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外观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建筑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裂缝是影响建筑质量和外观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对建筑施工中裂缝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文就此对建筑裂缝的成因和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建筑;裂缝;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建筑工程的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筑质量和外观功能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墙体裂缝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人们对建筑物墙体裂缝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通病,也是建筑施工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对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分析,研究其裂缝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有效防治,避免在今后新建住宅中继续产生,进一步提高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消除住宅质量隐患。
  1建筑施工裂缝的成因
  1.1 设计方面
  现代建筑的设计在追求实用的同时更加的追求建筑的外观,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外立面变化丰富,功能多样,这就使得建筑平面布置复杂多变,住宅平面布局较长、不规则,伸缩缝、后浇带设置不合理;板中多种功能的预埋线管集中布设,引起楼板实际厚度下降,楼板采用单层钢筋,在支座处配置负弯距钢筋,钢筋间距较大,未考虑其他因素,刚度不能满足预定要求;楼板中埋线管多,引起楼板混凝土厚度减小;由于梁的跨度大,一味地追求经济造成结构中的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最终引起裂缝;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引起裂缝。混凝土
  强度等级较高,大于C30;设计中对构件施加的预应力估计不足,造成锚固端偏离、应力过大等引起裂缝。
  1.2 材料方面
  很多材料使用不合理都会引起裂缝。如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粉煤灰掺量大;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为细沙或特细砂,且含泥量较大;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混凝土水灰比大,施工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为增加可泵性,提高混凝土塌落度等。
  1.3 施工方面
  施工中浇筑不当、养护不当、支撑措施不合理、支护拆除不合理、异常的施工荷载等,都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悬扰结构的固端弯矩与作用荷载成正比,如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当模板下沉时就在根部出现裂缝:尤其是当由根部向外浇筑混凝土时,随着荷载增加;模板变形,也极容易在根部产生裂缝;墙柱体等垂直结构分层浇筑时,若浇筑速度太快,下层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可能发生沉降,产生横向裂缝;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养护不到位,浇水养护不够,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早期干缩、裂缝,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到位,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也会产生裂缝;同时楼板中的线管处未采取加强措施、楼板钢筋保护层未控制好,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楼板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支撑方案不当、钢筋错位及变形、模板支撑拆除早、主体施工周期过快、砖和钢筋过早放在楼板上,局部集中荷载较大等都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2建筑施工裂缝的防治
  2.1 建筑施工裂缝防治的原则
  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使得建筑的耐久性、抗震性和整体性都有所降低,而且裂缝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外观,使得建筑失去了美感,不适应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对裂缝的防治,对此我们需要遵循一下原则:1) 工程设计前需了解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尽可能地对建筑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弄清地质条件。2) 在结构设计中,房屋承重结构的布置应详细研究。尽量使各部分荷载能较均匀地传递到地基,避免某一部分受力过于集中。3) 基础设计应遵循设计规范的规定,坚持按变形计算地基的原则,并采取适当措施调整房屋各部分的沉降值。4) 在施工时应该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进行,并遵守施工操作流程,管理好施工材料,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平面凹凸曲折、立面高低起伏,房屋的长度(或分段长度) 与高度的比值应尽可能减小。5)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并在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同时楼(屋) 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粱,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2.2 结构设计方面的防治
  设计中,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中的线管较多时,应适当加大楼板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并在线管上方设置钢筋网片保护。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对非屋面板的楼层板钢筋也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至少部分面筋拉通。对于阳台板,由于受到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必须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大小阳角处楼板角部应在原配筋的基础上,上下表面均设置7 根放射形筋,防止楼板 45°斜裂缝的产生。
  2.3 材料方面的防治
  材料的质量将是影响这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等材料的选用应该进行检验合格,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国家技术标准,检验包括质量稳定的大型厂家生产的水泥和石膏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并经室内检验合格才能使用,对于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严禁用于拌制混凝土,用于配置混凝土的砂
  、石骨料宜选用空隙率较小,级配良好的材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杜绝含泥量过大的砂、石骨料进入拌合现场。混凝土水灰比要控制,用水量不得大于180公斤/立方米,保证现场浇捣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应采用硅
  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掺量,粉煤灰用量不要超过水泥量的15%。
  2.4 施工方面进行防治
  施工中进行浇捣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要挑选技术好、负责任的工人进行此项工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然后进行二次压模,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专人负责,专人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的湿润,至少7天,采用保水性较好的草袋、麻袋进行覆盖养护,对于表面积大的板类结构或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蓄水养护。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尤其是上部钢筋,对于不同厚度板的上下层
  钢筋之间的距离要用不同高度的马凳,并保证足够的数量,达到混凝土板设计有效截面。楼板中的线管要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强,线管不宜立体交叉。拆除模板底支撑前必须要有拆模强度试验报告,达到拆模强度标准,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后方可拆除底模支撑。
  3结语
  建筑施工中加强对裂缝的处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在施工过程中综合的考虑各种可能引起裂缝的因素,并利用新的技术和工艺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的防治,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外观。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高度紧张压力状态,睡眠少,长期超工作时间限度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白领)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关注
摘要:本文主要就房屋在拆迁的过程中,根据房屋测绘的各种特点和各项技术指标,分析和探讨了其质量保证措施,对拆迁房屋测绘工作中有效合理的作业方法进行了总结,进而使其测绘成果更加符合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拆迁;房屋测绘;质量;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也在大规模的进行,拆迁便成为了现在重大社会现象,保证拆迁工作进程的平稳有序,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政
摘要:本文将先从保障房建设的起源与发展说起,目前保障房建设现状与开发模式分析,进而对我国保障房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公共住房;社会保障性住房;开发模式;参考性意见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也正在急速扩大,城市里也存在众多低保住户,他们的住房权应当受到保障。以往社会保障性住房开发为节省成本,采取低端模式,质量不高,如今在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开发应当走
摘要:建筑安全是当今建筑行业最重要的主体,现今自然灾害数量增多,尤其是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给建筑物的质量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做好相应的抗地震施工流程,使建筑产品具有高度的抗地震的安全性能,给人们更加安全的保障。本文简述了高层建筑抗地震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希望能够读者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地震;防倒塌  一、问题提出  建筑物在
摘要:当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一夜之间摩天大楼便可拔地而起,这也要求设计施工者必须加快建设节奏,压缩项目建设的周期。表面看来,这种发展速度正可以适应新时代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但事实上,设计者对建筑细部设计的周密性却较之前大大降低,未充分考虑到施工难易度和建设成本等众多关键因素,使得施工设计过于功利化,流于粗放式。 在这种现状下,设计优化的过程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  关键词:优化设计;建筑施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有承载能力高,沉降小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钻孔灌注桩 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某大厦地上28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7004.35m?,建筑总高达99.7m,属于典型的高层建筑。本工程基础部分采用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