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路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促进我国公路施工单位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当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过程中提前采取措施,要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措施,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就会使质量的满意程度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企业所有的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就是技术管理。公路技术管理,根据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把规定的程序作为参照,将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进行运用,促使工程可以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针对设计的要求也会满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设计目标,同时还可以进行管理活动。它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大都相关于技术保障、技术数据、技术文件,一般情况下,编制方案、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都是包含在其中的内容。施工技术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都是由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决定的,所以,针对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进行重视,但是想要把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就应该对科学尊重,施工的时候也要按照科学的要求来进行;应该将技术管理工作结合经济效益,在对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对于经济效益也要有一定的保障;应该将国家的技术发展政策贯彻落实,让它可以在公路施工中发挥最大作用。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现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三大原则,首先是经济节约原则。公路施工工程耗资巨大,工期较长,因此,相关部门应在保障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立足于多方利益基础之上,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其次是密切科学技术原则。技术的创新是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最有效有段,公路施工单位在实现技术创新应致力于传统技术之上,其创新后的技术需经多次实验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最后是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为推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量身订做的,其各项规章制度均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实施,所以,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只有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原则,才能够确保其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以及可持续性。
二、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以及建立技术档案。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就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其管理人员包括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的职责,由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履行好自身职责。
2、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图纸会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图纸的正确性,对其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其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应着眼于主结构、主部位,施工技术装备、设计选用材料以及路、桥、涵等,通过及时发现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纠正,确保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以及正确性。
(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准确把握整個施工活动过程和现场情况变化状况,建立施工日记制度。施工日记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期、气候;二是工程部位、施工组队;三是施工活动相关问题记录,施工进度、施工事故、施工设备更换状况等。
(3)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保障工程施工的计划性、组织性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健全的技术交底制度包括六个方面:工艺交底,材料交底,图纸交底,措施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规范、标准交底。
3、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是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其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健全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时不仅需要强化施工人员从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加强技术监督和考核,不断调整技术标准和规程。
4、建立技术档
技术方案与其他档案具有较大的差异,现行公路施工单位技术档案仅仅针对于有价值的技术,即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记录保存下来,供以后使用。
三、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该阶段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高效性,加强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应着力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图纸会审,切实严格按照图纸计划施工;二是优化方案,在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降低成本;三是贯彻规程,严格依据相关规程制度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四是严格检查制度,全面挖掘施工阶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五是详细记录,对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各个细节,进度等做出记录;六是资料收集整理,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保存,对无价值的资料进行剔除,以便日后使用。
四、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实验检查。由专业组织团队对公路进行通车检查,挖掘其不足之处;第二,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第三,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高效手段进行总结分析;第四,交工。由公路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签署交工合同。
五、加强过程质量的控制
1、设计质量的控制,重大的设计变更应严格按报批手续, 按规定程序办非重大设计变更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也可以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施工单位直接提出或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书面解释或补充规定。
2、施工质量的控制,抓好各施工阶段, 以防患于未然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施工内部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且要坚持质量第一,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对那些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提高对检验判断准确性,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检验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验,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地消灭质量事故,这样使工程质量更加符合规定的标准。通过仪具测试试验作为检验手段,把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检验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检测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形成检验的组织,质量检验应该把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相结合、做到日常检验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应当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过程中提前采取措施,要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措施,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就会使质量的满意程度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盛玉丰. 建筑工程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方法[J]. 现代商业, 2011,(29)
[2] 黄丽娅, 李彦磊.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0)
[3] 史成弘. 浅议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8) .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当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过程中提前采取措施,要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措施,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就会使质量的满意程度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企业所有的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就是技术管理。公路技术管理,根据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把规定的程序作为参照,将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进行运用,促使工程可以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针对设计的要求也会满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设计目标,同时还可以进行管理活动。它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大都相关于技术保障、技术数据、技术文件,一般情况下,编制方案、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都是包含在其中的内容。施工技术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都是由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决定的,所以,针对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进行重视,但是想要把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就应该对科学尊重,施工的时候也要按照科学的要求来进行;应该将技术管理工作结合经济效益,在对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对于经济效益也要有一定的保障;应该将国家的技术发展政策贯彻落实,让它可以在公路施工中发挥最大作用。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现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三大原则,首先是经济节约原则。公路施工工程耗资巨大,工期较长,因此,相关部门应在保障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立足于多方利益基础之上,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其次是密切科学技术原则。技术的创新是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最有效有段,公路施工单位在实现技术创新应致力于传统技术之上,其创新后的技术需经多次实验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最后是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为推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量身订做的,其各项规章制度均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实施,所以,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只有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原则,才能够确保其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以及可持续性。
二、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以及建立技术档案。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就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其管理人员包括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因此,公路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的职责,由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履行好自身职责。
2、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图纸会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图纸的正确性,对其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其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应着眼于主结构、主部位,施工技术装备、设计选用材料以及路、桥、涵等,通过及时发现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纠正,确保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以及正确性。
(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准确把握整個施工活动过程和现场情况变化状况,建立施工日记制度。施工日记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期、气候;二是工程部位、施工组队;三是施工活动相关问题记录,施工进度、施工事故、施工设备更换状况等。
(3)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保障工程施工的计划性、组织性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健全的技术交底制度包括六个方面:工艺交底,材料交底,图纸交底,措施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规范、标准交底。
3、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是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其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健全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时不仅需要强化施工人员从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加强技术监督和考核,不断调整技术标准和规程。
4、建立技术档
技术方案与其他档案具有较大的差异,现行公路施工单位技术档案仅仅针对于有价值的技术,即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记录保存下来,供以后使用。
三、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该阶段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高效性,加强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应着力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图纸会审,切实严格按照图纸计划施工;二是优化方案,在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降低成本;三是贯彻规程,严格依据相关规程制度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四是严格检查制度,全面挖掘施工阶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五是详细记录,对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各个细节,进度等做出记录;六是资料收集整理,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保存,对无价值的资料进行剔除,以便日后使用。
四、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实验检查。由专业组织团队对公路进行通车检查,挖掘其不足之处;第二,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第三,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高效手段进行总结分析;第四,交工。由公路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签署交工合同。
五、加强过程质量的控制
1、设计质量的控制,重大的设计变更应严格按报批手续, 按规定程序办非重大设计变更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也可以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施工单位直接提出或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书面解释或补充规定。
2、施工质量的控制,抓好各施工阶段, 以防患于未然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施工内部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且要坚持质量第一,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对那些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提高对检验判断准确性,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检验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验,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地消灭质量事故,这样使工程质量更加符合规定的标准。通过仪具测试试验作为检验手段,把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检验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检测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形成检验的组织,质量检验应该把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相结合、做到日常检验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应当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过程中提前采取措施,要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措施,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逐步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就会使质量的满意程度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盛玉丰. 建筑工程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方法[J]. 现代商业, 2011,(29)
[2] 黄丽娅, 李彦磊.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0)
[3] 史成弘. 浅议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8) .