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巴不得一年四季天天过年。因为,过年是一年之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别提有多惬意啊。
现在,我童趣未改,依旧如此,并且,随着年龄的递增,回乡过年的情愫更浓、欲望更强。
返乡
过年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到乡下与久别的亲人团聚,可以放假好好放松几天,可以自由自在地放鞭炮,还有,乡下的食品环保,可以毫无顾忌地吃喝。
如果说城里的年像一壶茶,那么,乡村的年就是一坛酒,比起城市要热烈醇厚得多。
那些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他们怀着思乡之情,带着一年在外的酸甜苦辣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寂静的山村突然平添了一群色彩斑斓的人,有几辆挂外地牌照的小轿车不时从窗前绝尘而去。
快过年的时候,平时冷清的集镇,也渐渐热闹开来。那少见的商品物资不知从哪里给运来了,平常不舍得花钱的乡亲们过年时掏钱也不再犹豫了,好像一年的辛苦就是为了这几天。
喜庆的红灯笼挂满了集市,卖鞭炮的小摊一个挨一个,年画满大街都是,几块钱一张的年画贴上几张就能让家里充满喜气……
丈母娘家的团年饭
在老家,中午的团年饭很重要。大年三十这天上午,便是丈母娘家最忙碌的日子。
我们都早早起床,按照分工,妻负责协助厨房,我呢,打扫卫生,贴对联和年画则是我的优势项目。
还没到中午12点,便听见院子里突然传来阵阵鞭炮声,我知道,那一定是别人家吃团年饭了。
于是,我赶紧催妻摆好桌席,然后,在院坝里点燃鞭炮,意思是对外宣布我们家也吃团年饭了。
丈母娘家有个风俗,吃团年饭越早,就预示着这年的收成越好,家里越顺。所以,若家里帮手多,佳肴准备早,团年饭就自然开始得早。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己,没有科学依据,我看团年饭吃得早与晚没必要那么斤斤计较。
然而,一阵鞭炮后,我们却还不能上桌吃团年饭。因为,丈母娘正在进行她多年的祭祖仪式。只见丈母娘叫妻子在酒杯和碗里分别盛上一点点白酒和少许米饭,叫我点燃三柱香和一大叠草纸,再磕三个头,然后,丈母娘虔诚地将酒杯和饭碗依次收回,嘴里咕哝着但不知说的是什么,直到祭祖活动告一段落后,才宣布正式开席。
除夕的晚上,一般院子里的乡亲们是不大串门的,都各自待在家里,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叙述着家长里短,一边欣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屋子里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还没到深夜12点,对门山上噼里啪啦的炮竹声突然传来,那光芒四射的礼花划破夜空,把大山照耀得通红。
我赶紧搬出从城里带回的几个硕大礼花,奔向室外,不一会儿,院子里的鞭炮随着我的礼花声炸成一团,顿时,大山里如白昼一般,仿佛这才真正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杀年猪,写对联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虽然,每年在丈母娘家过年也很过瘾,但与儿时的年味相比,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我想到了儿时在一起玩耍的伙伴,想到了儿时的年味……
在我印象里,家乡腊月的天上一般飘落着雪花,只见片片雪花在刺骨的寒风中漫天飞舞,放眼望去,天地一色,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雪地纤尘不染,一脚踩下去,轻微的“咯吱”声过后便留下一道道脚印。随着冬雪的降临,古朴的村庄显得更加恬静和静谧。
在儿时的记忆里,年好像来得特别慢,从年头数着指头盼啊盼,年才会姗姗来迟,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特别盼望过年,因为,孩子过年可以穿新衣,放花炮,口袋里还会揣上不多的几个压岁钱。而大人们都想利用办年货向别人展示今年物资的丰裕,证明自己这一年没有白忙活。
杀年猪是我老家久远的习俗。可每次这时候,我一般不会去凑热闹,因为,我害怕那血淋淋的场面,只有当把肉煮熟,啃骨头的时候我才会出现,老爹总是说我小时特能吃肉,即使睡得迷迷糊糊起来也能啃不少的骨头。
我还记得,过年的前几天,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我得给乡亲们写对联。
虽然,我的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但我们生产队上上下下再没有人干这行了。最初,生产队里的大伯大叔显得很客气,在我写字时帮打下手,直至陪我写好后才领走,可后来,有的就干脆把红纸朝我家里一放,拍屁股走人,总是写好后通知他们直接来拿。
