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围棋的名人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913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棋古称“木野狐”,因为棋盘木制,意即它像狐狸精一样迷人。历史上著名的围棋迷可也真不少。
  第一个见之正史的名人棋迷是曹操,陈寿的《三国志》曾记他和当时的名棋手王九真对局。“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是大棋迷,他看人下棋,可以把棋局搞乱,再摆出来,一子不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覆局”。但现在的覆局是有记录的,王粲只凭记忆覆局,记忆力可谓惊人!
  晋朝士大夫尚清谈,尤嗜围棋,以王导、谢安为首的“王谢世家”就是极力提倡围棋的。淝水之战,谢安是东晋的柄国大臣,捷报传来,他还在和客人下棋,不动声色。姑不论他是否“作状”,他对围棋着迷的程度,是不在曹操之下的。
  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一名围棋迷,曾与名棋手贾元下棋,贾不敢赢皇帝但又不想输,结果把全局都下成“各活”(在棋盘上一块地方中,两方互缠,谁都杀不死谁,称为各活或双活),其技之神,令人难以想象。此事见于宋人笔记《春渚纪闻》。围棋在宋朝有重大发展,北宋初文人徐铉所作的《围棋义例》,其中术语如:尖、飞、扑、顶……等等,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围棋术语完全一样。
  还有一位元首级的围棋迷是段祺瑞(民国十三年曾担任北方政府的临时执政),日本棋院赠他“名誉五段”。一九二六年他病逝上海,江东才子杨云史挽以联云:
  佛法得心通,知并世英雄,成败一般皆画饼。
  人间谁国手,数满盘胜负,江山无限看残棋。
  名将陈毅也是围棋迷,日本棋院赠他“名誉七段”。名词曲家赵朴初曾赋《清平乐》一词志贺:“乾坤黑白,尽扫寻常格。奇正相生神莫测,一着风云变色。今朝隔海同欢,别张一帜登坛。两国千秋佳话,元戎七段荣衔。”写棋亦写人也。
  (一九八一年七月)
  名士的无用与无聊
  处士、名士这类东西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由于他们有点知识,又故作“清高”,倒是颇能迷惑人的。其实,也大都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而已。
  处士与名士的分别,大抵处士以遁迹山林、不做官为标榜。(当然暗地里还是与官府往来,水乳交融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自不只是嘲笑陈眉公一人也。)名土则范围更广,做着官的、退了休的,或读书不成的世家子弟,只要是读过书,能做几句歪诗,或者“擅饮酒,熟读离骚”,便都可以自稱“名士”。而所谓“名士”也者,即使在旧社会来说,也多半是帮闲的无用之人而已。(至于作为“帮凶”的“名士”,那便是有害于人民的了。)
  最多名士的是两晋南北朝,在那个时代,“过江名士多如鲫”,“玄学清谈竞一时”!现在就来谈一谈那些“过江名士”的笑话。
  两晋南北朝之所以盛产名士,有个原因。那个时代,是最讲究门第的。“高门”子弟,生下来注定了便有高官可做,于是不务实学,竞尚清谈,以争做“名士”为荣,便成了风气。颜之推(梁人)在《家训》里有一段话描写那些士族子弟,刻画得淋漓尽致,颇为有趣。颜之推说,江南士族至今已传八九代,生活全靠俸禄,从没有自己耕田的。田地交奴隶佃客耕种,自己连起一块土、耘一株苗也没见过,人世事务,完全不懂。所以做官不办事,管家也不成,都是太悠闲的缘故。又说,梁朝士大夫,通行宽衣大带大袖高底鞋,香料熏衣,剃面搽粉涂胭脂,出门坐车轿,走路要人扶持,官员骑马就会被人上表弹劾。建康县官王复未曾骑过马,见马叫跳,惊骇失色,告人道:“这明明是老虎,怎么说它是马呢?”这不是活画出了一群无用的废料么?
