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Google到

来源 :数字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发现了一个可怕的危机,谷歌正用它的方式征服世界。从搜索引擎开始,不断向手机、浏览器、操作系统、车载电脑、导航地图等与每个人关系最紧密的地方全面辐射。在一个被信息通讯覆盖的时代,除了你在梦里的活动外,其他行为几乎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谷歌面前,这不得不令我们不寒而栗。
  
  谷歌曾在去年这个时候表示将仿效雅虎和美国在线的做法,通过监测用户的个人浏览模式来猜测用户的偏好,据此量身定做网络广告。这个消息令广告商兴奋不已,同时也令隐私维权人士忧心忡忡。从营销上来说,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厂商获得更精准广告投放。但新的互联网技术无论多么有前途,都必须尊重假定的在线隐私主张,这不排除为行为定向或创造有用的新网络产品而收集信息。到底谁能存储这些信息,如何存储,存储多长时间,以及可能用于什么用途?谷歌从2007年开始,同意将无限期保留搜索信息的做法变成“只”保存不超过两年,但目前受到了欧洲资料保护官质疑,要求谷歌说明理由。Google一下你自己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如果能,那就请你在网上填入个人资料时要小心了,因为Google已经盯上了你,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将成为永远无法磨灭的证据。就如才发布的谷歌网络工具Buzz,就已经遭到以美国电子隐私保护中心(EPIC)为代表的民权团体的集体诉讼。问题在哪里?Buzz和Twitter这两种软件有一个小小的区别:Twitter用户注册之后,初始的follower是空的,有待手工添加自己的关注对象;而Buzz则是会“自动”生成一个20人左右的“社交圈”,并将其作为默认“公开可见”的对象发布在整个Buzz圈里。“自动”生成并非“随机配对”,Google设定的程序非常“智能”,它的依据是“发送电子邮件的频率”,即Buzz是根据谷歌服务器对Gmail用户账号之间通讯频繁程度的监控,来确定初始社交圈,并且在“没有得到用户授权”即经过一个简单的“确认”程序之后,就将其发布在公开的社交网络平台上。这意味着在“无意中”或者“用户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你平时最经常发送邮件的对象,就会出现在所有其他人都可以查阅的信息中,这构成了对个人隐私的重大威胁,EPIC已经提出了相应的申诉要求,谷歌也开始着手平息这个重大的威胁。因为这种威胁个人隐私的做法,显然是完全和所谓“不作恶”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由于大量的个人信息集中在一起,Google正在成为互联网乃至整个数字时代最大的个人隐私隐患。尽管Google的信任度得分总是很高,然而,Google会不会成为立法者滥施权力的对象?高科技犯罪分子会不会对Google下手?如果说在信息网络化早已变得赤裸裸的我们还有什么遮盖之物的话,那就是我们的意识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