更有甚者,打声招呼或带个甩甩信就完事了,什么都不出,只要写好的东西,害得我每年写对联时还要老爹帮忙呢,那贴纸贴墨水的事就别提了。虽然,这是一门苦差事,但我还是很乐意的。因为,写对联必定给我提供了练毛笔字的机会,也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乐趣呢。
热热闹闹过新年
那时候的除夕,很令人回味。除夕的中午,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各家各户都沉浸在一年最幸福的时刻。那时的佳肴现在想起来雖然有些土,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城里的大鱼大肉,但我敢打赌,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绝对吃不到那些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家乡菜了。
除夕的下午,眨眼间,各家各户的对联、年画都贴出来了,给年味平添了新的元素。孩子们则换上新衣,在外面放鞭炮、摔跤、滑冰、跳绳,疯得不亦乐乎。当老爹拉过我的小手,将几张饱含浓浓亲情的崭新钞票塞到手中时,我那幼小的心灵里一下子泛起美滋滋的涟漪。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的吉祥鞭炮声唤醒了沉寂的村庄。各家的大门打开了,厚实、凌乱的脚步声响起来了。
这是乡亲邻居穿着新衣服新鞋登门给长辈们拜年来了。小孩子们的嘴巴早被大人教得甜甜的:“爷爷过年好!”“奶奶过年好!”“叔叔过年好!”“婶婶过年好!”女人们相互诉说着她们认为最温暖的话。男人们对长辈的礼节是作揖,双手抱拳,双脚合拢鞠躬,千万句的祝福,都包含在这个恭恭敬敬的动作中。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人都沉浸在新年的祝福声中,家家都包裹在新年的欢乐气氛里。
孩子们吃着玩着,嘴乐呵得像裂开了的桃。亲朋好友间往来走动,大人脸上的皱褶里也写满着幸福。在新春的雷声中,他们祈祷新年的风调雨顺,期盼幸福生活的开始。
忙忙碌碌着,热热闹闹着,年就这样结束了。但乡村家家户户依旧在忙碌、热闹着……他们忙活得让人心醉,忙活得心甘隋愿。
乡村的年,融合着乡情、亲情、柔情,这一大堆情,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资料来源:三峡秭归在线)
现在,我童趣未改,依旧如此,并且,随着年龄的递增,回乡过年的情愫更浓、欲望更强。
返乡
过年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到乡下与久别的亲人团聚,可以放假好好放松几天,可以自由自在地放鞭炮,还有,乡下的食品环保,可以毫无顾忌地吃喝。
如果说城里的年像一壶茶,那么,乡村的年就是一坛酒,比起城市要热烈醇厚得多。
那些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他们怀着思乡之情,带着一年在外的酸甜苦辣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寂静的山村突然平添了一群色彩斑斓的人,有几辆挂外地牌照的小轿车不时从窗前绝尘而去。
快过年的时候,平时冷清的集镇,也渐渐热闹开来。那少见的商品物资不知从哪里给运来了,平常不舍得花钱的乡亲们过年时掏钱也不再犹豫了,好像一年的辛苦就是为了这几天。
喜庆的红灯笼挂满了集市,卖鞭炮的小摊一个挨一个,年画满大街都是,几块钱一张的年画贴上几张就能让家里充满喜气……
丈母娘家的团年饭
在老家,中午的团年饭很重要。大年三十这天上午,便是丈母娘家最忙碌的日子。
我们都早早起床,按照分工,妻负责协助厨房,我呢,打扫卫生,贴对联和年画则是我的优势项目。
还没到中午12点,便听见院子里突然传来阵阵鞭炮声,我知道,那一定是别人家吃团年饭了。
于是,我赶紧催妻摆好桌席,然后,在院坝里点燃鞭炮,意思是对外宣布我们家也吃团年饭了。
丈母娘家有个风俗,吃团年饭越早,就预示着这年的收成越好,家里越顺。所以,若家里帮手多,佳肴准备早,团年饭就自然开始得早。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己,没有科学依据,我看团年饭吃得早与晚没必要那么斤斤计较。
然而,一阵鞭炮后,我们却还不能上桌吃团年饭。因为,丈母娘正在进行她多年的祭祖仪式。只见丈母娘叫妻子在酒杯和碗里分别盛上一点点白酒和少许米饭,叫我点燃三柱香和一大叠草纸,再磕三个头,然后,丈母娘虔诚地将酒杯和饭碗依次收回,嘴里咕哝着但不知说的是什么,直到祭祖活动告一段落后,才宣布正式开席。
