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颐养天年的好方式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旅游热一浪高过一浪。社会急匆匆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族越来越多。尽管多数人养老金并不多, 医药费报销起来还十分困难,但老年人的负担毕竟轻了,口袋里多少攒了几个钱,如果儿女孝顺再赞助几个,老人们便开始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旅游队伍的行列,走出自己几十年活动于其中的小天地,到祖国的名山胜水、古城佳邑中神游去。
  无论是老年朋友,还是他们的子女,你都会听到他们挂在嘴边这么一句话:“趁着胳膊腿还硬朗,到外面跑跑,开开眼界,也能健身防病,多活几年。”
  凡是外出旅游就能健身益寿吗?并不尽然。
  虽然出去旅游,到外面跑跑,确有许多益处,但旅游是门学问,你如果不认真研究研究,就不但不会体会到旅游的妙处,还会因之而受害。
  现在许多老年朋友旅游,是跑马观花式的旅游,时兴的称呼是观光旅游。
  这种旅游有的是单位组织,有的是参加旅游团,有的是家人朋友结伴而行。它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短,同伴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笔者曾参加过几次这种旅游。如去年春天单位组织到苏州旅游,来去车票、交通车辆、吃饭休息都有专人负责安排,自己不用操心,但一天五六个景点,行程二三百公里,每到一地,组织者就规定了返回时间。下车伊始,便急忙照像留影,然后拍马就走,再好的景致,也不能驻足仔细欣赏。你如果想多看两眼,便会掉队;有兴趣的地方想向当地人询问几句渊源沿革,但转眼间同伴已不见踪影,只得紧跑追赶。一天下来,景点跑了不少,浑身肌酸骨痛,但都是浮光掠影,脑子中没有留下多深印象,更没有体会到一点天堂苏州的神韵所在。
  不少老年人是赶在假日外出旅游,情况就更糟。每当假日,平时工作脱不开身的上班族都休息了,希图以旅游放松放松。这时,凡是著名的旅游地都会人满为患,乘车困难,住宿困难,吃饭困难,进景点门困难。刚实行双休日时的那两个“五一”和国庆长假日,北京的游人爆满,许多到八达岭登长城的人在路上一堵就是四五个小时,有的早晨出发,天黑了还未到长城脚下。个个风景区内都是人头攒动,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什么都看不到,这不是活受罪!这种情况对老年人身体十分不利,有的人还因此而犯病,或发生意外,不但是得不偿失,甚至还丢了老命。
  旅游还有一种,叫考察旅游。古代的许多文人学者就是在旅游中进行考证、研究、学习,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学问家。我国最著名的就是明代的徐霞客。徐霞客青年时代在应试失败之后,决心挣脱科举的枷锁,开始一种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他自22岁开始出游,三十多年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行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5省,同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这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唐代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也是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并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他们的旅游也有一定的考察性质。
  今天,在大多数普通老年朋友中,我觉得应大力提倡养生旅游。
  养生旅游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养生。养生旅游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包括观光,甚至包括考察,但观光和考察不是它的主要内容。然而,养生旅游搞好了,观光和考察也会收到更大的成果。
  养生旅游的时间得长一点。一般起码得半个月到一个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更长一些。匆匆忙忙是很难达到养生目的的。
  养生旅游的选址很重要。这个地方不应是旅游热点,但离一些名胜古迹可以不太远;这个地方虽不是名山胜水,但它的环境和景色也可能不比风景区逊色多少;这个地方虽然景色秀丽宜人,但游客并不多,甚至就没有游客;这个地方可以是山乡农村,也可以是城市宁静的一隅;这个地方可以没专人管理,也可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游客进行各种活动……
  我有一对老朋友,两口子七十多岁了。他们经常外出,在傍山依水的农家住下来,晨起晚归,爬山趟溪,闻花赏草,整日倘佯在田野阡陌之中,如同饱经风霜的农家人。
  我也去过这样的地方:这里远离闹市,但交通方便,没有城区的喧嚣,但不乏城市的便利。它过去是某个系统的疗养院,现在疗养的人少了,经营者对外开放,吸收外来的游人。老年朋友们在这里晨起练功做操,白天上课听讲,时或结伴郊游,偶尔也问奇访古……一切随兴而为,轻轻松松、自自然然、舒舒坦坦。
  类似的还很多。只有在这种地方,老年朋友的心才能完全宁静下来,才可以卧于青草野花丛中,感受那浓郁的青春的气息;坐在青石土丘之上,观看云霞烟岚的千姿百态;漫步于小溪深潭之畔,体味曲折回环的人生况味;留连于古庙名刹之中,探寻悠久文化的传承变迁……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思索、你的感受、你得到的精神上的营养,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所绝对得不到的。
  可以说,养生旅游才是老年朋友颐养天年的最佳方式。
