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本文着力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038-01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多媒體能充分发挥声、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改进教学效果。
2.英语教学属于语言工具的教学,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反复、多向、多元化地运用语言即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向多元化、多角度转换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的同时,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英文影片或歌曲、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教学使英语教学不依赖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也可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3.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在缓解英语师资紧缺、减少英语教师重复劳动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媒体教学使大班授课辅导成为可能,也因此能够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传统英语教学中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
角色对比
传统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职业评判是:传道、解惑。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完全占主导地位,把教语言形式、语法、语音或词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只讲语言的字面意思,缺乏对语言使用的认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另一角色是考试人。他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进行评估,还要编写试卷测试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只是笔试)。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还有一个明显角色,就是纠错(特别是语音和语法错误)。这导致了课堂上学生不够活跃,由于怕犯错误(尤其是比较爱面子的大学生)而不敢发言,影响了英语交际工具功能的实现。传统英语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机会,缺乏英语作为语言而需具备的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基本来源,处于对知识的垄断地位。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 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 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这无形中动摇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1.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者
多媒体教学环境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在于教师的“教”, 而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学”, 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简单的认知体, 要认真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鼓励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过程, 就要求教师善于充分发挥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提高语言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敢于突破陈规、有所创
新, 重视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努力营造
一种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增强自信心,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 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较深刻
的理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 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而应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
3.语言情境的创设者
网络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声、图、文等多种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实现对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效率和保持时间。在此模式下,知识传达的大部分任务由网络媒体代替教师承担,而教师则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接收、理解知识,即教学活动的中心转到了学生之上。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围绕大的知识主题,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来组织教学, 培养他们从多层次、全方位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调动各种技术手段, 创设真实的情境, 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4.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平等的参与者
意义建构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不再是独白式的传授教材中现成的知识, 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体现教育自身的存在和本质, 双方都既是说话者, 又是听话者, 这也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真实的语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5.情感交流中的“课堂主持人”
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压抑、自我封闭、乏味的感觉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而专心、积极、自信的感觉则会有效地发挥乃至放大学习潜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可以通过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技巧的发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碍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单纯利用网络多媒体完成的教学缺乏实时的情感交流——即存在所谓情感障碍的问题。因此,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之下,教师要把握好适度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原则,应将自身定位成弥补情感缺失、实现情感交流的“课堂主持人”,而切忌将自己降格成为“电脑操作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038-01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多媒體能充分发挥声、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改进教学效果。
2.英语教学属于语言工具的教学,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反复、多向、多元化地运用语言即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向多元化、多角度转换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的同时,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英文影片或歌曲、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教学使英语教学不依赖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也可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3.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在缓解英语师资紧缺、减少英语教师重复劳动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媒体教学使大班授课辅导成为可能,也因此能够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传统英语教学中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
角色对比
传统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职业评判是:传道、解惑。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完全占主导地位,把教语言形式、语法、语音或词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只讲语言的字面意思,缺乏对语言使用的认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另一角色是考试人。他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进行评估,还要编写试卷测试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只是笔试)。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还有一个明显角色,就是纠错(特别是语音和语法错误)。这导致了课堂上学生不够活跃,由于怕犯错误(尤其是比较爱面子的大学生)而不敢发言,影响了英语交际工具功能的实现。传统英语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机会,缺乏英语作为语言而需具备的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基本来源,处于对知识的垄断地位。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 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 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这无形中动摇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1.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者
多媒体教学环境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在于教师的“教”, 而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学”, 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简单的认知体, 要认真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鼓励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过程, 就要求教师善于充分发挥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提高语言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敢于突破陈规、有所创
新, 重视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努力营造
一种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增强自信心,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 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较深刻
的理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 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而应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
3.语言情境的创设者
网络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声、图、文等多种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实现对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效率和保持时间。在此模式下,知识传达的大部分任务由网络媒体代替教师承担,而教师则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接收、理解知识,即教学活动的中心转到了学生之上。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围绕大的知识主题,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来组织教学, 培养他们从多层次、全方位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调动各种技术手段, 创设真实的情境, 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4.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平等的参与者
意义建构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不再是独白式的传授教材中现成的知识, 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体现教育自身的存在和本质, 双方都既是说话者, 又是听话者, 这也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真实的语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5.情感交流中的“课堂主持人”
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压抑、自我封闭、乏味的感觉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而专心、积极、自信的感觉则会有效地发挥乃至放大学习潜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可以通过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技巧的发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碍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单纯利用网络多媒体完成的教学缺乏实时的情感交流——即存在所谓情感障碍的问题。因此,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之下,教师要把握好适度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原则,应将自身定位成弥补情感缺失、实现情感交流的“课堂主持人”,而切忌将自己降格成为“电脑操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