除夕的晚上,一般院子里的乡亲们是不大串门的,都各自待在家里,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叙述着家长里短,一边欣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屋子里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还没到深夜12点,对门山上噼里啪啦的炮竹声突然传来,那光芒四射的礼花划破夜空,把大山照耀得通红。
我赶紧搬出从城里带回的几个硕大礼花,奔向室外,不一会儿,院子里的鞭炮随着我的礼花声炸成一团,顿时,大山里如白昼一般,仿佛这才真正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杀年猪,写对联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虽然,每年在丈母娘家过年也很过瘾,但与儿时的年味相比,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我想到了儿时在一起玩耍的伙伴,想到了儿时的年味……
在我印象里,家乡腊月的天上一般飘落着雪花,只见片片雪花在刺骨的寒风中漫天飞舞,放眼望去,天地一色,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雪地纤尘不染,一脚踩下去,轻微的“咯吱”声过后便留下一道道脚印。随着冬雪的降临,古朴的村庄显得更加恬静和静谧。
在儿时的记忆里,年好像来得特别慢,从年头数着指头盼啊盼,年才会姗姗来迟,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特别盼望过年,因为,孩子过年可以穿新衣,放花炮,口袋里还会揣上不多的几个压岁钱。而大人们都想利用办年货向别人展示今年物资的丰裕,证明自己这一年没有白忙活。
杀年猪是我老家久远的习俗。可每次这时候,我一般不会去凑热闹,因为,我害怕那血淋淋的场面,只有当把肉煮熟,啃骨头的时候我才会出现,老爹总是说我小时特能吃肉,即使睡得迷迷糊糊起来也能啃不少的骨头。
我还记得,过年的前几天,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我得给乡亲们写对联。
虽然,我的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但我们生产队上上下下再没有人干这行了。最初,生产队里的大伯大叔显得很客气,在我写字时帮打下手,直至陪我写好后才领走,可后来,有的就干脆把红纸朝我家里一放,拍屁股走人,总是写好后通知他们直接来拿。
更有甚者,打声招呼或带个甩甩信就完事了,什么都不出,只要写好的东西,害得我每年写对联时还要老爹帮忙呢,那贴纸贴墨水的事就别提了。虽然,这是一门苦差事,但我还是很乐意的。因为,写对联必定给我提供了练毛笔字的机会,也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乐趣呢。
热热闹闹过新年
那时候的除夕,很令人回味。除夕的中午,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各家各户都沉浸在一年最幸福的时刻。那时的佳肴现在想起来雖然有些土,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城里的大鱼大肉,但我敢打赌,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绝对吃不到那些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家乡菜了。
除夕的下午,眨眼间,各家各户的对联、年画都贴出来了,给年味平添了新的元素。孩子们则换上新衣,在外面放鞭炮、摔跤、滑冰、跳绳,疯得不亦乐乎。当老爹拉过我的小手,将几张饱含浓浓亲情的崭新钞票塞到手中时,我那幼小的心灵里一下子泛起美滋滋的涟漪。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的吉祥鞭炮声唤醒了沉寂的村庄。各家的大门打开了,厚实、凌乱的脚步声响起来了。
这是乡亲邻居穿着新衣服新鞋登门给长辈们拜年来了。小孩子们的嘴巴早被大人教得甜甜的:“爷爷过年好!”“奶奶过年好!”“叔叔过年好!”“婶婶过年好!”女人们相互诉说着她们认为最温暖的话。男人们对长辈的礼节是作揖,双手抱拳,双脚合拢鞠躬,千万句的祝福,都包含在这个恭恭敬敬的动作中。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人都沉浸在新年的祝福声中,家家都包裹在新年的欢乐气氛里。
孩子们吃着玩着,嘴乐呵得像裂开了的桃。亲朋好友间往来走动,大人脸上的皱褶里也写满着幸福。在新春的雷声中,他们祈祷新年的风调雨顺,期盼幸福生活的开始。
忙忙碌碌着,热热闹闹着,年就这样结束了。但乡村家家户户依旧在忙碌、热闹着……他们忙活得让人心醉,忙活得心甘隋愿。
乡村的年,融合着乡情、亲情、柔情,这一大堆情,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资料来源:三峡秭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