其他文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现代生活中的许多老年人,或悠闲自得,颐养天年;或静待家中,尽享天伦;或奉献余热,体现自身价值而获得社会的承认。这些,应该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并因此而使自己的黄昏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然而,大干世界,物不尽同,何况是那些有思想、有见地的老年人!于是,总有那么一些老人,在晚年生活中不“安分守己”,从而使自己囚于阶下而黄昏黯然。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人认为,犯罪似乎是青壮年的“
期刊
甲醛泡鱿鱼:害人  市场上的部分海鲜、水鲜产品中含有甲醛,这是北京大学一位退休教授偶然发现的。这位教授说,第一次对自己从市场上买回的鱿鱼鉴定它含有甲醛他还不敢确定,他认为要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对待。于是他拿来一些鱿鱼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鱿鱼全都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他又从其他几家超市和水产品批发市场买来水发鱿鱼进行多次试验和鉴别,结果发现均不同程度含有甲醛。众所周知,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溶
期刊
老爸和继母杨阿姨搬到一起后,虽然和我们的来往减少了,但看到他走出孤独后眉头开始舒展,听到他又开始高谈起时事政治了,我们做子女的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近两年来,我们却难得见到杨阿姨的身影了。原来,她老人家从医院退休后,又与人合伙开了一个诊所。每天早出晚归的,连节假日都搭上了,每月的收入自然不菲。  再去看老爸时,他的气色更好了,并时常向我们念叨起今后的打算:“过两年我准备和你们的杨阿姨一道回四川老家
期刊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节省、珍惜时间的至理名言。其实,鲁迅先生一生在节省、珍惜时间的同时,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进行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情趣、注意休闲养生,看作是浪费生命和时间。先生以此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养护身心,积蓄工作、创作的“资本”。   喜篆
期刊
金刚功既练气,又练筋骨。掌心向上属阳掌,掌心向下是阴掌。阳掌吸气,阴掌呼气;阳掌气升,阴掌气降。一阳一阴,一升一降,使全身气脉经络交会流注,可增强机体功能,使真气充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我练此功年余,得益匪浅,今介绍如下:  预备式:  (1)调心:排除杂念,心平气和。  (2)调身:全身放松,宽衣解带,双目微闭或不闭,口微合。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曲,膝盖不超过脚尖,舌舐腭。  (3)调息:腹
期刊
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对文房四宝非常热爱而且非常讲究,砚台和印章都要选用精良的石头。这些经过历代文人不断筛选的文玩用石,在它被制成文具时,除了应用价值外,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玩物。尤其是砚台,随着墨斗的广泛运用,其实用价值大大淡化,而观赏价值则更加突出。  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前三种均系石材制作,最后一种是用河泥焙烧而成的。好的砚石,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征:色泽素雅深沉,柔和
期刊
他走饿死妁  度假的小岛上,一个旅游团的导游正亲切地向观光客介绍着小岛之美。  导游:“我们这个小岛的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所以本岛近年都没有人生病或死亡。”  观光客:“不会吧!我来这里的时候,才碰上一列出殡队伍的。”  导游:“哦!那是我们岛上一家棺材店的老板,因为太久没有生意,所以饿死了!”(同久)  尽来如此  有位年轻小伙子,在茶馆中向坐在对面的一位看起来只有六十岁
期刊
结婚整整五十年,我们感慨万千。回眸往事,我们的体会是什么呢?夫妻关系是配偶关系,实质上是互负同居义务、互相依存的感情生活实体。夫妻感情贵在磨合,贵在长长久久。要维持这个局面虽非易事,行之却也不难,但必须做到以下五同:  一、同身心。夫妻为合体关系,对方的一举一动,彼此都有感应,息息相通,真个“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共同的想法,一致的理念。  工、同尊卑。夫妻是家庭中的核心,二人竭诚合作,共同奋斗,才
期刊
1967年盛夏,“文革”如火如荼,全国城乡都被卷入“大批判”的狂潮之中。人们极其亢奋,都决心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同一切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血战到底。  部队也早已不是远离政治风浪的绿洲。那时,我在一个坦克部队当战士。部队大搞“突出政治”,枪很少练了,炮也不能打了,多数时间是坐在宿舍学习、讨论、批判,许多战士坐得屁股都磨破了。革命战士,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大批判中自
期刊
爱是什么?  人们会说:爱是一种感情,爱是善良的人性。也有人说,爱是从泉中涌出的水流,是生命之树绽放的花朵,是灵魂与灵魂碰撞中进出的美丽火星……爱是美好的。多少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都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爱。  你是否知道爱也是力量。  先说一个不久前发生的例子。1999年,22岁的巡警方亮在参加抓捕张君特大抢劫杀人犯罪团伙时,太阳穴被罪恶的子弹射穿,手术后,瞳孔放大,医药已无能为力了, 医生无奈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