  高门子弟,既然反正有官可做,于是大家都做出一副“名士”派头,竞以对事物世务,漠不关心,便算高雅。例如:王徽之做大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他到底有多少匹马,他回说:“我又不去问马,怎知道它的数目!”再问他时,他就拿手放在额上,作眺望状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你看像不像个神经病?但在当时,他却是个“上流社会”人士所称道的名士呢。
  又如前面谈过的西晋大臣王衍,做到“三公”之位的“司徒”大官,也是一副名士派头,政事懒理,“有客来访,唯谈老庄。”到石勒攻破洛阳,他被俘虏,还以“我一向不干预晋室政治”作为理由,希望石勒饶他。但这个“不问政治”的人,投降之后,却又再三劝石勒“上尊号”,做皇帝。但终于仍是被石勒杀了。
  晋室南迁之后,照说是应该上下一心,积极抗战,力图恢复中原才是。但一班名士,对于抗战,只是喊喊,实际毫不起劲。东晋时,桓温一度北伐,进击“十六国”中的前燕慕容氏,在枋头吃了大败仗,消息传来,一班名士竟然“津津乐道”,对他的失败表示高兴。有个“大名士”名叫孙盛的,还作了一本《晋阳秋》,把桓温形容得狼狈不堪,幸灾乐祸,而且还寄了一本给前燕的统治者慕容隽,请他欣赏。东晋和前燕,那是正处于交战状态的死敌,而晋朝的名士竟向敌人表示,高兴自己战败,这真不能不说是千古奇闻了。
  士族子弟的养尊处优,生活空虚,造成了名士的无用与无聊。但他们也不是经常得意的,正因为他们一无用处,见了马以为是老虎,一到了有非常事变之时,他们的遭遇就比老百姓更惨了。也是颜之推《家训》里所说的故事,梁武帝时,侯景作乱,士大夫肉柔骨脆,体瘦气弱,不堪步行,不耐寒暑,死亡无数。他们因为得不到食物,饿成鸠形鹄面,穿着罗绮,抱着金玉,伏在床边等死。这些等死的人,其中就大有“名士”在。
  世界最长的史诗
  在中国的旧诗歌中,最长的一篇是《离骚》,共二千四百九十个字。希腊著名的史诗《伊里亚特》(Iliad)长一万八千行,三十多万字;《奥德赛》(Odyssey)长一万五千行,也有三十万字。(按:《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称为希腊两大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把《离骚》的字数与希腊两大史诗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希腊的《伊里亚特》还不算是最长的诗篇,世界自古至今最长的诗是印度的史诗《马哈巴拉泰》(Mahabharata,或译《摩诃婆罗多》),其次是《拉马耶那》(Ramayana,或译《罗摩衍那》),这两诗并称为印度的两大史诗。《马哈巴拉泰》共分十八篇,包含诗句二十余万行,其字数八倍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总和。《拉马耶那》则短得多,只有二万五千行,但也比《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长。《马哈巴拉泰》的作者据传为委沙(Vyasa,或译毗耶娑),《拉马耶那》的作者相传为瓦尔米基(Valmiki,或译蚁垤),这两人都如同希腊的荷马一样,同为民间传说中的诗人,是否真有其人,现在还在争论中。   当然诗的好坏,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且拿《离骚》来与上述四大史诗相比,实在也是不大适当的。