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回答学科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的问题,本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强素养”“重分类”“筑路径”的微观化教学设计思想,即知识类型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逻辑起点,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生,帮助他们达成预期的素养目标.其本质有三层含义:一是知识根据其属性进行分类,融合在活动设计中,表现出其“微”的形态,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二是学科素养持续形成于活动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实施表现出的“微”路径,如文本体验活动、意义抽象活动、过程操作活动和思维加工活动;三是“微观”操作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回答学科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的问题,本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强素养”“重分类”“筑路径”的微观化教学设计思想,即知识类型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逻辑起点,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生,帮助他们达成预期的素养目标.其本质有三层含义:一是知识根据其属性进行分类,融合在活动设计中,表现出其“微”的形态,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二是学科素养持续形成于活动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实施表现出的“微”路径,如文本体验活动、意义抽象活动、过程操作活动和思维加工活动;三是“微观”操作追求知识的精准分析、活动的高度匹配与目标的高效达成,“无数”的“微”实施才能建构起学生的学科素养体系.
其他文献
一段时间以来,“鸡娃”“内卷”这两个网络热搜流行语已成为教育焦虑的代名词.过重的校内课业负担、校外补课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当下义务教育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作业减负提质的思考与实践是当前学校的工作重点.作业减负是减去作业的“不正确应对方式”.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关注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积累文化底蕴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助力作用.课堂教学质量非但不能减,还要做“加法”.通过教研、课堂实践、教育服务等方式,使教学“加”得恰到好处.
语文学科对学生认知的分析一直处于相对粗疏的状态,本研究试图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科学化、数据化,从学生的认知成果中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层次、既有积累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基,提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文中介绍了几个相应的分析案例,为教学同行提供可以借鉴的示例.
一、教师之家,自由成长rn1. 教师之家:思维训练和读书rn我父母都曾是银川六中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婚姻很幸福,父亲不爱说话,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母亲.母亲是家里的灵魂人物,教育我们四姐妹成长.她特别注重对我们进行口语和思维训练,引导我们对家里的物品进行描述,或者让我们进行辩论.我们家还很注重阅读,家里有一排书架,寒暑假里我们每天上午都各自选择一本书来读.
事实性知识是指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具有某种价值的基本要素和信息片段.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理解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近“文本”、在思考中深入“文本”、在争辩中透析“文本”、在演绎中转化“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资料、组织多维的对话、开展多元的展示,以达成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意义理解、检验表达与方法迁移.
我与何杰老师相熟已久,在我印象中,何老师对于教育的情怀从未淡薄,始终如一,钻研进取.多年以前,何老师对于文本解读下过苦功夫,他对于辩词析句、细读文本有着精深的造诣,问题设计、课堂引导等教学艺术更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何杰老师很早就被评为正高级职称,很早就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在一般教师看来,他也算是功成名就,可以马放南山.但何老师却超越功利,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从未停止.这次学习了何老师对于自己教学思想的总结和他的课例,我发现他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本课教学原则之一:吃透教材rn所谓吃透教材,是指对于教材内容有深入挖掘.既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思想文化精髓,又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
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努力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始终以包容、开放的眼光,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芬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高成绩、低负担”的亮眼表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考察团纷纷前往芬兰,探寻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密码.
童年的记忆rn1932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时鲁迅住在大陆新村,和我家有一定距离.据我母亲回忆,我父亲是经常去鲁迅那里的,而我母亲和孩子每周六都会去一次.三个孩子一起去怕太吵闹,父母每次只带一个.因此,我要三个星期才能见到鲁迅一次.海婴比我大三岁,我每次去鲁迅家,就是和海婴一起玩.当时我还太小,懵懵懂懂的,对事情没有什么记忆.鲁迅去世时我才4岁,对人的死亡似懂非懂.母亲抱着我去给鲁迅送葬,我认为鲁迅伯伯睡着了.但送葬时有许多挽联,放到家里,心里还是感到了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气氛.有一天晚上做梦,梦里听到鲁迅伯伯
“问题日记”是将问题和日记相结合的一种活动,不同于幼儿的普通游戏日记.幼儿通过记录在创构游戏中的所思、所想、所闻、所感,结合对作品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解读,加上教师的引导支持,以“问题日记”为载体,通过多种材料、多种策略、多种支持,对创构游戏中蕴含的核心经验产生直观的学习和感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经验,激发起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