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开展了天然角闪岩样品的变形实验研究,并且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压和应变速率条件下角闪石的变形机制。实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开展了天然角闪岩样品的变形实验研究,并且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压和应变速率条件下角闪石的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强化逐渐转化为屈服,并且出现弱化,样品强度显著降低,随着围压增加,样品强度增大,随着应变速率降低,样品强度降低,压缩方向与样品面理斜交的实验样品强度显著降低。实验变形样品在500℃时,角闪石表现为晶内破裂和碎裂变形,其变形以脆性为主导;在600℃时,样品中发育由角闪石残斑和碎裂基质构成的碎裂组构,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窒息新生儿和6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
文中以Sentinel-1A升、降轨为数据源,利用"二轨法"获取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门源地震以抬升形变为主,其抬升形变值明显大于沉降形变值,升、降轨抬升区最大视线向形变分别为6cm、8cm。同时基于Okada位错模型,构建不同倾向断层模型,以升、降轨形变场数据为约束联合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及震源参数,最佳断层模型参数分别为:倾角43°,走向128°,平均滑动角85°,最大滑动量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年至2008年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确诊的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