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的深入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都在寻求创新,其目的是为迎合教学改革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在德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地位明显提升,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受到很大关注。基于此,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道德涵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德品质养成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目前新教育环境、新教学理念,理应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以感情化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以深度化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以互动化突出教学的价值性,是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情感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没有温度和没有思想的教学活动只能让知识继续成为知识,而不能转化成学生思想以及学生道德涵养和品质提升的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也进一步提示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要注入有情感、有温度的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关注,才能够以文字化知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是独特的”内容,因是关注学生成长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视角进行教学,为教学增添情感因素。如通过“猜猜他是谁”“我眼中的他”等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结合故事《我是独特的》,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优势去弥补不足,就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情感教学,关注、引导、情感实施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只有以学生为需要的情感化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二、实施深度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深度化教学即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课本教学进行纵横交错的延伸教学活动设计,即通过纵横交织的网状教学形式,给学生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也需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要做好下节知识的渗透。不仅如此,教師要通过课本知识延伸课外知识,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大家的‘朋友’”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公共设施,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是属于大家的共同“朋友”,从而让学生形成关爱和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在讲解本章内容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自己已知的公共设施发表见解,并让学生思考公共设施对我们生活的作用,从而连接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给学生揭示了知识的形成,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实施互动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接受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两者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元素,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如教师依据教材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课堂问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教学“我家的好邻居”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什么是邻居”“你家的邻居是谁”等问题,以引发学生讨论,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课程的认知,以改革为背景,实施新教学理念,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德成.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智力,2021(9):123-124.
[2]黄碧琦.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48.
作者简介:杨波(1975—),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促进小学生自主践行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德品质养成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目前新教育环境、新教学理念,理应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以感情化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以深度化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以互动化突出教学的价值性,是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情感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没有温度和没有思想的教学活动只能让知识继续成为知识,而不能转化成学生思想以及学生道德涵养和品质提升的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也进一步提示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要注入有情感、有温度的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关注,才能够以文字化知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是独特的”内容,因是关注学生成长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视角进行教学,为教学增添情感因素。如通过“猜猜他是谁”“我眼中的他”等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结合故事《我是独特的》,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优势去弥补不足,就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情感教学,关注、引导、情感实施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只有以学生为需要的情感化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二、实施深度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深度化教学即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课本教学进行纵横交错的延伸教学活动设计,即通过纵横交织的网状教学形式,给学生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也需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要做好下节知识的渗透。不仅如此,教師要通过课本知识延伸课外知识,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大家的‘朋友’”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公共设施,让学生知道公共设施是属于大家的共同“朋友”,从而让学生形成关爱和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在讲解本章内容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自己已知的公共设施发表见解,并让学生思考公共设施对我们生活的作用,从而连接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给学生揭示了知识的形成,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实施互动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接受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两者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元素,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如教师依据教材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课堂问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教学“我家的好邻居”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什么是邻居”“你家的邻居是谁”等问题,以引发学生讨论,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课程的认知,以改革为背景,实施新教学理念,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德成.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智力,2021(9):123-124.
[2]黄碧琦.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48.
作者简介:杨波(1975—),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促进小学生自主践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