《离骚》是屈原的创作,抒写他自己忧苦愁闷的情绪,含有极浓厚的个性在里面,大部分可以与他的生平相映照,在性质上说是“抒情诗”。而上述的四大史诗则是采纳民间的传说融合而成,在性质上说是记事的史诗。但一篇长诗,近五百万字,这样长的篇幅,在小说中也算得是“长篇”的了,何况是诗?更何况这四大史诗,字数虽多,但一向的文艺评论家都认为它们是“可惊异的精练”,绝非王大娘的缠脚布的。所以,论“量”与“质”,它们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世界最长的史诗《马哈巴拉泰》的故事很有趣,它是写印度古代两大皇族战争的故事,读之如读武侠小说。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特洛那,是当时武艺最高的人,尤精于射箭和战术。他和印度一个王国的国王特鲁柏达是童年的好友,但特鲁柏达在一件小事中伤了他的自尊心,他于是愤然离去,受聘为另外两个皇家的家庭教师,教五个皇子的武艺。教时不收束脩,教成之后,才把五個皇子聚合在一起,说道:“去把盘察拉斯国王特鲁柏达捉来见我,这是我做你们教师的唯一报酬。”皇子们集了军马,大举进攻,把特鲁柏达打得大败,并俘虏了他回来献给老师。特洛那解了他的束缚,笑道:“我现在之爱你,还如当日我们为儿童之时,你愿与我为朋友如前么?”于是他释放了特鲁柏达回国。他的报仇已成功了!但特鲁柏达则深深引以为耻,他回国后,到各处神庙祈祷,欲生一子,为他报仇。以后还引出许多后话,这里不提了。
  特洛那的性格写得很生动,他不但武艺好,而且很懂“权术”。在他教诸皇子的技艺时,有一个属于低阶级(当时以阿利安皇族为最高贵)的皇子依卡拉夫耶,拜门求师,他不肯收留。于是依卡拉夫耶辞了回去,到森林中用泥土造了一座特洛那的像,向它跪拜,敬它为师,日日在像旁专心学射,竟成了印度的第一神箭手。皇子们在森林中见了他的神技,既羡且妒,问他教师的名字,他说:“也是特洛那!”特洛那知道了,就去见他,问道:“英雄,如果你真是我的生徒,那么请你拿出先生的束脩来!”依卡拉夫耶垂手说道:“什么都给你,请你吩咐!”特洛那道:“我要你右手的大拇指!”依卡拉夫耶毫不思索地将拇指割下,从此他就不能再射箭了。这一段把特洛那的心术写得很坏,但却反映了古代印度的阶级观念,低阶级的皇子是不应与高阶级的皇子比肩的。
  另一段写特洛那教武的小故事也很有趣。他把一只假鸟放在一株树顶上,叫生徒们去射,他一个个地问道:“你看见树顶的鸟么?看见树么?看见我么?看见你的兄弟们么?”一个个地回答:“都看见的!”特洛那便叫他们站开,最后的一个答道:“先生,我只看见树顶的鸟头!”特洛那快乐地说道:“你射!”那个皇子一箭射去,果然鸟头落地。这段故事,说明学艺须要全心贯注。
  (选自《三剑楼随笔》)
其他文献
《陈小手》俨然已经是汪曾祺的名篇,很多选本也把它作为单篇收入,一些微小说作家也将《陈小手》作为微小说的经典。其实呢,《陈小手》并不是单独成篇的,是汪曾祺短篇小说《故里三陈》的一部分,《故里三陈》由《陈小手》《陈四》《陈泥鳅》三篇组成,严格意义上说,《陈小手》不是“一篇”,当然,它能够独立成篇正说明汪曾祺的功力和魅力,因为很多作家的名篇抽出来部分内容是不太容易成篇的。  先说为什么《陈小手》不是微小
1  我的黄昏镶有黎明的光彩  等你  一同回到邂逅的原点  2  恋人失联后重逢  掀开记忆盒  完好的时光胶囊  浓甜芳香的金色醇蜜  3  曾经的梦  依然持续编织  曾经的恋  不曾减却青春的净洁  4  心中有颗星子  散发长远光年的爱  施爱,不寂寞  5  天微亮  携牵薄潮的晨风  到青草地  跟你  一起與埃及圣鹭踱步  6  离开暴雨区  我知道  再也离不开你的小手  7  
