入1 080 ml温水后,早、中、晚分3次等量饲喂;15~40 d,每天饲喂200 g/次代乳粉,加入1 200 ml温水后,早、中、晚各饲喂1次,31 d后饲喂苜蓿干草;41~55 d,早、晚饲喂各180 g代乳粉,中午饲喂140 g代乳粉,按1:6的比例加入温水后进行饲喂;56~60 d,代乳粉饲喂量由500 g/d减至0 g/d,逐布减量,减少饲喂次数,奶牛断奶后开始饲喂草料。   3.2TMR技术的应用效果TMR饲喂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为21.65 kg/d,传统饲喂组奶牛平均产奶量为20.22 kg/d,较传统饲喂组提高了7.09%;TMR饲喂组整个泌乳期平均乳脂率(3.96%)较与传统饲喂组(平均乳脂率3.75%)提高5.6%;TMR饲喂组乳中乳蛋白率、乳糖率、干物质率分别比传统饲喂组提高7.49%、1.54%和0.26%;TMR饲喂组乳脂量、乳蛋白量、乳糖量、乳中总干物质量较传统饲喂组分别高3.88%、12.33%、8.33%和7.89%。根据TMR技术的注意事项及饲喂效果提出TMR技术的饲喂规程:①TMR搅拌车车型选择。如果是已建牛场且牛舍饲喂通道较狭窄,适于选择固定式的卧式TMR搅拌机;如果是新建牛场且牛舍通道、高度等建筑条件适合移动式TMR搅拌机通过,建议选择牵引式搅拌机。②TMR搅拌车容积选择。根据牛群大小、奶牛干物质日食量、日粮种类(容重)、每天的饲喂次数以及搅拌喂料机充满度等选择搅拌喂料机的容积大小。③奶牛合理分群。对于大型奶牛场,泌乳牛群根据泌乳阶段分为早、中、后期牛群,干奶牛群分为干奶早期、干奶后期牛群;对于小型奶牛场,可以根据产奶量分为高产、低产和干奶牛群。④日粮营养成分测定。TMR应有适宜的营养浓度,各日粮组分要定期检测。当原料成分发生变化时,即使正确的配方也会造成TMR的营养浓度变得不平衡,从而难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应特别注意。⑤日粮配方的配制。为确保奶牛足够的采食量和消化机能的正常,应保证日粮有足够的容积和干物质含量。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5%~24%,要求干草和青贮饲料应不少于日粮干物质的60%;精料应根据产奶量而定,一般每产3 kg牛奶饲喂1 kg精料。
  4小结
  青海省奶牛养殖正在向着规模化奶牛养殖的方向迈进,对后备母牛的培育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的牛场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代乳粉饲喂犊牛不仅能够促进犊牛的早期发育,而且能够控制奶犊牛疾病,最大程度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TMR技术是现代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加速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是节约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应用代乳粉进行犊牛培育以及推广TMR技术对于青海省规模化奶牛养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晓玉.强化奶站建设与监管 青海省奶业健康有序发展[N].青海日报,2011-07-14.
  [2] 刁其玉,张乃锋,刘文忠,等.代乳粉用于早期断奶犊牛的效果研究[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4(4):70-72.
  [3] 郭敏增,郑成江,宋桂敏,等.代乳粉代替鲜牛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1(22):9-11.
  [4] 赵征.犊牛代乳粉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1996,24(4):24-25.
  [5] 张乃锋,刁其玉,李岩松,等.犊牛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5(1):22-24.
  [6] 田洪祥,王炳坤. 应用代乳粉的犊牛早期断奶试验[J].中国奶牛,2007(1):17-18.
  [7] 王旭峰,夏令奇,张智炜.应用代乳粉培育哺乳期犊牛的试验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2(28):200-202.
  [8] 牛华锋,石小平,张君慧.全混合日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6):46-49.
  [9] 田作华,胡迪先.奶牛全混合日粮(TMR)的配方优化程序设计[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5(1):24-28.
  [10] 谭跃.对奶牛TMR饲养技术优缺点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58-60.
  [11] 须明华,陈国粱,陈小弟.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应用效果[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1(1):13-15.
其他文献
摘要 结合聊城市实际,深入分析了聊城市灾害性天气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问题;在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目标明确、权责一致、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原则指导下,对信息沟通机制的具体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机制应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值班室、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小组、决策支持小组和信息沟通小组构成,各小组之间有着严格的组织逻辑关联;最后,还提出了构建聊城市灾害性天气信息沟通机制的具体对策,包括推荐气象应急管理体制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草药复方注射剂对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制备中草药复方注射剂。用不同剂量(0.25、0.50和1.00 ml/kg)的中草药复方注射剂对人工感染的仔猪腹泻进行治疗试验。[结果] 经过3 d治疗后,3个剂量组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可达60%~95%,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剂量以0.5 ml/kg为佳。将制备的复方注射剂和临床用的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
期刊
摘要 [目的] 克隆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RjGAPDH,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RjGAPDH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该基因全长为1 208 bp,开放阅读框1 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8.66 kD,等电点 pI 为 6.02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研究玉米最佳施肥方式及肥料种类。[方法]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缓控释型肥料处理下玉米不同时期干重、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变化。[结果]各处理间玉米净增产量及肥料贡献率均达到0.05水平显著性差异,高低顺序为明泉控释肥>洋丰复合肥>杰翔复合肥>辽中京>CK。缓控释肥料处理的叶面积系数及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占总重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结论]缓控释肥效果表现最好,其中明泉控释肥
期刊
摘要  概述了以江西为典型南方丘陵山区地理地貌特征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了耕、种、管、收4个主要环节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农村劳动力、农田基础建设、农机装备技术、政策引导等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
期刊
摘要对甘肃省民勤县林带边缘农作物减产因子进行分析,指出杨林带对作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杨树根系对农田土壤元素的争夺,杨树遮阴作用,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以满足林带边缘农作物生长对土壤元素的需要。  关键词林带;减产因子;对策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831-02  在农田管理措施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
期刊
摘要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去除氮、磷一直是污水处理的重要任务。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利用水生植物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净化水质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水生植物修复氮、磷污染水体的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机制。最后,对今后水生植物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生植物;氮;磷;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期刊
摘要针对三江平原挠力河干流域的水资源情况,采用ArcGIS提取相关数据,并建立了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水质、水量以及河流生态需水量的变化,对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满足其生态需水的条件下,挠力河干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可提取用水量分别为3.07亿、2.27亿和0.74亿m3。该研究为今后该流域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质和水量;水资源评价;挠力河干流域
期刊
摘要根据从事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体会,针对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从启发学生重视学习分子生物学,明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多角度探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434-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期刊
摘要随着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作为园林配置不可缺少的彩色素材——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林技术对提高彩叶植物抗寒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文章从抗寒育种、化学诱变、低温驯化、抗寒防护等方面介绍了农林措施在提高中华金叶榆抗寒性中的应用,以期增强其适应性,保证苗木生长。  关键词彩叶植物; 抗寒性;农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836-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