0  她将几件衣物放进轻质的防水布行李袋,这行李袋用了很久了,总也不坏。再放进几本书,和一本笔记本。行李袋一肩可以背起,不管多久的旅程,她习惯这只行李袋。  1  这段旅程,始于一场雨。  午后变天,云层瞬间埋得很低,好像抬头伸手就可触及那突然黑掉的云絮。她站在窗口,看雨一丝丝从云絮滑下来。云絮破碎得张狂,雨丝掉到地面成箭,万箭成水,一涡涡的水洼填塞地面。  十字型的巷子,隔巷人家有孩童趿着塑胶拖
从夜晚到清晨,走过七十多载的新中国,  走出了晚清的黃昏,  走出了民国漆黑如铁的长夜,  走到了新中国光明的征程。  从子时到寅时,苍穹清朗。  奉献的清泉,在山间汩汩流淌。  麦子丰收,村庄的小溪静静徜徉。  远处的城市,灯火不曾阑珊。  卯时,是人民让黎明起航。  红旗带着光明的五颗星辰,  从神州光明的土壤内部升起。  在高处守望,守望来之不易的光芒。  辰时,路上蹦蹦跳跳的孩子,  心上
下午四点半,素提先生耷拉着头,黑着个四方脸,慢吞吞走进家。  浴室的门传出哗啦啦的水声。妻子婉娜在洗澡。  他走进厨房,厨房的桌上放着一大堆刚买来的食品。  “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你有钱啦!”他一对浓眉攒得紧紧的,心里点燃的火,呼地从口里冲了出来。他狠狠地瞪了一眼浴室的门,里面的水声断了。  “你知道吗?!我们很快就要饿死啦!你就知道买买买,钱花花花!”后边他给妻子带出了粗言烂语。  浴室里传出嘤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河绕着我们开了花  河绕着我们开了花  沿途是草腥味狗臭和被切下来的石头  铺满这里  庄重的宁静  跃起了鱼时我正踩进水底  把花捞起来  水又蓝又紫像我左膝的瘀伤  我怀疑伤是否会感染的  便尽快把腿抬起来  藤蔓勒紧了树  在黄昏时紧张得特别显眼  尤其是鸟聒噪沉入河底  河皱起来更为深刻  像是消化着浸入河里的每一双腿  淘洗我们的行走  当山从蓝色变成一块墨  跋涉也变得鲜甜  黑色的狗
孪生的爱  我只能看见,太阳雨  下在阴云与阳光之下,  向更低处逃离,  带着一群孤独的美丽  与另一群孤独的美丽擦肩而过。  它们曾经过得风生水起,  云蒸霞蔚,  可在更深的地方,  我常见到的是,水落石出,  沧海桑田。  這孪生的景象,分属于天与地,  像孪生的爱  分属于孤独的人,他们  不曾相爱。无可替代  风代替一个人回家去了,  风经过庭院门口,转了个弯,  被一阵寂静所替代。 
1  什么从低处升至高处,飞花逐水  什么从高处落到低处,舍身断肠  我的有情有义有声有色的浏阳  繁盛的灯火,嘹亮旷世的绝响  烟火越盛,乡愁越浓,浏阳啊  红袍、腰肢和烈焰,我也要拥有  ——裁纸、扯筒、上筒、钻孔、插引  轧引颈、结鞭成封……  这样的花炮工艺浸透浏阳风骨  这样的盛大绽放尽展浏乡姿态  2  没有亲人在身旁  再灿烂的烟花都是寂寞  没有故乡的呼唤  再快乐的爆竹都是惆怅 
等待是用各有所属的时间,互相换取。  这座城市的雨似乎还不想停止,雨季、空位与零碎的脚步使得下午像是读不完的长篇小说。时间仿若被延滞成没有尽头的虚线,所有的细节变得相当清晰,行人与行李在转运站的大厅上陆续走过。等车的时间里,周遭的事物按部就班进行,雨声是待续情节。  自从k离去后,我就很少说话。k是个善于安排的人,相信生活就像是一部作品,所有的台词与行为,必定暗喻或接续了过往与之后的所要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